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寄給朋友 政府主網頁
立法會:護理人手政策動議辯論發言全文(只有中文)
************************

  以下為壎芮盓Q及食物局局長周一嶽今日(六月二十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就李國麟議員就「護理人手政策」提出動議辯論的發言全文(只有中文):

主席女士:

  要維持醫療服務質素和促進醫療系統的健康發展,充足和具高專業水平的人力資源是不可或缺的。因此,政府一直以來都密切監察各醫護專業人員(包括護士)的供求趨勢,並作出相應的人力規劃。在護士的人力規劃上,我要強調是有兩個主要目標。第一,是所規劃的護士人手供應大致與長遠的需要相符。第二,是鑑於國際上註冊前護士基本訓練的發展趨勢,將本地的護士教育提升至學士學位程度。

  根據壎芵p在二○○五年進行的醫療壎秅H力統計調查,在回應的註冊護士中,於公營醫療機構工作的佔81%;於私營體系工作的佔12%;而在補助機構工作的則佔7%。在註冊護士供應方面,自一九九九年醫院管理局(醫管局)大部分護士學校停止收生後,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教資會)資助院校逐漸成為主要來源,佔整體供應七成以上。

  為了按長遠需要調節護士學額供應,政府不時邀請壎芵p、醫管局、社會福利署和私家醫院進行長遠的人力需求預測。作為註冊護士的主要僱主,醫管局會基於將來每年退休的人數、人手流失的趨勢,並透過評估人口老化、人口結構改變、社會對個別範疇的服務的特別需要等因素估計未來的服務需求,從而預測其長遠的人力需求。在制訂整體的護士人手需求預測時,政府亦會考慮醫療服務提供模式、管理政策的發展、醫療科技進步和新療法的出現、生產力增長和醫護團隊工作模式的轉變、社福界新增服務的發展及服務轉型或提升等一系列因素。

  接茪U來,我會介紹一下現時及未來護士人手的供求情況。在需求方面,隨虒g濟強勁復蘇、私營醫療市場發展較為蓬勃,醫管局的護士流失率有所增加。有鑑於人口逐漸老化,以及市民對醫療服務質素的期望漸次提高,我們預計對護士的需求將保持L勁,而實際情況將取決於新增服務的需求、公私營醫院擴展的速度、護士轉職或流失到海外等因素。

  在供應方面,在政府的建議下,教資會近年來已經大幅增加護士學士學位學額。在二○○七年,第一年學士學位學額已增加至約550個,高級文憑學額維持在110個,並增設了30個高年級學額。在精神科護士供應方面,我們知道香港公開大學於二○○五年開辦的自資基本學士學位護士訓練課程每年會招收包括40至45名精神科護士學生。有鑑於公營、私營醫療機構和社福界對護士的殷切需求,我們將建議教資會進一步增加有關學額,但我們明白如何落實要視乎院校的承受能力和收生情況。據我所知,暫時來說,護士學位是相當「搶手」的。

  由於由規劃、落實撥款至完成訓練需時,跨越這麼長時間的預計不免會因各項因素改變而有所偏差。當有需要時,我們會修正預測,更會落實臨時措施,以應付短時期的短缺。醫管局已獲撥款在二○○四、二○○五、二○○七至二○○九年每年開設一班約110個學額的高級護理文憑課程。因應市場需求,公開大學、私家醫院和一些教育機構亦已開辦或正籌辦自資的護士訓練課程。

  至於福利機構方面,我們明白招聘和挽留護理人員並不容易。為了回應這方面的困難,我們委託了醫管局在二○○六至二○○九年間開設五班課程,每班大約訓練110名登記護士。學員在畢業後最少要在社福界任職登記護士兩年。

  隨茈賑嚃@士學額增加,其他課程的開設,以及短期措施的落實,護士短缺的情況可望在未來幾年逐步紓緩。

  李國麟議員的議案亦提及在公營醫院制訂適當的護士及護理對象人手比例。病人在醫院所接受的服務類型廣泛,包括急症、門診或長期護理等。當中不同服務所涉及的護理程度會有明顯分別,因此對護理人手的要求亦不盡相同。例如急症醫院的深切治療科大多數病人的情況為危殆,護士需要持續評估及觀察病人的生命表徵,亦有可能需要輔助及觀察病人使用人工呼吸機、輸液等等護理程序,因此所需護士數目比較多。而在長期護理院內的病人,護士需要定期評估病人護理計劃,同時會與專職醫療隊伍共同執行病人的復康計劃,而病人的日常起居所需護理程度會因病人自我照顧能力而異,同時支援服務人員亦可為病人提供服務,因此實際所需護士數目亦會較少。目前,國際上並無一套統一的護士對病人比例可供比較,國際間不同醫療體系的人員編制亦會因其服務模式不同而有所差異。

  醫管局目前使用一套以專科為基礎的病房人手指標作為評估護理人手的工具。在使用有關指標時亦會考慮到病房的病床數目、住用率、病房的特別性質和病人狀況及其護理需求。醫管局亦制定了一套評估病人護理需求的輔助工具,該套工具是通過科研及統計學分析而制定,並經過改善。目前使用的工具是通過評估個別病人在工具中的19個護理活動所需項目,把病人分為4個所需護理組別,繼而評估一個普通科病房的病人護理需求的高低,作為護理人手的編制的參考。醫管局會不時檢討及改善人手評估工具。

  張超雄議員的修正建議安老及復康服務也訂下護士與護理對象的比例。目前,安老院的人手比例是以《安老院規例》所訂明各類安老院的最低人手要求為依歸,當中訂明除非有護士在場,否則在上午七時至下午六時的期間,每30名住客須有1名保健員。相反來說,除非有保健員在場,否則在上述時段內,每60名住客須有1名護士。就透過服務合約或「改善買位計劃」協議提供資助安老院舍服務的單位而言,護士人手與護理對象的比例亦已清晰列明在合約或協議內。殘疾人士院舍的人手比例則可參考在二○○二年制訂的殘疾人士院舍實務守則。

  此外,李國麟議員的議案亦提出要改善公營醫院護士待遇及提高晉升機會,以防止人才流失。事實上,醫院管理局一直非常重視及理解公立醫院護理人員在人手及工作上所面對的壓力,並密切留意護理人員的流失情況,與員工一起研究和制訂適當措施。醫管局在二○○六/○七年度的護士流失率約為3.2%,而醫管局同年的整體員工流失率約是5.2%。根據醫管局與離職護士進行的離職會見調查顯示,接近一半的護士是因家庭或個人理由離職,例如需要照顧家人、暫停工作或自行創業。其他離職的原因包括轉任其他工作、健康理由、退休及進修等。

  醫管局主要會循兩個方向改善醫院護士人手問題:第一是增加護士人手,第二是改善護士的薪酬待遇及工作環境以挽留護士。

  在增加護士方面,醫管局已經成立包括前線護士的工作小組,檢討加強護理人員的職業發展及聘用條件。醫管局在二○○七/○八年度的目標是增聘600名全職護士,招聘工作亦已展開。預計新招聘的人手最快可於七月底或八月初為病人服務。 除了新招聘的人手,醫管局亦有增聘兼職護士以紓緩人手壓力。醫管局會按兼職護士的年資提供更優厚的聘用方案,以吸引更多離職護士返回公立醫院服務巿民。在過去五個月,醫管局共多聘了44名註冊護士以兼職形式提供服務。

  在改善護士的薪酬待遇及工作環境方面,醫管局在去年起實行了一系列其他吸引和挽留護士的措施,當中包括向符合資格的護士提供永久聘用條件(去年度已有146名註冊護士由合約轉為永久聘用)。醫管局引入了彈性連續夜更安排,以減少護士擔任夜更的頻率;以及以現金代替累積的年假。

  此外,醫管局亦會透過加強護士的專業發展和培訓,改善護士專業發展前景及透過增加晉升機會以挽留人才。醫管局會為剛畢業的護士提供兩年制的「護士導師」計劃、為註冊護士及修讀轉職課程的登記護士提供補助培訓,以及為在職護士提供修讀深造或專科課程的機會。

  在二○○六/○七財政年度,醫管局擢升了超過160名註冊護士為資深護師、以及分別為333及6 238在職護士提供專科證書及促進專業才能課程。這亦可補充我今早曾提及醫管局有培訓護士的整套計劃,與培訓內地護士完全不同的。有關課程可加強護士的臨床護理知識,亦可提升護士的專業資格,有助護士日後的晉升機會。醫管局每年亦輔助約150名修讀完轉職課程的登記護士轉為註冊護士。登記護士轉任註冊護士後,亦同樣可獲較佳的晉升前景。

  至於社福界護士的待遇問題,在整筆撥款制度下,受資助的非政府機構可以在轄下的服務單位之間靈活調配資金,以應付不斷轉變的社會需求。機構可因應本身的人力資源管理政策及服務需求等因素,自行決定服務單位的人手安排。在實施整筆撥款制度後,部分機構亦參考了市場的情況而釐定新入職員工的薪酬架構,一方面可更有效運用資源,另一方面亦確保薪酬配合市場實況。社會福利署亦已提醒各機構,在釐定有關的政策時,必須充分諮詢員工意見及定期檢討薪酬架構,以確保能吸引優秀的員工。

  李國麟議員的議案亦提出「去護士化」的問題,並建議政府要確保護理工作由護士向護理對象提供。本人對「去護士化」一詞並不接受,護士即是護士,護士就是做護士的工作,「去護士化」對一般公眾來說亦難以明白。我想強調,醫療服務一向是透過不同專業的跨界別合作,以團隊形式為病人提供的。醫生、護士、專職醫療職系等均以其專業知識,在提供診療的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護士專業的重要職責是提供護理服務重點,包括病人護理評估、派發藥物、執行特別治療、生命表徵觀察、病人教育、及制定護理計劃等等。在護理專業領域內的工作會由擁有專業資格的護士負責。而資深護士更需要在病房及護理團隊內領導及統籌護理人員及其他臨床支援服務人員的工作。目前醫管局已約有5 500名臨床支援服務人員,醫管局會視乎運作需要聘用支援人員以協助護士工作。例如醫管局在過去一個財政年度已多聘請了約170名病房事務員及支援服務助理分擔護士在病房的文書、點收物料、以及協助病人壎矷B餵食及整理床舖等等工作。這些政策令護士可專注於專業護理工作,有助紓緩前線護士的工作量,並因此可進一步改善向病人提供的服務。有關的支援人員不會負責需要由專業護士執行的醫護工作。

  此外,社會福利署已在二○○五年十月推出《安老院實務守則》(修訂版),對保健員的職責作出詳細說明。而在二○○六年四月實施的新修訂「保健員訓練課程」,在課程內容、最低入讀學歷資格及學員評核方面都作出了改善。經受訓的保健員會提供一般長者住客的護理照顧服務的,不過,特別的護理程序,例如使用導尿管或餵飼管等,則必須由護士執行。

  現時基層醫療服務主要由私營市場供應,公營部門專注在公共壎矷B疾病預防、以及照顧弱勢社群。如果在私營市場加強基層醫療特別的預防性護理,是我們改善醫療的一個重點,在制定這方面詳細建議之時,我們會考慮醫護人員和其他醫護人員所擔當的角色,與此同時,我們會確保公營部門在基層醫療服務和人手安排上能夠充分照顧有需要的人。

  在社區護理方面,我們是鼓勵長者家居安老,以及在提升長者生活質素的前提下,為有需要的長者提供各類外展、到護、以及中心為本的社區護理服務,包括由政府資助、非政府機構營辦的為體弱長者提供的家居照顧服務和長者日間照顧服務。醫管局的社康護士服務和社區老人評估小組,為安老院舍長者提供外展應診的服務,我們亦按需要適當地增加多項服務的名額,以及繼續監察各類服務的需求。

  張超雄議員提出的修正建議政府全面檢討在社會福利界實行的整筆撥款津助制度,並確保安老及復康服務機構能夠在市場聘請足夠護理人手。整筆撥款制度的好處是受資助的非政府機構可以靈活地運用及調配資源,並可透過重整服務和重組架構,更有效地回應社會的需求。事實上,整筆撥款制度普遍受到相關機構的歡迎,自願參與制度的機構數目,已由二○○○/○一年的96間,增加至現時的164間,涉及的津助額佔總津助額的99%。社會福利署在過去數年一直因應需要及機構的意見,不斷完善整筆撥款制度。我們認為現階段沒有需要檢討整筆撥款的機制,不過,社會福利署會與受資助的非政府機構緊密合作,務求令各方面的安排更加完善。

  主席女士,我們一直以香港醫療服務的水準為榮,亦深深明白要讓市民繼續享用高質素的醫療服務,我們必須有出色的醫護隊伍。護理人手規劃是我們十分重視的課題,在未來的日子堙A我們會繼續密切留意護理人手的供求情況,確保市民可得到妥善的醫護服務。

  多謝主席女士。



2007年6月20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7時35分

列印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