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環境局局長就「應對氣候變化問題」的動議辯論總結發言全文(只有中文)
******************************

  以下為環境局局長邱騰華今日(十一月二十八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就蔡素玉議員提出「應對氣候變化問題」的動議辯論總結發言全文:

主席女士:

  我在此再次多謝今天的動議辯論。新一屆政府開始的時候,尤其是環境局將環境、能源、持續發展以及保育的問題,合併成為一個新局的時候,這個討論確實為我們訂立一些方向,對我們將來的工作有所幫助。就這話題,各位議員提出了很多意見,而在我第一次的發言時,亦已將政府的立場及方針說了一遍,現在我或者就茼U位議員提出的意見,就茯F府在應付氣候變化及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策略和措施,作出回應。

  正如我剛才指出,香港是一個以服務業為主的城市,我們並沒有高能耗的工業,這一個是比較可取的地方。而本港溫室氣體主要源自發電,亦即是說每一個市民日常最主要的用電所產生的溫室排放,而發電所佔的溫室排放,佔總排放量超過六成。因此,香港如果要推行減排運動,最直接而有效的方法,正如各位議員都認同,便是提高整體的能源效益、鼓勵市民大眾及工商業界節省能源、提倡使用清潔能源及再生能源、同時推行綠化計劃、以及加強公眾對氣候變化的認知。亦基於這個原因,各位議員都可以看到,今年的施政報告確實為氣候變化的問題提出了很多建議,包括訂立一些指標,亦就茼陵蘑洏巹鈮膜霅探ㄔX了很多積極的回應。

  蔡議員建議將溫室氣體排放量的限制,納入新的兩電《管制協議計劃》條款內。剛才劉慧卿議員亦特別再重申這問題,有很多議員就這個問題發表了一些意見,大家都很想在兩電《管制協議計劃》條款內,將二氧化碳加入管制,當為一種空氣污染的元素,大家可能在以往的討論中,尤其是在第二階段的「香港電力市場未來的發展」諮詢文件中,大家會看到政府對於兩電減少污染排放的決心是很大的,就這一點,我已在十月二十五日立法會就施政報告的動議辯論中向議員重申,政府對落實這一項安排的決心是非常堅定的,即是說,在規管兩電的新機制下,如果兩電未能符合環境保護署根據《空氣污染管制條例》訂下的排放上限,其固定資產的回報率,會因應而下調。這方面大家不需要擔心,政府在這方面的態度是堅決而明確的。但是否將二氧化碳,本身不是一種污染物,而是一種溫室氣體,將其納入兩電《管制協議計劃》條款內,政府在這方面是有所保留的,這個保留不是決心的問題,不是我們不想做的問題,而是將二氧化碳加入排放的上限時,在技術上和對市民的影響有多大。

  大家都知道,現時電力的生產,超過一半是用燃煤發電,其餘的用天然氣,小部分用核能,如果將二氧化碳的排放作一個上限,即是要將現時發電的燃料組合,要有一個重大的改變,這改變包括技術上的改變,氣源的問題,亦包括將來電力價格的因素。所以這方面需要很詳細的考慮,因為最終可能為電價帶來壓力,這一點在社會之間可能要深入討論和研究,才能達成一個共識,我想清楚說明,這個不代表政府無決心去做,只是要考慮代價和技術的問題。

  基於同樣理由,我們亦認為單仲偕議員提議在粵港《珠江三角洲火力發電廠排污交易試驗計劃》中,加入二氧化碳排放項目暫時並不適宜。該計劃是根據兩地政府在二○○二年為改善區域空氣質數所達成的減排目標為基礎,旨在讓珠江三角洲地區內的火力發電廠在自願參與的原則下,通過排放交易以達至雙方政府所訂下的排放上限,但鄎ヴ蟔擉瓣ㄔ]括在計劃內。事實上,現時在國際間運作的鄎ヴ蟔敼ぅ韖璈鰣p劃,通常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框架下進行,而粵港兩地同屬中國內的兩個地區。因此我們暫時不覺得有需要將其放在這計劃之內。

  但在紓緩因發電所排放的溫室氣體方面,我想指出一點,就是自一九九七年起,政府已經禁止興建新的燃煤發電廠,改以更環保的天然氣發電廠取代。我們會繼續鼓勵香港兩家電力公司轉用清潔的能源,以至可再生的能源,以及繼續要求電廠改善燃煤發電的效率。

  余若薇議員建議政府應積極發展可再生能源。在這方面,正如其他幾位議員,包括何鍾泰議員、劉秀成議員都提到,盡量發展可再生能源應付本地的電力需求,政府的立場和議員是一致的。為了制定一個切實可行的目標,政府參考了可持續發展委員會於二○○五年五月「香港首個可持續發展策略」所訂出來的指標,希望在二○一○年之前,利用可再生能源提供香港1%至2%的總電力需求的目標。在這一方面,政府的立場是希望逐步達至一個更高的百分比,議員和社會人士都可能明白,這個可能會受到我們本身作為一個小城市在地域等方面的限制,不過我們是朝這方向去做。

  正如余若薇議員和單仲階議員提及,就可再生能源方面,政府現時與兩電討論新的管制計劃時,其實有要求兩電盡量便利可再生能源設施接駁現有的電網,包括豁免可再生能源用戶接駁電網時需要繳交的行政費用。目標是希望可再生能源透過電網供電。我們亦會為兩電提供經濟誘因,鼓勵他們增加使用可再生能源發電。不過我們必須承認香港在發展可再生能源上,往往受制於地理及環境的局限,政府在釐定目標時,亦不能不顧及這些實際的限制,所以現階段,我們認為“1%至2%”的目標是恰當的起步點,但我們會因應科技發展及其他相關因素而檢討有關目標。

  政府亦十分認同各個議案內提出加強城市綠化,作為應對氣候變化的措施之一。雖然香港地少人多,但在政府的努力及市民的支持下,我們其實有四成多的地方是受保護的綠化地帶。剛才劉秀成議員列舉其他城市,例如星加坡都希望達到百分之四十綠化地區,其實香港本身現時已經有超過百分之四十的地方是綠化地區。在施政報告內,我們亦加入第二十四個郊野公園,目的是希望逐步擴大現有綠化的地區。

  在城市內,政府亦積極支持推動市區內的綠化工作,在這方面,發展局已完成尖沙咀及中環綠化總綱圖的相關綠化措施,並已在今年一月開始擬訂上環/灣仔/銅鑼灣,以及旺角/油麻地的綠化總綱圖,以期於今年內完成有關工作。該局亦於今年九月中開始為市區餘下地區制定綠化總綱圖,目標是於二○○九年年中前完成。此外,新界綠化總綱圖的相關研究及工程已立項,我在上次動議辯論時亦有作出交代,希望在二○○九年年中開始將這些工作逐步推行。

  除了推行綠化總綱圖之外,政府亦會研究與私人發展商及半官方機構,包括市區重建局、鐵路公司等,在其相關發展範圍合作城市美化或綠化的工作。近期完工的例子有「置地廣場重建」項目、「荷李活道街景美化」項目、以及「上環更新計劃」項目。

  至於綠化屋頂方面,建築署的政策是在可?的情況下,儘量在屋頂進行一些園景設計或綠化的工作。具備這??化設施並已完工的工程已超過五十項;正在施工或規劃的工程項目約三十項。此外,建築署已確定在二○○七/○八??展開約二十項翻新工程,引入?化屋頂設施。相信蔡議員所提議的意見,我們會參考,亦包括有關部門正為垂直綠化設施,進行試驗計劃,以測試其效果及保養護理的工作等。這方面的工作,我們和大家的信念是一致的,希望可以做多一些工作。

  蔡素玉議員在動議內提出強制執行「建築物能源效益守則」及盡快全面落實強制性「能源效益標籤計劃」,施政報告這兩方面已有提及,我們對此兩項建議完全同意,亦已展開工作。現時香港的能源耗用量中,商業樓宇以及工業及住宅樓宇的公用部份,合共約佔35-40%。因此,在政府的節能工作中,一直以改善建築物的能效為重點之一。例如機電工程署轄下的能源效益事務處,就一直大力鼓勵建築物進行能源審計,並於一九九八年開始,推行自願性「香港建築物能源效益註冊計劃」。

  不過,自計劃推出以來,只有不足二百個非政府建築物或場地參與,情況並不理想。就此,行政長官於十月發表的施政報告中,已表示會於本年稍後時間就立法強制執行《建築物能源效益守則》的建議諮詢公眾,希望訂立法例,使將來所有新的樓宇,都會按照這守則進行,這方面希望將來獲得議員的支持。我可向林健鋒議員作出承諾,推出議案前,一定會做諮詢的工作,小心搜集各方面的意見,然後才推行,就這個計劃,我們估計單是以新建商業樓宇作參考,我們將可在首十年內節省二十八億度電,即相等於196萬噸二氧化碳,而有關數字會不斷遞增。

  至於有關全面落實強制性「能源效益標籤計劃」方面,相信很多議員有份參與法例草案,希望這法例能及早得到大家的同意,可以進一步立例,現在草案進行較好,計劃的首階段會涵蓋空調機、雪櫃及慳電膽。這三類產品在第一期計劃推行,合共已佔全港住宅每年用電量70%以上。亦由於這個原因我們先選擇這三類產品加入法案,這法案如通過,我們亦會隨即著手提交第二階段,盡快擴大標籤計劃的涵蓋範圍,將其他電力產品加入。我們希望得到市民、環保組織及業界的意見。

  單仲階議員建議應進一步訂立強制性產品能源效益標準。我們相信,在強制性「能源效益標籤計劃」推行後,龐大的市場力量,定可推動耗能產品的供應商提升它們產品的能源效益表現,令市場上出現更多具慳電或能源效益的產品。

  政府亦留意到在今年年初開始有部份國家,例如澳洲、加拿大、英國及美國加州,先後宣布會以強制的方式,逐步淘汰鎢絲燈泡。政府?對支持盡量以慳電膽取代鎢絲燈泡,過往除政府機電工程署及環保組織,在這方面已進行推廣工作,並一直透過不同渠道增加市民對慳電膽的認識,確認其長遠慳電效能。鎢絲燈泡的入口數字在近年已有明顯的下降趨勢,由二○○五年的五千三百多萬隻減少至二○○六年的三千四百多萬隻,減幅達36%。我們相信,在強制性「能源效益標籤計劃」實施後,再加上我們的宣傳配合,市民改用慳電膽的數字定會進一步上升。我們會繼續加強推廣使用慳電膽的工作,亦會密切留意發展,看看鎢絲燈泡的數字會否減少,以考慮是否需要以硬性規定方式去禁售鎢絲燈泡的建議。

  堆填區方面有議員提出我們要加以利用所釋放的沼氣,現在堆填區佔全港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約百分之十二,所以我們完全認同蔡素玉議員提出要善用堆填區排放的鄎ヴ蟔憿C事實上,目前三個策略性堆填區及十三個已修復的堆填區均已利用本身排放的沼氣發電,提供能源供堆填區內設備使用,當中包括供應堆填區的日常運作的設備,如通風設備、處理滲濾污水等等用電力發電。

  環境保護署已在二○○四年三月和新界東北堆填區的承辦商簽署協議,將堆填區的堆填氣體,經過十九公里長的喉管,輸送到香港中華煤氣位於大埔的廠房使用。該輸氣計劃已於今年中啟用。政府會繼續積極與堆填區承辦商、電力及煤氣公司洽商,發掘一些可行的計劃將策略性堆填區及已修復的堆填區所產生的堆填氣體加以利用。

  氣候變化並非一地一國所單獨面對或能處理的問題,因此我們十分同意劉健儀議員及余若薇議員建議香港應加強與鄰近地區的合作,應對氣候變化問題。香港會繼續積極參與相關國際組織就氣候變化問題的討論,剛才大家已聽到在巴里的會議及香港加入C40大城市氣候變化領袖組織,並與其它城市交流經驗及意見。亦基於相同理由,大家見面今年施政報告中,我們確實跨境做了一些工作,剛才梁國雄議員提出可能珠三角地區污染問題與港商有關,因此在施政報告中我們建議撥款為港資企業在珠三角地區協助他們進行清潔生產,減少耗用及排放,相信對區域合作有幫助。

  至於單仲偕議員提議政府以補償措施達至「零碳排放」,當中涉及計劃的可行性、補償措施的內容、公帑的有效應用等複雜議題。「碳補償」亦容易引申成為一種「碳稅」,這方面社會可能要經過慎重及充分的討論後,才可考慮應否實施有關的建議。雖然在外國有一些企業開始自願性地採用「碳補償」措施,減少其運作的二氧化碳排放,但現時仍未見有外國政府,以整個國家或全面達至「零碳排放」。這方面可留意國際間的發展。

  香港人口幾近700萬,每天使用交通公具的人次超過1100萬,其中九成乘坐公共交通公具。因此,一個環保、安全、高效率和相對廉宜的運輸系統是推動可持續發展及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要素。政府會繼續大力發展集體運輸系s,務求令更多市民採用鐵路作為日常交通公具。我們亦推行了「環保汽油私家車稅務寬減計劃」,剛才有議員提及針對很多汽車排放,在過往兩年在這方面的資源投放不少,如貨車方面,去年施政報告已預留32億元為柴油汽車更換。施政報告亦提及鼓勵繼續維持生化柴油免稅政策,並制訂生化柴油用作車用燃料的規格,目的是進一步推廣使用生化柴油作為車用燃料。

  政府在整個問題上必須以身作則,議員的提點我們是同意的。在推行節能措施方面,政府在過往四年已節省用電量達6%。我們亦要求在政府工務工程內加入節能及使用可再生能源的系統。現時許多政府建築物,包括公共屋h、學校,也安裝了太陽能光伏板。此外,行政長官於今年施政報告內又提出為新建的添馬艦總部進行「碳審計」,並引入各種減排措施,提升節能及減排方面的工作。與此同時,我們藉以鼓勵其他商業機構為其下物業同樣進行「碳審計」,邁向共同減排的工作。

  如劉健儀議員所倡議一樣,政府一直致力推廣宣傳?育,讓市民明白氣候變化所帶來的挑戰,過往透過「藍天行動」及近日推出的「綠色香港」的宣傳及其他教育活動,我們的用意正是讓市民認識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及要從日常日常生活開始。有議員提到衣食住行各方面,若大家有留意我們近期的政府新聞短片宣傳亦是朝著這個方向,將香港及其他世界各地的比較,劉健儀議員剛才提出那首歌詞跟我們的新聞短片內幾個小朋友主題其實是不謀而合的。有議員提到的生活小貼士,怎樣令每一個人可以幫手參與減排,其實在環保署的網頁上有詳細的名單,我在早期學習階段時亦不時上去看看。當然除了政府外,亦有不少議員最近參加了世界自然保育基金會的減碳活動時提出一些方便的計算方法,這是其中一個。還有其他環保組織,例如大埔環保協會的「噸噸救地球」活動亦是差不多。所以,坊間聯同政府做了不少工作,希望在細節方面廣泛宣傳。政府亦在施政報告中建議注資十億元入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其中的四個主題方面包括希望鼓勵社區參與,加強教育宣傳提高意識。我希望議員在我們遲些時候提交的撥款申請時能予以支持。單仲楷議員提出的「夏日輕裝運動」,李柱銘議員亦再一次提到政府官員應帶頭推行輕裝便服,而在剛過去的夏天時,你會見到由特首以至其他官員在日常活動時亦多會以簡約輕裝,可能我們來到在立法會時特別對大家加點尊重,所以我們衣著比較正規一點。在出席其他活動,或每朝開會時,我都留意到超過一半同事都是簡約輕裝的。我們亦希望這個風氣能透過政府官員,議員及其他社會人士一起去推廣。其實,政府早已在二○○六年已有剛才議員提及的內部指引,在夏天時不用這樣拘謹。

  主席女士,正如行政長官在剛發表的施政報告中指出,經濟成長不應成為唯一的發展目標。在追求經濟增長的同時,我們必須滿足持續及均衡發展的原則。我相信在今日的辯論提出的議員是同意這一點的。我在這裡重申政府是悉力以赴,落實所需抑制溫室氣體排放和提升能源效能各種措施,以達至行政長官於今年施政報告中承諾在二○三○年將本港「能源強度」自二○○五年的水平降低至少百分之二十五的目標。我再次講這可能是個開端,工作小組會研究氣候變化對香港的影響,從而考慮我們將來政策的取向。我深信只要政府及社會各界能群策群力,共同提升這方面的認知,增加投入,使我們的能源效益可以增加,減少不必要的浪費,我們希望為香港能建成一個較低排放城市。我再次感謝議員就這個課題提出的一致意見,亦希望在稍後時當我們提交就氣候變化或空氣污染有關的議案或撥款申請時,大家給予全面及徹底的支持。多謝。



2007年11月28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22時3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