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寄給朋友 政府新聞網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在社區投資共享基金五周年論壇致辭全文(只有中文)(附圖)
******************************

  以下是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今日(十一月十五日)在社區投資共享基金五周年論壇上的致辭全文(只有中文):

楊家聲主席、Prof (Steven) Shardlow、Dr (Brahm) Prakash、各位基金委員、各位嘉賓和朋友:

  「社區投資共享基金」在二○○二年設立,轉眼間已經五周年。在今天的論壇上,我看見大家那麼投入地討論社會資本,而各個計劃的參加者又那麼自豪地介紹他們的項目,令我深切體會到基金在過去五年所帶來「非比尋常的效益」。

  我要衷心感謝「社區投資共享基金」的委員、職員及協作機構,全靠你們默默耕耘,才可以成功推動社會上不同界別的人,全情投入於一系列「愛心」工程,建構一個又一個充滿溫情的和諧小社區。基金的五周年特刊記錄了你們無私的付出和豐碩的收穫,當我細心閱讀時,就深刻感受到,在這些驕人成績背後,盡是你們的智慧、熱誠和汗水。

  基金的計劃都是建基於特區政府積極推廣的核心價值;它們的成功,也為政府的施政帶來了新啟示。今天,我想借此機會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在這方面的看法。

社會福利與社會資本
---------

  特區政府的福利政策旨在「助人自助」,也就是幫助受助人提升自身能力,讓他們無需長期依賴社會的照顧,而可以體現「從受助到自強」的理念。在扶貧方面,我們的重點策略,也是藉加強培訓和促進就業,鼓勵大眾發奮圖強,自力更生。

  促進人與人之間的關愛互助及和諧共融,也是我們的施政重點。良好的人際關係,不但有利個人身心發展,也有助推動大家互助合作,由此產生的協同效應,對於社會的建設有莫大裨益。

  從這個角度看來,福利政策和社會資本的確是息息相關,因為L化個人能力、優化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鼓勵跨界協作和共融,既是福利政策的新思維,也是「社區投資共享基金」致力推廣的社會資本理念。多了解基金在這三方面的實踐經驗,有助我們探討福利政策的發展方向。

提升個人能力
------

  首先,在提升個人能力方面,很多基金計劃都成功令意志消沉的人重新振作,把握新機遇,開展新生活。

  要做到這一點,其實並不容易。不斷變遷的社會環境,往往令人難以適應;如果不能保持前進的動力,不斷裝備自己,便會逐漸落後,最終被淘汰。

  我很高興知道東涌的陽光社區計劃以「社區大合作社」的構思,網羅了超過200名核心義工,聯繫了區內400多個單親、綜援及不同背景的夥伴家庭參與,為鄰舍提供各式各樣的服務,如做「家常飯」、課餘託管、功課輔導等,也為區內人士提供超過250份有薪工作。合作社更讓參加者積極發揮所長,例如由他們協助統籌計劃,讓他們由受助人變成主導者,以實際行動證明新來港人士、單親、綜援、不同族裔及低收入家庭不一定是等待支援的「弱勢社群」。

  基金所支持的新式師徒制也卓有成效,例如「紅褲子」計劃,便是由朋輩舞蹈老師循循善誘,把不少邊緣青少年重新納入正軌,並激勵他們將興趣發展成事業,確立自己的人生目標。在這種亦師亦友關係中,做徒弟的不但學懂跳舞,更加學會做人,而做教師的也獲益良多。

  這些成功的例子告訴我們,適當的培訓和引導可以激發起人的鬥志,促使他們發揮潛能。沒有人是永遠的弱者,更不要自暴自棄;只要認清自己的長處和特質,再加以提升,就可以轉危為機,化弱為強。

建立緊密的人際關係
---------

  社會資本的另一個主題,是建立緊密和正面的人際關係。

  在各種人際關係中,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是最為親密、最基本而又最具影響力的。事實上,家庭是社會的基石,行政長官在施政報告中也特別提到,要從整合的家庭角度考慮各項政策及服務的發展。由此可見,家庭確有十分重要的社會功能。

  華人社會的傳統文化一向以家庭為社會核心,可惜這套價值觀在新時代中已逐漸被遺忘。很多父母與子女欠缺有效的溝通,長者亦不獲年輕一代尊重,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變得疏離,因而衍生各種家庭和社會問題。

  基金有不少計劃,例如「非常課託」、「愛家教室」、「伴讀姨姨叔叔」等,目的都是強化家庭功能。地區組織的義工就像親人一般,以愛心和實際行動幫助有需要的家庭,在協助家長照顧小孩之餘,也成功地幫助他們重建親子關係。今後的社會政策和服務規劃將以維繫及強化家庭為重點,所以上述計劃的經驗,將具有參考價值。

  人際網絡以家庭為中心,向外拓展就是鄰里和社區。「以社區承托家庭」,就是在家庭與家庭之間建立互助網絡,這正是「社區投資共享基金」的重要策略之一。

  家庭問題往往是剪不斷理還亂。不少需要幫助的家庭,都抗拒社工和警方等「外人」介入,但當情況發展至必須讓他們介入時,可能為時已晚。相對來說,平日經常接觸的鄰里親友,卻能在日常生活中了解及察覺彼此的家庭問題及需要,及時為對方提供輔導及支援,以及在有需要時鼓勵對方向社工求助。

  基金在南區的「愛心村」計劃,就充分展示了社區支援網在預防家庭問題方面的效用。計劃在香港仔的屋h推行,招募街坊擔任「樓長」,無償地主動探訪同大廈的鄰舍,建立和睦鄰里關係。「樓長」和他們的「層長」助手憑茧L限愛心和耐心,成功地打破了人與人之間的隔膜,而這些點滴累積的友誼,切切實實地幫了不少家庭渡過難關。

  基金在建立社區支援網絡方面的經驗,凸顯了鄰里互助的社會功能。緊密的睦鄰關係好比防洪堤霸,是預防家庭問題惡化的防線;進一步而言,也有助防治家庭磨擦衍生的社會問題。

促進跨界別合作
-------

  至於跨界別合作,基金也十分重視。基金所支持的一個裝修師傅合作計劃,就是一個好例子。

  參加計劃的師傅,原本各有專長,獨立工作。計劃為他們提供一個合作契機,讓他們可以結集力量,承辦一條龍式裝修工程,大大增加了他們的競爭力。計劃的協辦機構又成功聯繫到商界人士,把他們的營商經驗和知識傾囊相授,使這二百多位接近失業的三行師傅走出事業低谷,成為合作社夥伴,並且把生意打理得頭頭是道,在短短三年間,錄得超過七百萬元營業額。更重要的是,計劃成功令這班師傅重拾鬥志。他們不但改善了與家人的關係,更樂意成為其他人的師傅,讓愛心和技能薪火相傳。計劃所締造的正面影響,實非金錢可以衡量。

天水圍
---

  近日大家都十分關心天水圍,而我上任以來,亦曾三度到訪該區,實地了解情況。天水圍是基金重點推動社會資本的地區之一,現時共有11個項目,都是以建立互助網絡為主。其中「你我一家親」便是一個成功例子。該項目透過邀請新來港和本地的家庭一同擔任學堂義工及導師,向區內人士教授普通話及手工藝等課程。計劃成功聯繫了區內超200位新來港及本地居民,讓他們有機會互相幫助和合作。新來港家庭也因此由受助者轉為施予者,突破標籤效應,積極融入社會。我想藉此機會鼓勵更多天水圍的地區團體善用「社區投資共享基金」,為社區建立更豐厚的社會資本,促進鄰里互助,將天水圍建設成為一個充滿溫情和希望的社區。

社會的投資
-----

  的確,與生生不息的社會資本相比,直接金錢資助的效益實在遜色得多。社會關注的貧富懸殊、跨代貧窮等問題,都不是單靠金錢可以解決的;愛心和關懷,也不是用金錢可以買到。何況公共資源有限,惟有助人自助,促進人與人之間互助和合作,才是多贏的方案。

  「社區投資共享基金」名副其實是一項投資,是對人的投資,而基金成功開拓的社會資本,就是最大的回報。雖然基金的資助有期限,但事實證明,基金資助的許多計劃都能夠動員龐大的民間力量,所造就的個人轉化、建立的鄰里網絡,以及為不同社群和界別促成的合作關係,都可以在資助限期過後持續發展;很多參加者從計劃中所學到的技能,以及建立的正面價值觀,都令他們畢生受用。

展望將來
----

  正如基金的五周年宣傳海報所說,所有曾經為建立社會資本而努力的有心人都值得我們鼓掌激勵。展望將來,我期望基金可以進一步深化成功經驗和推廣有效的計劃模式,令更多地區和社群受惠。

  我很高興知道基金已作好準備,開展下一階段工作,包括加強宣傳,令社會資本的理念融入主流價值觀,在日後逐步應用於合適的福利服務範疇,屆時政府也會作出配合。更重要的是,基金會進一步推動跨界別合作,招募更多商界、專業人士及地區團體成為合作夥伴,協力共建社區資本。

  至於政府方面,當然會繼續全力支持基金的工作,全情投入民、商、官三方協作,為市民謀福祉。我希望在基金推動下,會有更多人參與開拓社會資本工程,配合政府的政策,建構一個和諧融洽、具備持續發展實力的新香港。

  多謝大家。



2007年11月15日(星期四)
香港時間16時13分

圖片
列印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