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就「少數族裔人士的權益」的辯論的致辭全文
******************************

  以下是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林瑞麟今日(七月十一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就動議「少數族裔人士的權益」的辯論的致辭全文:

主席女士:

  香港是一個國際大都會,匯聚來自不同文化和不同種族的人士。政府注重社區和諧,並因應少數族裔人士的需要,提供多項不同支援服務和措施,幫助他們融入社會。

  在憲制和法律上,《基本法》、《香港人權法案條例》和香港其他法例為港人提供廣泛保障,維護所有香港人的權利和自由。在港少數族裔人士和其他人一樣同樣享有這些憲制和法例上的保障。

  在政策上,我們提倡平等機會,推動公眾教育和社區參與,鼓勵市民互相尊重和接受不同種族背景的文化差異,和諧共融。

  具體政策目標可歸納為三大項:
(1)消除一切形式的種族歧視;
(2)促進種族平等及種族和諧;和
(3)鼓勵在本港定居的少數族裔人士融入社會,同時保留本身的文化特色。

  對有需要的少數族裔人士,我們在教育、就業和一般生活範疇內資助並提供各種不同的服務,協助他們融入社會。就這些服務的詳情,政府過去曾多次在不同場合向議員及公眾介紹,在此不再全部一一複述,謹就動議所提事項摘要回應。

教育方面

  在教育方面,政府的教育政策兼顧不同群體的需要,當中包括非華語學生,尤其是少數族裔學生。就此,政府已訂下清晰的方向及具體的措施,目標是確保非華語學生能融入我們的學校體系及社群。

「指定學校」的數目及政府提供的支援

  目前有10間小學和5間中學被教育局選定為「指定學校」,接受集中的到校支援服務,協助他們進一步加強有關非華語學生的學與教。教育局現正檢視來年(2007/08學年)「指定學校」的分布,以決定是否需要調整這些「指定學校」的數目。

  除提供到校支援服務外,教育局亦已委託大專院校為「指定學校」的中文教師開辦培訓課程。又向每所「指定學校」發放每年額外的30萬元特別津貼,以便學校能進一步並靈活運用地為非華語學生提供適切的學習支援。

  教育局更組織了學校交流經驗網絡,為其他收錄非華語學生的學校提供交流經驗的渠道,亦從而提升學校的專業能力,使更有效地照顧非華語學生的需要。

  針對中文程度較低的非華語學生(特別是較遲開始學習中文的學生)在學習中文上遇到困難的問題,教育局已委託大學營辦學習中文支援中心,提供課後或假期輔導課程。支援中心亦會協助發展相關的教學資源和提供專業意見。

  為使初入學的小一非華語新生更能適應本地學校的生活,教育局已在暑假舉辦為期四星期的銜接課程,現更將有關的課程推展至升讀小二、小三及小四的非華語學生,進一步鞏固他們在第一主要學習階段的知識基礎。

制訂適合少數族裔學生的中文科課程及中文科公開考試

  我們不能、亦不應以非華語學生所屬的族裔認定他們只能達到偏低的中文水平,從而制訂另類的中文科課程及考試,這絕不利於少數族裔學生融入學校及社群。

  另一方面,我們明白到對學校和教師來說,教授非華語學生中文具一定程度的挑戰。為此,教育局現正在中國語文課程架構下,就非華語學生的中文教學事宜,制訂補充指引。我們的目標是在今年年底前,擬備指引草稿,進行諮詢,並在2008年為指引定稿。

  非華語學生如能達到與本地學生相若的中文水平,我們鼓勵他們應考香港中學會考或日後新高中學制下的香港中學文憑考試的中國語文科。但為照顧那些有意考取其他中文科考試資歷的非華語學生,教育局已安排由二○○七年開始在香港舉辦英國的綜合中等教育證書(中文科)考試,方便他們應考。

  在升讀大學及專上課程方面,目前專上教育院校在按表現取錄學生的同時,已適當地彈性處理對非華語學生在中國語文方面的要求。教育局現正與教資會資助院校進一步商討有關院校接納其他的中國語文科考試資歷的可能性(例如綜合中等教育證書、普通教育文憑、國際普通中學教育文憑),並打算在月底前向立法會的有關委員會提交進展報告。

少數族裔青少年社會服務及培訓

  在少數族裔青少年方面,政府提供社會服務,幫助他們盡早融入社區。分佈全港各區的134間綜合青少年服務中心、日間/深宵外展服務、學校社工服務及社區支援服務計劃等,皆全部開放予少數族裔青少年使用。各綜合青少年服務中心亦按照地區需要,安排各式小組和活動,包括語言課程、社交康樂和義工活動等等,增加少數族裔青少年對所處地區的認識,以及促進他們與社區其他人士的共融交流。

     政府的種族關係組,提供不少針對少數族裔青少年的服務,包括非華語青少年文化交流與融合學習計劃,透過廣東話班和導師計劃,協助非華語青少年融入社會;以及透過社區發展計劃,資助非政府機構成立分別在油尖旺區和元朗區成立服務少數族裔的社區發展小組,為少數族裔提供所需的服務,包括提供外展服務及輔導服務、建立少數族裔義工隊和互助隊,及舉辦技能培訓班及互助小組等。

  在延續中學教育方面,已過就學年齡的少數族裔青少年和其他本地青少年一樣,可透過「指定夜間成人教育課程資助計劃」獲得資助,修讀認可的夜中學高中(即中四至中七)課程。

  職業訓練課程方面,職業訓練局(職訓局)大部份課程並不設年齡上限。凡合乎指定入學要求的人士,包括少數族裔青少年,均可報讀。

以英語或少數族裔語言提供職業訓練課程和工藝測試

  在就業方面,職訓局轄下的香港專業教育學院及工商資訊學院主要以英語作為其中五以上程度課程的授課語言。

  為滿足非華語學生的需求,職訓局將會在本學年為非華語青少年及成人開辦15項以英語教授的特定課程(包括為在職人士而設的工藝測試預修課程、為中五離校生而設的全日制基礎文憑課程、為高中學生而設的應用學習課程等),共提供約300個學額。職訓局亦為非華語學員特設以英語作答的工藝測試試卷,讓學員考取相關資格。

  僱員再培訓局(再培訓局)亦正以試辦形式,為非華語成人提供以英語授課的保安及物業管理課程和家務助理課程。再培訓局會監察試驗課程的進展和成效,並考慮為非華語成人開辦更多合適的課程。

政府及公營部門的中文入職要求

  政府招聘員工的政策是透過公開、公平和具競爭性的招聘過程,填補公務員職位空缺。

  就語文能力的入職要求,政府必須確保及維持一支有能力運用香港兩種法定語文、並有效和有效率地運作的公務員隊伍。最近,根據公務員事務局的建議,所有公務員職系均已檢討其招聘準則,以確保各職位所訂明的中英語文能力要求是符合職位的實際運作需要。部門及職系首長可因應其職系的工作需要,訂定所需的中文語文能力要求。我們相信此舉可增加各職系在招聘員工方面的彈性,以及提高不同語文能力人士加入政府,服務社群的機會。

勞工處職位空缺資料及輔導服務

  勞工處提供多項免費就業輔導服務協助求職者就業。該處轄下的12所就業中心均設有操作簡易的職位空缺搜尋終端機。所有職位空缺的主要資料都以中、英文顯示。

  勞工處為方便少數族裔人士使用就業服務,已把《勞工處簡單易用的就業服務》小冊子翻譯成多種少數族裔語文版本。

  各就業中心也為少數族裔人士定期舉辦就業講座,增強他們對就業市場的認識和提升他們的求職技巧。此外,各就業中心提供的就業選配計劃,亦可為少數族裔求職者安排一名就業主任,因應有關人士的需求,提供個別的全面就業服務,包括深入的面談、職業輔導和就業選配服務。

公共服務方面
  
  在公共服務方面,政府的政策,是要求所有向公眾發放的書面資料,均備有中英文文本。向廣大市民發布的政府消息,不論是以口頭或書面形式公布,都必須中英兼備。政府與市民通信時,須盡可能以來信所用的語文回覆。前線人員須按服務對象所說的語言,以英語或華語回答查詢和提供協助。在重要服務範疇(如醫院、法院),政府亦盡量在可行的情況下按需要為不諳中文或英文的少數族裔人士提供翻譯或傳譯服務。此外,我們以少數族裔語文編製各種指南,利便他們認識和使用各項政府公共服務。

  目前,醫院管理局已盡力為不諳中文及英文的求診人士,免費安排所需的傳譯服務。所有公立醫院及診所都備有一份兼職傳譯員名單,在有需要時即時電召他們到醫院或診所提供協助。已預約診症的病人如需要傳譯服務,亦可預先透過病人聯絡主任作出適當安排。

  在社會服務方面,如少數族裔人士在使用有關服務時遇上語言障礙,有關的服務機構會按情況安排義工或其親友提供協助。

  政府推動和資助一些專門服務少數族裔的社區發展小組和少數族裔社區支援小組,鼓勵少數族裔社群發揮自助互助的精神。該些小組,透過有關少數族裔人士,服務他們本身所屬的社群,為他們族裔中有需要的同胞提供翻譯服務及協助他們使用社會公共服務。

宗教及文化活動場地

  在宗教及文化活動場地方面,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轄下的十五間文娛中心和設有出租設施的圖書館及博物館,以及民政事務總署轄下的八十四個位於社區會堂及社區中心內的多用途會堂,均公開接受各界人士和社區團體租用,作舉辦包括宗教及文化的各類活動之用。少數族裔人士和團體的申請,和其他人一樣享有公平和一視同仁的待遇。

  個別少數族裔團體若有需要覓地興建文化或宗教設施,政府亦會按不分種族的原則,公平地依循有關撥地的政策,予以處理和提供協助。

公民教育及宣傳

  在公民教育及宣傳方面,政府一向重視和強調公眾教育是促進種族平等及社區和諧的重要基石。

  種族關係組的同事經常聯絡各學校、私營機構和政府部門並舉行講座,宣傳種族和諧共融的信息和介紹香港各個不同少數種族的文化。該組亦印發多種形式的教育素材,除一般的教育宣傳海報外,包括以中小學生為對象的漫畫書,給教師使用教材套,和供前線公務員自學之用的「“共享多元文化”自學錦囊」等等。

  政府通過「平等機會(種族)資助計劃」,每年資助社區團體舉辦宣傳教育活動,鼓勵社區參與和深化市民對種族平等觀念的認同。我們亦資助一些非政府機構,直接向有需要的少數族裔人士提供服務,例如是廣東話及英語補習班、「青少年文化交流與融合學習計劃」和外展服務等。

  學校教育是整體促進種族和諧的長遠策略中的重要環節。「尊重他人」是香港學校課程重點教導的價值觀和態度之一。這個觀念已涵蓋在德育及公民教育內,並已融入各級的學習領域或科目內。此外,當局製作了有相關的教育電視節目供學校播放;目前還在製作一輯關於「尊重文化差異」的新節目,內容強調包容和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我們亦成立了融和獎學金,表揚一些積極收取少數族裔學生和促進種族融和的學校,並鼓勵校內同學們與少數族裔同學和諧共處,通過合作和交流,互相增益。

委任少數族裔人士加入公共機構或諮詢組織

  在委任少數族裔人士參與公職服務方面,委任諮詢及法定組織非官方成員的基本原則是「 用人唯才」,以有關公共機構或諮詢組織的功能和工作上實際需要,以及獲委任人士的個人能力和經驗、並對有關組織所能作出貢獻的程度為首要考慮。當局在委任成員時,也會在合適情況下盡量加入不同類別人士,務求令有關諮詢及法定組織的成員組成更多元化,反映香港不同界別和背景人士的意見。

  蔡素玉議員特別提出關注的平等機會委員會 (平機會),事實上現時已有少數族裔人士的成員。未來我們會因應實際情況和需要,繼續委任合適人選加入平機會工作。

法例及配套

  在法例及配套設施方面,正如我較早前提及,香港少數族裔人士的合理權益,已全面在憲制文件和法例上受到保障。現行《香港人權法案條例》對政府和所有公共機構均有約束力。去年十二月提交立法會的《種族歧視條例草案》,如獲通過將有效地把所需保障伸展至私人和私營機構行為上。

  建議的《種族歧視條例草案》通過後,平機會在保障少數族裔人士不受歧視這方面,亦將擔任重要的宣傳教育、調解和執法的角色。

整體政策

  「鼓勵在本港定居的少數族裔人士融入社會,同時保留本身的文化特色」目前已經是政府在種族關係政策上三個具體政策目標之一。

  在收集少數族裔人士的數據方面,政府統計處一直負責蒐集及提供各類的統計數據,以協助政府各部門進行研究、討論、計劃和決策。另外,其他政府部門,例如入境處、教育局等,都備有少數族裔人士使用其所提供的服務的數據。

  統計處現正分析二○○六年中期人口統計蒐集所得的數據,以擬備有關少數族裔人士的專題報告。該報告內容包括居港少數族裔的人數、人口狀況、教育水平、就業情況等特徵。這份專題報告在完成後將公開發行,提供精確的數據給各界參考使用。故此,我們現時並無計劃另外設立一個少數族裔數據資料庫。

總結

  香港多年來是個華洋雜處的地方,大多數華裔居民擁有長期習慣與非華裔人士和諧共處的優良品德和傳統;我們中亦有不少土生土長的少數族裔及非華裔人士,在事業上卓有成就,對社會做出相當貢獻,亦廣為市民普遍尊重。

  就動議所提各項建議,相信政府和議員的原則和方向是一致的。但在具體做法和措施上,部份我們已經做到,並已取得相當成績;至於其他的建議,正如我在以上發言中指出,我們必須顧及有關措施在實施時將產生的困難和可能帶來負面的影響,故此對這些建議有所保留。

  我們會按照目前做法,按步就班地因應所需和運作可行性繼續推展促進種族和諧的公眾教育和支援服務。這將是一項持久的工作,我們會不斷累積經驗,並不時適當地改進。



2007年7月11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23時1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