
*******************
富有香港的集體心情、人文風景,以及香港這個品牌的獨特性格魅力的七位本地藝術家作品,現正在北京中華世紀壇舉行的「2008港澳視覺藝術展-香港製造」中展出。是次的展覽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邀請。
該項展覽是為慶祝北京奧運而舉辦的重點文化交流活動,旨在反映兩個特別行政區的視覺藝術文化高水平。它再次帶領本地的藝術家和藝術衝出香港。展覽將於六月二十九日結束
參與「2008港澳視覺藝術展-香港製造」的七位本地藝術家分別是:周俊輝、朱興華、馮力仁、蛙王(郭孟浩)、甘志强、萬青屴和余偉建。
周俊輝是個「問題青年」藝術家,作品思考性強。他從思考繪畫在當代的意義出發,向藝術的本質提問。他不斷重讀經典,由歷史名著到經典電影、政府宣傳片等,旨在尋找藝術定義、文化身份的普遍視點。他把集體追求的形象、指標一一反轉,重組自己的秩序。他強調「挪用的合法性」。作品對經典每一次的重讀重現、解碼編碼,就是一種創造。
藝術對於朱興華,是一種感性的活動。他喜歡以水墨媒材描繪精神病人和都市場景,表達對弱小生命的關注。他從事精神護理廿八年,從觀察病人的行為鍛練得看透人心的本領,對人物的描寫集中在心理層面。人物造型單純,卻演活了內心的世界,濃郁滲染的墨韻、氤氳翁鬱的色調將人物的情緒宣染成整個畫面,畫出了人心中的幽谷。迷亂的氣氛,正是都市人的精神寫照。
馮力仁喜歡作木雕塑,在冰冷的高科技社會重拾人與自然的溫情對話。他的雕塑來自他對生活、對社會深入的觀察和體會,表達他對香港人,也是對自己當下的生活狀態的感悟。長長的木柱映照香港石屎森林的景觀。以族群出現的人物,反映都市沒有個體性的生存狀態。他們面目模糊,相互保持距離,彷彿不曾與身邊的人發生任何關係。
蛙王郭孟浩是一個藝術頑童。他自言深受道家「無為而無不為」思想的啓發,喜歡破格。他是香港第一代行為藝術家。他的「蛙玩臨」藝術行為,是一種非典型、不能被定義、言傳的藝術形式。它既是裝置,是塗鴉,也是繪畫、攝影、雕塑...是一種現在進行式的作品,有强烈的即興性,反映的是香港混雜的文化氛圍。
甘志強喜歡僭越空間,經常透過裝置把冰冷的公眾空間變成有藝術家個性的空間。他藉着改造空間去改造人的精神狀態。作品代表了藝術家精神的逾越,代表了個人如何超越生存局限的慾望延伸。他的作品常出現鳥籠與飛行兩種矛盾的符號,好比在現實與夢想之間的徘徊、衝突。在香港這擠迫的城市,佔領空間是一種日常的城市遊戲。甘志強不斷把空間重新劃分界線,從而享受飛翔,超越的喜悅。
萬青屴被喻為石屎森林的文人畫家。他自一九八九年來港,受香港文化衝擊,既是旁觀者,也是局中人。他在畫裏品味香港都市八卦追星、投機消費等生活方式,調侃現代人扭曲的價值和心態,笑中帶淚。他以半古典通俗的語彙入畫,新潮古趣,既畫出文人畫的當代性,亦挑戰了大家慣常對現代藝術的想像。作品在全球文明碰撞中,發出一種源自中國文人傳統的另類聲音。
余偉建是新聞攝影記者,攝影是他的工作,也是他的創作方式。他一直想用鏡頭為香港存留紀錄。相對於大眾傳媒常用的誇張失實、嘩眾取寵的敍事手法,他的作品採取觀照式的展示,紀實性強。余偉建努力以客觀的鏡頭呈現香港社會各階層人士的精神狀態,他無意利用作品去批判,只希望為消失中的生活記憶作紀錄。他要記下的不只是歷史,更是那份人情味,是一個時代的精神。
七位藝術家作品在此次北京展出之前,曾於二○○七年十二月二十一日至二○○八年四月六日在香港藝術館舉行的「香港製造-當代藝術展」展出。
完
2008年6月24日(星期二)
香港時間17時5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