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若你想欣賞大自然的美、尋找野生動物的足跡,但又未能在短時間內走遍世界各地的話,於香港科學館舉行的「野外生態攝影年展」可以即時助你達成這夢想。
展覽將由明日(二月一日)起至五月一日舉行,展出由英國BBC野生生態雜誌及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合辦的二○○六及二○○七年度「野外生態攝影大賽」的二百多幀得獎作品。展品結合了藝術視野及專業的攝影技術,將沙漠、山巒、森林及海洋中的生物美態捕捉下來。每幀相片附有詳細解說,讓觀眾對相片中的動物及拍攝背景有更深入的了解。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副署長(文化)鍾嶺海在今日(一月三十一日)舉行的展覽開幕典禮上致辭時提及到環保的重要。他表示,與我們共同分享地球環境的各種動植物,為人類提供日常必需品如食物、房屋、藥物等。因此,人類應更珍惜環境,令這互惠互利的關係不斷延續。他指出,個人也可以作出援手,例如減少能源及紙張的消耗,減少進食從深海捕捉的海洋生物,不要使用生動物的毛皮革。而這些努力的成果,將會由我們的後代體現。
他又補充:「香港政府近年實施一系列措施減低污染、保護自然生態、提高市民環保意識。不過,推動環保的行動仍需公眾的參與,而本地的綠色團體正是我們重要的合作伙伴。」
「野外生態攝影年展」由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製作。展覽設有十個展區,包括:「野外生態攝影家、青年野外生態攝影家」、「地球獎」、「賀士敬獎、杜雷爾瀕危生物獎」、「動物行為:雀鳥、哺乳動物、其他動物」、「動物照相館、在棲息地的動物」、「原野風貌創意自然美景」、「水底世界、植物禮讚、園中生態、我們手中的世界」、「黑白的自然界」,「野外生態攝影青年組別(十七歲以下)」,以及「幻燈放映」。
「野外生態攝影大賽」的主辦單位每年均從所有參賽作品中,揀選一幅最精采及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相片,向作者頒發「野外生態攝影家」的榮銜。比賽另設有專供十七歲或以下攝影家參加的組別,得獎者會獲頒發「青年野外生態攝影家」。
「地球獎」旨在突顯人類與自然環境之間的互動。相片必須顯示地球的力量、復原能力及對人類的衝擊。同時亦展現人類與自然的連繫,以及對它的倚賴和影響。影像須富啟發性,令人難忘或能鼓勵人類尊重大自然。
「杜雷爾瀕危生物獎」是為紀念已故生物學家杜雷爾而設,表揚他對保護瀕危生物及為這個比賽所作的長期貢獻。得獎作品所展現的是在世界自然保育聯盟《瀕危物種紅皮書》內已正式公布屬於高度瀕危、瀕危、正受威脅或將受威脅的物種。
「賀士敬獎」 是以英國享負盛名的雀鳥攝影家艾歷•賀士敬命名,旨在鼓勵年齡在十八至二十六歲的年青攝影家從事野外生態攝影及展示他們的才華。參賽作品必須是由六幅相片組成專輯,以表達作者多方面的攝影技能。
「動物行為:雀鳥、哺乳動物、其他動物」組別的優勝作品除富有動感外,還必須結合趣味性及美感。由於地球大部分的動物並非哺乳類或鳥類,而人類對他們的行為仍不甚了解,因此這組別特別設有「其他動物」一項,提供更廣闊的空間讓參賽者發揮。
「動物照相館」是比賽最受歡迎的組別之一。參賽作品必須是動物的大特寫,能捕捉主題動物的個性或神緒。
「在棲息地的動物」組別的相片必須能讓觀眾感覺到動植物與其棲息地之間的微妙關係,而兩者在相片中所佔的地位同樣重要。
「原野風貌」組別的相片主要展示不同地貌。作品必須表達大自然原始的一面,及能使觀眾對大自然產生由衷的敬畏。
「創意自然美景」組別的作品須取材於大自然,但以嶄新手法加以表達,例如比喻、抽象或概念等手法。無論作品是從美感或想像角度來演繹,都必須能啟發參觀者的思考或觸動他們的心靈。
「水底世界」組別的相片的拍攝對象可以是海洋或淡水動植物,但與其他以陸上生態為題材的相片一樣,相中主角的動作或美態必須令人留下深刻印象。
「植物禮讚」組別主要是要展現有花及無花植物的美態及重要性。
「都市及園中生態」組別的作品令人難以忘懷之處,是它們展示了野生生物如何適應人類的出現,以及如何在都市、郊區和園林的環境中掙扎求存。
「我們手中的世界」組別的作品必須傳達人類與環境的關係,包括人類與環境的聯繫,以及對環境的影響和依賴。
「黑白的自然界」的作品主題可以包括任何自然地貌或生物。評審準則為作者對黑白媒界的運用技巧。
「野外生態攝影青年組別(十七歲以下)」設三個年齡小組,作品題材必須是野生動物、植物或地貌。
「野外生態攝影大賽」自一九六四年首辦至今,已經成為全球野外生態攝影家的盛事,參加大賽的業餘及職業攝影師來自五十五個國家,參賽相片亦往往多達一萬八千多幅。展覽至今已經造訪超過五十五個國家,足跡遍及南北美洲、歐洲、亞洲及澳洲。
科學館位於尖沙咀東部科學館道二號。開放時間為星期一至星期三及星期五下午一時至晚上九時;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上午十時至晚上九時;農曆年除夕(二月六日)下午一時至下午五時;逢星期四(公眾假期除外)、農曆年初一及初二休館。入場費為二十五元,全日制學生、殘疾人士及六十歲或以上高齡人士可獲半價優惠;星期三免費入場。
查詢請電二七三二 三二三二或瀏覽科學館網址http://hk.science.museum。
完
2008年1月31日(星期四)
香港時間18時5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