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記者:我想弄清楚,雖然你說不會徵詢律政司的意見,但政府的立場是功能界別是否符合普選原則?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在未來的十二年,由現在至二○二○年,我們要逐步推動香港的政制發展。按照人大常委會的決定,我們希望在二○一二年可以進一步把香港的選舉制度民主化。至於如何可以做到這點,我們需要在未來幾個月多聽意見,並在今年年底前決定在何時展開另一輪的公眾諮詢。我相信特區政府最遲在二○一○年會就二○一二年的選舉辦法提案。由現在至二○二○年,我們有好幾個階段可以把立法會的組成進一步開放、進一步民主化。至於在二○二○年如何達至普選這課題,在未來十年至十二年,大家還要不斷探討,還要在社會凝聚共識,所以在現階段我們不需要這麼快為功能界別長遠存廢的問題下結論。
記者:你說下屆政府再處理功能界別存廢的問題。但有些委員覺得如果現時不下定義,社會的分歧和矛盾就會持續下去。因為如果有清楚的定義,無論民主派抑或那些比較保守的意見,政府提出的意見在某程度上可以令到兩方任何一方不用再堅持自己的方案。如果政府有清楚的定義,就不讓爭拗令到社會長期內耗。你是否覺得需要早些決定,而不是交由下屆政府來處理?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每一屆政府都有責任推動香港的政制進一步開放、進一步發展,邁向普選。但這方面的任何決定,都不是特區政府可以單方面做的,例如二○二○年普選立法會的方案,需要由二○一七年普選產生的行政長官帶領特區政府提案,需要在二○一六年產生的立法會表決,需要看看能否取得三分之二的多數票通過。方案通過後,還需要人大常委會備案,才可以按照《基本法》完成憲制基礎和程序。所以在今時今日,我們沒有權責、沒有憲制的基礎這麼早為二○二○年的立法會組成定案,或是作出定義的。我們的做法最積極就是由現時至二○一二年要擴闊參政的空間──積極處理二○一二年立法會的組成,例如考慮是否增加立法會議席,讓更多人士、更多黨派可以參與立法會選舉;亦考慮如何設計這些議席,從而擴闊其代表性和公眾的參與。我認為如果我們能夠做到這幾步,已經是邁向普選,對香港長遠政制的發展會有幫助。
記者:今年立法會選舉的結果會否影響政改的方向?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二○○八年九月的第四屆立法會選舉當然對二○一二年的政制發展有著關鍵性的因素,因為我們不會這麼快提案,會到今年第四季總結首半年收到的意見,屆時決定如何盡快做下一輪的公眾諮詢,而在二○○八年九月產生的立法會日後會就特區政府所提的方案作出表決。每一屆立法會都有很關鍵的憲制角色,這是《基本法》的設計,由特區政府提案,然後由立法會表決。
記者:說得明白些,如果立法會內較少民主派議員,你們會否立即重提二○○五年的方案?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我覺得無論選舉結果如何,特區政府都會以香港長遠的政制發展,以及香港市民的利益為依歸。我們不會短視,不會為短期的政治模式提案,因為我們已經有了很清楚的普選時間表,我們可以在二○一二年把香港的選舉制度帶到一個中轉站;可以在二○一七年落實行政長官普選;可以在二○二○年落實立法會普選。因此從某一角度來看,九月的選舉不論結果如何,我們都會盡量積極推動政制發展。
記者:上次策發會的文件曾提出,增加功能界別議席或會對二○二○年落實普選產生難度,但今次的文件中沒有了這個論點;另一方面又強調增加從區議會產生的議席作為功能團體議席未必符合均衡參與的原則。這趨勢是否暗示政府會偏向想在二○一二年的選舉增加譬如中小企等功能界別的議席?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我們未有定案。如果在二○一二年要增加立法會的議席,新增的功能界別議席應是從新的功能界別產生抑或是歸納至區議員互選的方案,我們未有任何定案,要先聽取大家的意見。
記者:但為何在文件中被刪除?例如第一個論點,增設功能界別最終會令落實普選有困難,為何要刪除這點?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我們並沒有刪除任何論點,因為這些並非特區政府的立場,我們只是反映接收到的意見,而這些意見已經全數紀錄在會議紀錄及網上的文件中。今次的文件是希望大家更聚焦討論──第一,如果要增加議席,究竟增加多少個;第二,如果增加這些議席,特別是功能界別新增的議席,究竟應歸向哪些界別大家會認為更有代表性和更適切;第三,是討論立法會有百分之二十的議席可以容許擁有外國居留權的人士出任議員的安排。今次只是聚焦討論幾個問題,並不表示我們已有任何結論。
記者:由現在至年底公眾諮詢前還有半年多,因為政制發展的問題很重要,有委員提出可否加開會議以進行更深入的討論,但在反映有關意見後,當局仍沒有回應,其實可否加開會議?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按照原定計劃我們仍有會議,不用加開。策發會的會議會開至年中,下個月會舉辦工作坊,看看坊間團體、人士希望提出甚麼方案,讓策發會的委員作多方面的考慮。年中我們會歸納過去數月收到的意見及討論,而歸納所得的意見可以作為基礎,在秋季後推動下一輪的公眾諮詢。所以互動的過程會繼續,我們會在策發會討論,亦會在立法會的政制事務委員會上討論。這就是我經常談及的醞釀期。我們過去數年處理政制發展工作所得的經驗是,醞釀期如果長些,公眾諮詢的機會多些的話,收窄分歧的可能性會加大,亦可以提高成事的機會。
記者:你一直十分強調立法會的角色,早前亦有很多人提到為何立法會到現時仍然未有共識是因為很快便到立法會選舉,很多議題都會變得政治化,尤其是這個議題。政府是否期待在九月的立法會選舉後,立法會新的布局可以方便政府進行這方面的工作?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選舉就是選舉,是公平、公開、公正的;在完結前,不論多能幹的學者或進行選舉預測的人士,都難以準確預計選舉的結果。對特區政府來說,現階段是在進行一些醞釀的工作,開始為二○一二年的政制發展打下基礎。不論選舉結果如何,政府都會堅定地推動政制發展邁向普選,並希望二○一二年的選舉方案可以進一步開展、開放,以增強這兩個選舉的代表性。因此,九月的選舉歸選舉,我們是會繼續積極推動長遠的政制發展的。
(請同時參閱談話內容的英文部份)
完
2008年4月25日(星期五)
香港時間23時2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