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項計劃獲基金撥款資助推動可持續發展
******************

  可持續發展委員會教育及宣傳工作小組主席方敏生今日(四月二日)表示,最新一批獲可持續發展基金撥款資助的項目均有助提升在社區上推廣可持續發展的動力。

  可持續發展基金今次共撥款資助八個項目,較上一輪的獲批項目多一倍。這些項目的構思均以社區和學校為本,並實際及平衡地揉合了可持續發展的元素,包括社區參與、社會融合、環保意識和經濟發展。這些以教育及推廣為主的項目為期12個月至36個月不等。

  八個獲撥款資助的項目如下:

* 「社區田園計劃」- 受資助機構為香港小童群益會,資助金額為909,740元,為期24個月。該項目旨在透過一連串活動,與葵涌區的持份者合力推廣健康社區的概念、提高市民的環保意識及協助提升能力。活動包括有機種植、建立「社區八爪魚」網絡和合作社。

* 「初中可持續發展教育」- 受資助者為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大學與學校夥伴協作中心,資助金額為571,210元,為期20個月。該項目旨在設計及發展網上教學資源,以支援初中可持續發展教育的校本課程發展綱領。

* 「灣仔社區創新大學」- 受資助機構為聖雅各福群會,資助金額為885,260元,為期24個月。該項目旨在透過「社區創新大學」,推動社區持份者參與有關兩項社區議題(交加街/太源街露天市集及灣仔的整體活化保育)的活動,以展示灣仔為一個可持續發展社區。

* 「『一村一品慶屯元』-村、城重遇記」- 受資助機構為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資助金額為802,565元,為期24個月。該項目旨在從元朗和屯門區每條鄉村選出一種特產,以便向市區居民推廣這些特產的傳統和文化特色,並促進區內經濟。

* 「營造都市邊緣的一片綠園 - 荃灣鄉郊可持續發展計劃」,受資助機構為香港聖公會麥理浩夫人中心,資助金額為1,510,850元,為期36個月。這個項目旨在推廣荃灣鄉村的可持續發展生活方式、文化遺產及社會資產,以培養符合可持續發展原則的生活習慣;把這些鄉村發展成為生態旅遊景點;以及成立可持續發展教育及有機耕種基地。

* 「城市綠洲(優化)計劃」- 受資助機構為香港仔街坊福利會社會服務中心,資助金額為1,500,000元,為期36個月。這個項目是基於申請人在南區建立三個社區花園的成功經驗,旨在進一步鼓勵社區實踐可持續發展原則,以培育新一代社區領袖,及建立持續營運有機園藝的架構。

* 「大角咀本色 - 21世紀可持續發展社區議程及教育計劃」- 受資助機構為生命工場,資助金額為600,000元,為期24個月。這個項目旨在促進大角咀新舊區居民的融和,提升婦女及青年團體以及舊區個別商戶(包括油尖旺區)的能力,並制定地區廿一世紀議程,藉以建立一個可持續發展社區。

* 「『夠照』-善用燈資源計劃」- 受資助機構為地球之友,資助金額為499,920元,為期12個月。這個項目旨在從不同角度喚起市民、商界持份者、立法會議員、區議會議員和政府部門注意戶外過度照明的問題,以及對社會和環境的影響。

  方敏生說:「八個獲批項目當中,六個為社區項目,參加者來自鄉郊及市區的不同界別。有關項目旨在宣揚可持續發展原則,並鼓勵予以實踐﹔一項是藉荓嬰瘜郱s的活動,喚起市民注意本港戶外過度照明的問題,另一項則是設計和發展初中程度的可持續發展教育教材。」

  方敏生補充說:「我們相信這些計劃可望成為具示範作用的項目,有助廣泛傳播可持續發展的信息,及對市民大摹a來深遠影響。」

  政府於二○○三年成立為數一億元的可持續發展基金,目的是宣揚可持續發展的概念。任何具體項目和教育活動,如有助提高社會大眾對可持續發展原則的認知度,並鼓勵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實踐,均可申請基金。在今次第五輪的申請中,當局共接獲32份申請書。

  方敏生說:「連同今次在內,獲基金撥款資助的項目共有26個,獲批款額共達2,180萬元。這對促進香港的可持續發展而言,是相當具鼓勵作用的一步。」

  所有獲批資助的項目均受可持續發展委員會轄下的教育及宣傳工作小組監察,以確保能達到可持續發展基金以及各項目本身所訂立的目標。

  可持續發展基金將於二○○八年年中公布接受下一輪申請,歡迎有興趣的機構和持份者屆時提出申請。

  有關最新一輪以及過去獲批資助項目的詳情,可瀏覽以下網址www.susdev.gov.hk。



2008年4月2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6時2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