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食物及壎竻膚蔽矕N《2008年撥款條例草案》恢復二讀辯論的發言全文(只有中文)
******************************

  以下為食物及壎竻膚蔽攭P一嶽今日(四月二十三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就《2008年撥款條例草案》恢復二讀辯論的發言全文:

主席女士:

  多謝多位議員在壎矷B醫療、食物安全及環境壎秅霅措鴷誧蔽煽ㄟ搕庰o言。我希望就議員較多討論的議題作出回應,這包括公營醫療撥款、長者醫療券及醫療改革。

公營醫療撥款

  我先講講公營醫療撥款。政府近年給予醫管局的撥款一直有所增加。二○○六至○七年度的撥款達281億元;二○○七至○八年度的撥款達297億元。而政府於二○○八至○九年度給予醫管局的撥款約為305億元,較二○○七至○八年度增長超過7億8千萬元,這金額絕大部分用作加強服務。

  醫管局新增的撥款當中主要包括每年遞增約3億元的經常性撥款;另外還有用作改善醫療服務、超過3億元的額外經常性撥款。這些改善服務措施主要包括加強新界西和九龍東聯網的醫療服務;加強新生嬰兒深切治療服務應付突增需求的能力;提供新的治癌藥物以改善癌症服務;以及加強精神健康服務等等。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政府給予醫管局購置醫療器材及資訊科技系統的撥款,在二○○八至○九年度達6億9千9百萬元,在二○○七至○八年度為6億7千8百萬元,比對二○○六至○七年度的2億9千萬元撥款,已有顯著的增幅。

  更值得一提的是,醫管局已於二○○七至○八年度達致收支平衡,一改過去四年的情況。同時,有關醫護人員薪酬待遇的問題亦得到妥善處理。

長者醫療券

  對於長者醫療券,我明白議員對醫療券的數目、金額、合資格年齡,以至實施時間表的關注。但我要再次強調,長者醫療券是一項嶄新的概念、試行「錢跟病人走」及共同承擔醫療開支的理念。現時建議的試驗計劃只是一個開端,我們除了會在三年試驗計劃期完結後進行全面檢討外,亦會在第二年就計劃的運作和效益進行中期檢討,就醫療券計劃的運作安排進行調整。如果我們確定計劃可行,便會積極考慮擴大醫療券計劃。

醫療改革

  醫療改革諮詢文件公布至今已六個星期。很欣慰見到社會及各個傳媒對議題有相當理性及深入的討論。大部分市民、政黨、社團都認同醫療制度有改革的必要,亦同意現在的確是時候定下改革的方向。我們清楚聽到要求改革的聲音,目前我們要做的是要進一步深化改革討論、凝聚社會共識,令改革可以繼續向前邁進。

  我在此重申,醫療改革的最終目標是建立一個可以持續為市民提升服務水平及質素的醫療制度,為全香港市民帶來更全面的醫療服務,更多的選擇和更大的保障。要達到這個目標,我們需要同時構建一個可以持續發展的市場結構以及融資模式。

  我們清楚聽到議員和市民的意見,認同我們提出的服務改革方向,並且希望我們可以盡快推行這些改革建議,以改善服務。而事實上,我們亦已就各個服務改革建議進行試點計劃,例如 ─

(1)加強基層醫療方面,我們即將推行天水圍購買私營基層醫療服務試驗計劃,明年初亦會推行長者醫療券試驗計劃。今年六月後,我們會重新啟動健康與醫療發展諮詢委員會轄下基層醫療工作小組的工作,為落實改革作好準備。

(2)在公私營合作方面,除了剛才提及的天水圍試驗計劃,現時醫管局正進行「耀眼行動」,以資助白內障病人購買私營手術。這亦是一個試點。現時已經有200名病人完成手術,陸續會有更多病人受惠。而籌備發展多方合作的卓越醫療中心以及探討北大嶼山醫院第二期計劃公私營合作可行性的工作亦正緊密進行。未來如何提供空間讓私家醫院發展擴大服務容量亦會是一個重點工作。

(3)至於電子病歷互通計劃,除了醫管局會進一步擴大現時與私家醫院和私家醫生的試驗計劃外,我們在「耀眼行動」和購買私家醫生服務中,都會試行電子病歷互通。我們成立的督導委員會,亦正與公私營界別的醫護專業研究未來的全港性電子病歷互通系統的發展藍圖。

(4)在公共醫療安全網方面,我剛才已經提及增加醫管局的資源。財政司司長亦已承諾注資十億入撒瑪利亞基金,幫助需要昂貴醫療但有經濟困難的市民。

  以上的幾項安排都只是醫療服務改革的起步,但足以證明政府有決心推動服務改革。

  有意見指我們應「先改革,後融資」。面對人口結構改變及醫療成本上漲,即使政府已決定將投放於醫療的資源增加至經常政府開支的17%,服務改革亦將不能持久。今屆政府增加的資源可以將問題推遲,但資源緊絀在不久將來亦必定會成為改革的障礙。作為一個負責任的政府,我們有必要向市民坦白交待,若果不解決融資問題,任何改革成果都只會是短暫的。至於提出醫療改革可以無需談融資,則更加是漠視客觀數據和國際經驗的短視說法。

  在融資問題上,有人批評政府今次諮詢是向中產「開刀」、向市民「攤大手板」。我要再三強調,任何醫療系統的資源,最後都是來自社會、來自市民。融資問題需要討論的,是用甚麼方法匯集資源、又用甚麼方法投放到那些醫療服務的問題。目的一定是要減少資源浪費及確保資源能投放到最有需要的地方。

  現時中產人士其實作出了雙重負擔,一方面作為納稅人支付了公共醫療的開支,但由於需要長期輪候的可能性,中產人士很多時候都會寧願選擇到私營市場就診,於是同時亦自掏腰包購買自願醫保或自費看病。現時,稅收是我們公營醫療的主要融資來源。當醫療資源緊絀時,納稅人無可避免會首當其衝。問題是,他們付出的資源,是否獲得有效運用?又能否為他們提供足夠的保障?去年,據保險業界所言,私營保險的保費平均增加了12%。如果醫療通脹年年持續,中產人士很快便會無法負擔自願保險下的高昂保費。

  談到保險,我希望糾正一些關於保險方案的誤解。首先,各個保險方案並不會要求市民作雙重保險。如果將來市民屬意推行規範醫保,我們已經考慮到可以設立過渡機制,讓已經購買自願醫保的市民、或已經為僱員購買了醫保的僱主,將已有的保險計劃過渡成為規範醫保。一般來說,規範醫保的條款,應該對投保人更為有利,保費也可能更廉宜。而條款比規範醫保更優厚的計劃,亦可以過渡作為規範醫保的附加保障。

  主席女士,保險說到底是買一份安心、一份保障。所謂際遇難料,健康際遇更是難料。我們每一個人都無法預知自己一生的醫療需要及醫療開支會何時出現及如何出現。因此,保險制度之所以值得大家考慮,正正是能將風險作有效的管理及攤分。

  醫療改革諮詢文件中列出的六個輔助融資方案,其實代表了不同的社會價值觀。簡單而言,輔助融資就是提出以下三大價值觀的問題:

(一) 輔助融資應否如稅項般對財富作再分配?
(二) 輔助融資應否加大風險攤分成分?
(三) 輔助融資應否未雨綢繆、積穀防饑,為年老後作好儲備?

  諮詢期仍有大概一個半月。我們會繼續收集市民的意見,然後制訂具體方案,再向市民進行第二階段諮詢。我鼓勵議員和市民繼續踴躍提出意見。

  無論最後的醫療融資安排如何,政府對醫療的承擔都只會增加、不會減少。現階段我們對各個輔助融資方案,特別是誰要供款、供款多少,並未有定案。諮詢,就是希望聆聽市民的意見,一同從長計議。

  主席女士,我謹此陳辭,希望各位議員支持二○○八年撥款條例草案。



2008年4月23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3時2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