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寄給朋友 政府新聞網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在「以家為本-社會工作專業的反思與挑戰」研討會致辭全文(只有中文)
******************************

  以下為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今日(四月十五日)在「以家為本-社會工作專業的反思與挑戰」研討會的致辭全文:

梁魏懋賢會長(國際社協亞太區會長)、廖勛局長(中聯辦社工部)、張超雄議員、黎永開會長(香港社會工作人員協會會長)、蔡海偉先生(社工日2008籌委會召集人)、各位嘉賓、各位主持及講員、各位社工:

  謝謝大會邀請我參與今天的研討會,讓我能與大家分享我對「以家為本」的一些看法和體驗。

福利政策「以家庭為本」的方針和策略
─────────────────

  重視家庭一向是香港社會的核心價值,只有家庭和睦,社會才會和諧。現今很多社會問題,都是源於家庭未能全面發揮其功能;不少看似是個人的問題,其實根源都在於家庭功能失調,而青少年問題正是其中一個明顯例子。

  因此,我們的福利政策也以支援家庭、鞏固家庭和促進家庭成員的福祉為重心。我們除了關顧服務對象本人之外,也考慮到他們家人可以擔當的角色。換言之,我們在照顧長者、夫婦及兒童等的獨特需要之餘,亦會以家庭作為單位提供福利服務,以鼓勵家庭成員融洽共處,彼此扶持。

  近年來,我們在各個福利服務範疇都致力推動「以家庭為本」的政策。在策略上,我們一方面有系統地整合各項家庭福利服務,另一方面又邀請不同界別深入協作,並在社區層面建立互助網絡,務求從不同的介入點全方位支援有需要的家庭。

  以下我會詳細闡釋這些策略如何有助我們實踐「以家庭為本」的理念。

整合家庭福利服務
────────

  在過去數年來,我們透過重整服務資源,提供綜合家庭服務,在全港各區成立綜合家庭服務中心及綜合服務中心,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一站式的預防、發展和治療服務。我們希望及早於社區識別有需要的家庭,並透過家庭教育等工作,為家庭固本培元,增強家庭成員的抗逆能力,以及為面對困難的家庭提供適切支援。

  然而,社會上仍有一些比較孤立,又或者是極需援助但又不願接受服務的家庭,當中包括一些面對家庭暴力危機或備受精神病問題困擾的家庭。為了及早幫助這些家庭,防止問題進一步惡化,社會福利署已自二○○七年起推出「家庭支援計劃」,招募義工成為家庭支援者,讓他們與專業社工合作,主動接觸這些家庭,並把他們連接到合適的支援服務。

  雖然「家庭支援計劃」只推行了一年多,但成績蚢磪O人鼓舞。在二○○七年四月至十二月期間,計劃將超過8 500個個人或家庭連接到綜合家庭服務中心或社區中的其他服務。此外,在同年五月至十二月期間,精神科醫務社會服務部亦在這計劃下處理了超過200宗個案。

推動跨界別協作
───────

  在服務家庭各成員時,我們明白到部門之間緊密協作的重要性。因此,自二○○五年起,我們便分階段推行兒童身心全面發展服務,以母嬰健康院、醫院管理局轄下醫院、綜合家庭服務中心,以及學前機構等作為平台,在各單位的服務對象中識別出高危孕婦、產後抑鬱的母親、需要心理社會輔導(psychosocial needs)的家庭,以及有健康、發展及行為問題的學前兒童,並將有需要的兒童及家庭轉介到適當的服務單位,以便由專業人士盡快跟進他們的問題。

  過去兩年多的經驗證明,有系統的跨界別協作確能更有效地及早識別和支援有需要的家庭。現時當局已在深水鶠B元朗(包括天水圍)、屯門、將軍澳、東涌和觀塘區提供兒童身心全面發展服務,並取得顯著成效。在二○○八至○九年度,我們會把服務進一步擴展至荃灣及葵青,協助更多有需要的幼童和家庭。

鼓勵鄰里互助、跨代共融
───────────

  事實上,家庭是不可能孤立存在,因為我們本來就是社區的一部分;個人、家庭,以至社區都是不能割裂的一體。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不是只建築在功能性的互惠互利上,我們更需要人與人之間的溫情。相信在座各位在小時候都目睹或經歷過左鄰右里互相幫忙的溫馨情境,所以我們在愛護自己的家庭之餘,又何妨多走一步,去關心我們身邊的左鄰右里呢?

  古語有云:遠親不如近鄰,而更重要的是,由鄰舍編織的「社區安全網」就在大家身邊。我們透過「社區投資共享基金」推動「以社區承托家庭」策略,動員社區的老、中、青人士,建構鄰里守望相助的互助網絡,促進彼此關照支援,以達致跨代跨層共融的目標。

  基金在過去五年撥款超過1億6千多萬元,資助了170多項地區計劃,其中包括最近才批出的29個新計劃,資助額合計4千300萬元。基金多年來所資助的計劃,已動員了三千多個協辦團體,在全港18區建立了超過360個互助網絡,支援二萬個家庭,惠及三十多萬人。這些互助網絡是因應各區的實際情況而建立,各具特色。例如在南區的「愛心h」計劃中,街坊會和婦女會合力聯繫區內的互助委員會、家長教師會、政府部門及商等成為協作伙伴,又動員區內長者、婦女、新來港人士及青少年,設立「樓長」制度,編織「愛鄰居」支援網絡,協助區內有需要的家庭。至於東涌的「陽光社區」項目,則開設了多個小型合作社,解決了很多區內人士的就業問題,並成為區內四百多個家庭的支援網。還有其他成功的例子,包括以極靈活模式推行的「愛家教室」;以家、校、社形式推行的「大埔家添關愛」;以及促進長幼共融的「誼家誼室」計劃等。我們會繼續鼓勵基金將成功的計劃模式推廣至其他地區。

  此外,我們亦剛推出了一套新的宣傳短片及聲帶,提倡「將心比己,關心左鄰右里」的好鄰舍精神。我們希望藉此提醒普羅市民,無論是舉手之勞,還是一聲親切問候,都會令我們的社區變得更溫暖,也為我們的人生路上增添同行伙伴。

  另一方面,為了推動鄰里互助、跨代共融,並在鄰舍層面推廣「積極樂頤年」的信息,安老事務委員會和勞工及福利局正合作推行「左鄰右里積極樂頤年試驗計劃」。

  在試驗計劃下,非政府機構會與居民組織、長者學苑、宗教團體、學校或商業機構結成伙伴,為義工提供培訓。義工會定期為長者舉辦活動或探訪獨居長者,並藉此識別隱閉長者或有需要的長者,再經非政府機構轉介他們到長者地區中心、長者鄰舍中心及長者活動中心接受適切服務。

  現時港、九、新界各區已有19個試驗計劃正陸續開展。部分計劃更會進一步為長者、婦女及街坊組織的義工提供適當培訓,鼓勵他們在鄰居有需要時暫代照料小朋友,以免讓他們獨留在家。參與團體會深入社區各個層面,例如到訪私人屋苑、公共屋h、舊式唐樓和鄉郊地區,預計整個計劃將會接觸三萬二千名長者。

為家庭成員提供的各種福利服務
──────────────

長者服務
────

  其實,很多長者都希望在家中安享晚年,繼續在「老地方」生活,享受家人的陪伴和照顧,以及街坊鄰里的關心和支援。長者在熟悉的社區居住,既可緬懷美好的回憶,也可與熟悉的街坊閒話家常,這對他們的身心其實大有好處。

  鼓勵「居家安老」是政府安老政策的主要理念和原則之一。為了支援長者居家安老,政府一直透過不同途徑提供多項資助和服務,以切合長者的不同需要,例如透過長者服務單位提供一系列日間護理和到戶家居服務,服務範圍包括輔導、個人照顧、復康訓練、家居安全評估、家居清潔、膳食安排及接送等。

  隨茪H口高齡化,長者服務的需求亦與日俱增。有見及此,政府近年特別增撥資源和推出新措施,加強長者服務,以進一步支援居家安老的長者。有關措施包括:

(a)於二○○七至○八財政年度向全港156間長者中心增加3 800萬元經常性撥款,加強中心的外展服務,積極接觸更多獨居和隱蔽長者,協助他們拓展社交生活,並為有需要人士提供轉介及支援服務;

(b)於二○○七至○八年度財政預算案預留9 600萬元,推行「離院長者綜合支援計劃」,為離開醫院而有困難照顧自己的長者提供綜合出院支援服務。第一個試驗計劃已於二○○八年三月在觀塘區開展,第二個試驗計劃會於今年稍後在葵青區推行。每個試驗計劃每年可服務3 000名長者;

(c)在二○○八至○九年度財政預算案中,財政司司長亦建議增撥資源,在社區層面加強長者服務,包括:

- 增加1 200萬元經常性撥款,額外提供160個長者日間護理服務名額;及

- 增撥1 800萬元經常性撥款,讓長者地區中心增聘人手,以加強對長者的輔導服務、轉介和處理資助長期護理服務的申請;

(d)財政司司長又在預算案中額外預留一筆過二億元撥款,在未來五年推行改善家居的新資助計劃,協助家居環境破舊而又沒有經濟能力的長者改善家居環境。我們預計這項新計劃最快可於今年六月推出。

  長者能夠「居家安老」,固然令人欣慰,但在家中照顧他們的護老者,其實面對不少困難和壓力。有見及此,政府為他們提供多方面的支援,例如透過全港長者中心為護老者提供資訊、訓練及輔導服務,並發展「陪老」服務,發揚地區鄰舍守望相助的精神,以及紓緩護老者的壓力。我們已在東區及灣仔、黃大仙及西貢,以及九龍城及油尖旺等三個地區推出了一個試驗計劃,資助長者地區中心夥拍地區組織舉辦護老培訓課程,並招募完成該課程的人士成為「陪老員」。現已有11個項目獲得資助,可在一年內為最少660人提供基本護老培訓,相信當中不少會成為「陪老員」。上述各項措施均是貫徹我們鼓勵「社區安老」的原則,亦有助改善居家安老的長者及其家人的生活質素。

  事實上,除了長者之外,我們為不同年齡和成員組別而設計的福利服務,都同樣貫徹「以家庭為本」的方針。

兒童福利服務
──────

  在照顧兒童方面,我們認同家長有基本責任,但為協助因工作等原因而暫時未能照顧子女的父母,我們會撥款資助非政府機構提供多種日間幼兒照顧服務,並致力增加更具彈性的幼兒服務,以迎合家長的實際需要。家長亦可選擇利用非政府機構為6至12歲的兒童提供的課餘託管服務。至於有經濟困難的家庭,也可申請各種服務資助或費用減免。

  財政司司長在二○○八至○九年度的財政預算案中建議,在未來三年增撥共4 500萬元,以推廣不同形式和更具彈性的幼兒照顧服務,以及加強日間寄養服務。

  在二○○八至○九年度,我們將委託非政府機構/地區團體,分階段在五至六個對幼兒照顧服務需求較殷切的地區推行「鄰里支援幼兒照顧計劃」。計劃將包含「中心託管小組服務」以及「社區保姆服務」兩個部分。

  新服務的運作時間將更會具彈性,包括在晚間、部分週末及假日提供服務。服務機構將會訓練地區居民成為社區保姆及協助推行中心託管小組服務,進一步深化我們所倡導的鄰里互助精神及落實以社區承托家庭策略。

青少年服務
─────

  我們的青少年服務亦是以家庭為本,除了照顧青少年各方面及不斷轉變的需要外,同時亦倡導青少年關懷家庭及社區,並協助家長了解青少年的需要。

  全港各區的綜合青少年服務中心會因應地區需要,採用靈活及多元化的服務模式及方法,包括輔導、支援及社群化服務,啟發青少年在身心智能的發展,協助他們跨越成長障礙,促進他們與家人之間的關係。此外,綜合青少年服務中心亦會舉辦親子活動及講座,讓父母更了解青少年的成長需要及特質,改善跨代溝通技巧,提升家庭功能。

康復服務
────

  家人的支持和照顧,對於在社區中過自主生活的殘疾人士更是不可或缺。去年剛完成的《香港康復計劃方案》所訂的重大策略性方針之一,就是提升殘疾人士及其照顧者的能力,以促進殘疾人士全面融入社會。我們現正朝茬o方向努力,持續發展和L化現有的日間照顧和社區支援服務,包括增強對殘疾人士的家人的支援,建立社區互助網絡,以及加強專業支援等。

  財政司司長於二○○八至○九年度的財政預算案中撥款3 470萬元,重組現有的社區支援服務,設立16間以地區為本的地區支援中心,為區內的殘疾人士和他們的家人提供一站式支援。相信這項新措施有助減輕家人在照顧殘疾人士的負擔,加L他們的照顧能力,讓殘疾人士可以持續留在社區,與家人和朋友共享優質的生活。

家庭友善僱傭措施
────────

  與家庭有關的事務涉及很多不同的政策範疇,例如教育、房屋、稅制及福利政策等等。因此,要有效承托家庭,不能單靠福利服務。在勞工及福利局的政策範疇內,我們亦推動家庭友善僱傭措施,讓在職人士能在家庭與工作之間取得平衡。

  簡單來說,家庭友善僱傭措施就是協助員工兼顧工作和家庭需要,從而使他們的生活能達致平衡的人事管理措施。在這方面,勞工處擔當促進者的角色,鼓勵僱主以關懷的態度與僱員直接及坦誠溝通。在了解僱員家庭生活的需要後,多花點心思,制訂不同形式、甚至創新的措施,務求顧及僱傭雙方的最佳利益。

  僱主採用家庭友善僱傭措施,一方面有助僱員紓緩生活壓力,另一方面亦可提升他們的工作效率及士氣。僱主更可藉此挽留優秀人才,減少招聘及培訓新人的開支,同時也為企業建立正面形象及落實企業社會責任。我們深信,採用家庭友善僱傭措施確可為僱主及僱員締造雙贏成果。勞工處會繼續與企業及非政府機構積極合作,透過不同宣傳活動推廣這些措施。

家庭議會
────

  為了有效建立一個以家庭為核心的支援網絡,鞏固家人之間親密和睦的關係,行政長官在二○○六年的施政報告中提出成立一個綜合、整體、高層次的家庭事務委員會,負責支援有關家庭的政策和措施。行政長官隨後在二○○七年的施政報告中宣布成立家庭議會,由政務司司長領導。行政長官並補充,社會政策和服務規劃會以維繫及強化家庭為主要考慮,並強調政府會從強化家庭的角度出發,制訂社會政策和籌劃不同服務,以滿足婦女、兒童、青少年及長者與家庭有關的需要。

  家庭議會已在二○○七年十二月成立,在未來數月會優先研究的議題包括:確立核心家庭價值;營造對家庭有利的環境(包括工作環境)的方法;以及加強家庭教育的成效和協調的方法。此外,家庭議會也會研究如何促使政策制定者考慮家庭的角度,例如長遠而言在政策制定過程中加入對家庭影響的評估等。在研究工作方面,議會會在有需要時開展與家庭有關的研究,課題包括新來港人士的家庭對特別支援服務及措施的需求等。

總結
──

  在座各位社福界的同工,你們走在支援家庭工作的最前芋A不僅要了解不同家庭的需要,亦要協助他們克服種種挑戰,任重道遠。我們很重視各位的貢獻,亦更鼓勵社會上各界別、各階層和各專業加強協作,群策群力,更全面地去支援有需要的家庭。

  然而,不論專業人士或鄰舍如何努力,家庭關係最終都是靠我們每個人用心努力建立及維繫,沒有任何服務能夠取代家庭成員在家庭所扮演的角色,所以我們期望得到家人的關愛和支持的同時,也必須積極付出,主動關愛家人。當我們無論在順境或逆境時,家人都能分享我們的喜悅和互相扶持,這才是真正健康和諧的理想家庭。

  多謝各位!



2008年4月15日(星期二)
香港時間10時00分

列印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