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化博物館展出嶺南派畫家趙世光作品(附圖)
***********************

  香港文化博物館由明日(四月二十七日)起至十一月十七日舉行「異域妍彩──趙世光作品展」,讓觀眾透過趙氏四十多幅作品,對這位極具開創精神及擅寫異國風情的前輩畫家有更深認識。

  文化博物館自二○○七年開始推出的「趙少昂學生作品展覽系列」,旨在透過趙少昂學生的作品,展示嶺南派繪畫的特色,並介紹嶺南派藝術的發展脈絡。是次展覽為該系列的第三個項目。

  展覽的開幕典禮於今日(四月二十六日)舉行,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康文署)助理署長(文物及博物館)吳志華博士、趙令彬、康文署博物館顧問高美慶教授及黃貴權,以及文化博物館總館長黃秀蘭主持。

  趙世光(一九一六至二○○七)的作品取材新穎,愛以異域珍禽奇花入畫,開拓前人所未寫,籍筆墨反映地域特色和時代感,填補傳統國畫的空白。他愛寫花卉題材,常見的有普洛蒂亞花《帝王花》、鳳眼蓮、仙人掌、拖鞋蘭等等。趙氏筆下的帝王花碩大無比,富貴華麗,色彩奪目,使人感受到南非的陽光和熱情。他所繪畫的巨嘴鳥、番鴨和天堂鳥造型突出,羽翅鮮妍;而熱帶蘭和珊瑚魚卻品種繁多,豐富多姿,這都是傳統花鳥作品中所少見。其作品反映現今資訊的發達,足不出戶即可遍覽極地的生態風光。

  趙世光承傳了嶺南派繪畫常見的元素和精神,如《鼠輩休遁》和《側眼嚴窺蛇鼠動》中的朦朧月色,有臨摹趙少昂的早期作品《春風翠羽》及反映愛國情懷的《欲霸全球動戰戈》。在他筆下的猛禽和走獸如貓頭鷹、白蛇、老虎、獅子、黑熊等常以擬人法描寫,含諷喻之意,隱含反抗強權又或寄托天倫之樂和自然之趣。趙氏極具開創改革精神,在藝術技巧方面力求創新,不斷求變,融會古今。其作品色彩斑斕大膽,活力充沛,尤晚年為甚。他愛用對比色,常見紅色和綠色於同一畫面出現,喜歡直接使用原色,色度濃艷。另外,作品構圖獨特,佈局雄渾,以俯瞰或低視點來捕捉動物的神態或營造氣氛,配合主題,例子如《伏擊》和《深恩》等。

  今次展覽包括趙世光早年至晚期的作品,從中可見他由傳統嶺南派畫風發展成為具有個人風格的變化。嶺南畫派不單強調折衷中外,融合古今,趙少昂又要求學生必須建立個人風格,推陳出新,使藝術的發展追上時代的步伐。

  趙世光秉承其師之訓示,致力創作和教學,設「嶺風樓」授徒,於一九八一年成立嶺風畫會,鼓勵弟子交流,舉辦畫展。一九六一年,趙氏協助其師籌組「今畫會」,並任首屆主席,組織師生聯展和其他活動。同時,他協助其師有關出版之事宜,例如《實用繪畫學》一書,趙世光為其作編輯及整理圖片達數年之久。除此之外,趙氏成立多個藝術團體,推廣藝術,不遺餘力,並率先與國內藝壇作交流。他熱心公益,發起賑災義展,支持希望工程項目的活動,把藝術家的目光帶到社會,關注教育、民生問題,體現畫家對社會的責任感。

  為配合展覽,文化博物館將於六月十四日下午三時於該館演講室舉辦名為「春風化雨」的水墨畫示範,由水墨畫家趙令彬及鍾仁為觀眾即席揮毫,並會與參加者分享趙世光的生平軼事。活動以粵語進行,費用全免,名額五十,先到先得。查詢詳情,請致電二一八○ 八二六○。

  文化博物館位於沙田文林路一號。開放時間為星期一至星期六上午十時至下午六時,星期日及公眾假期上午十時至晚上七時;逢星期二休館(公眾假期除外)。入場費為十元,全日制學生、殘疾人士及六十歲或以上高齡人士可獲半價優惠,逢星期三免費入場。

  博物館設有收費停車場,供市民停泊車輛。市民亦可乘搭港鐵至車公廟站步行約五分鐘前往博物館。

  查詢請電二一八○ 八一八八。有關展覽詳情可瀏覽文化博物館網址http://hk.heritage.museum。




2008年4月26日(星期六)
香港時間15時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