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立法禁止使用人造反式脂肪製造食物」動議辯論(只有中文)
******************************

  以下為壎芮盓Q及食物局局長周一嶽今日(三月十四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就鄭經翰議員提出「立法禁止使用人造反式脂肪製造食物」動議辯論的發言全文:

主席女士:

  特區政府一直支持和致力提高食物安全,保障市民健康,因此在2005年已向立法會提出在香港為預先包裝食物引進營養資料標籤制度,以幫助消費者選擇健康食物;鼓勵食物製造商提供有利公眾健康、符合營養準則的食品;以及規管有誤導或欺詐成分的營養資料標籤和聲稱。

  經考慮本港的情況後,我們建議香港推行營養資料標籤制度。有關反式脂肪方面,建議中要求如預先包裝食物附有有關脂肪或膽固醇相關的聲稱時,則須標明飽和脂肪、單元不飽和脂肪、多元不飽和脂肪、反式脂肪和膽固醇的含量,並必須符合相關規定。

  反式脂肪是反式脂肪酸的通稱,屬於不飽和脂肪酸,含有至少一種反式雙鍵。某些食物(如牛肉及部分牛奶類產品)本身會含有少量反式脂肪,但反式脂肪的主要來源為加工食品。當植物油經「氫化」過程轉化為固體時,反式脂肪的含量便會增加。食品製造商都喜歡選用經氫化的植物脂肪或油,是由於它們具有存放更久、耐高溫、易於儲存和運輸等特點;亦令食物的味道及口感更佳。從膳食攝取的反式脂肪大多來自氫化植物油,例如起酥油和植物牛油等常用於製作煎炸食品和麵包西餅產品,包括餅乾、曲奇餅、蛋糕、餡餅、薯片、炸薯條、沙律醬、植脂奶粉等。成分中含有或調製過程中採用氫化植物油/部分氫化植物油的煎炸食品和麵包西餅產品,都很可能含有反式脂肪。

  就對人體健康的影響而言,反式脂肪的特質與飽和脂肪相若,即會增加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所謂「壞」膽固醇)。除此之外,反式脂肪還會減少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所謂「好」膽固醇)。攝入過多反式脂肪,可引致血管梗塞,增加患上冠心病及中風的風險。根據世界權威醫學雜誌《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於2006年公布一個涉及接近140,000名對象的綜合研究顯示,若從反式脂肪額外攝入2%熱能,患冠心病的風險會增加23%。我們亦要明白其他風險因素,例如食用高脂肪食物、吸煙,以及缺乏足夠運動,這些也是其他風險。此外,世界壎芠梒揭b2005年發表的《防範心臟病和中風》的文件指出,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會使血液產生「壞」膽固醇,增加患上心臟病的風險。另外,美國醫學研究所轄下食物及營養委員會(Food and Nutrition Board, Institute of Medicine,USA)發表的《攝取反式脂肪酸飲食指南報告》也指出,反式脂肪的攝取量增加,會增加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濃度,增加患冠心病的風險。

  天然和人造的反式脂肪均可引致心血管疾病,是沒營養價值的東西,但假如食物含有天然反式脂肪,含量一般很低,正常的攝取不足以構成風險。

  上月,消費者委員會公布抽查市面58個預先包裝的麵包和餅乾樣本的的標籤資料,發現大部分樣本採用了人造牛油或植物起酥油為配料,可能含有反式脂肪。由於其中15個樣本的包裝說明中英文不相符,或誤導消費者,可能違反食物標籤條例。食物安全中心正跟進有關情況,並研究是否有足夠證據採取進一步行動。

  在國際方面,美國國家科學院(US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NAS)就公共政策和產品標籤計劃中應用營養科學事宜向美國和加拿大政府提供意見。該學院在2002年發布的《熱量、碳水化合物、纖維、脂肪、脂肪酸、膽固醇、蛋白質和胺基酸攝取量飲食指南》,已載列有關攝取反式脂肪對健康影響的研究結果和建議。該科學院建議,在保持膳食營養充分的前提下盡可能減少攝取反式脂肪。在2003年,世界壎芠梒摒陞倍贖O障公眾健康目標和訂定務實可行的反式脂肪攝取量水平,建議將反式脂肪攝取量限定在每日整體熱量攝取量的1%以下。

  由於反式脂肪影響心臟健康,部分國家如丹麥由2003年起,規定油及脂肪(不論是否用於加工處理食物)中的人造反式脂肪含量,在每100克中不得超逾2克。剛才也有議員提及,美國紐約市健康與心理壎竻蔽壎糽e員會(Board of Health)規定由2007年7月起,除用於油炸麵團(yeast dough)及蛋糕漿(cake batter)之外,於食肆中用作煎炸或醬料而含人造反式脂肪的油、起酥油和植物牛油在一份食物中必須少於0.5克人造反式脂肪。2008年7月,含人造反式脂肪的所有食物在一份食物中必須少於0.5克人造反式脂肪。不過,餐館向食客出售來自食品廠的未開封包裝食品不受此限制。

  現時,按食品法典委員會營養標籤標準的規定,預先包裝食物若附有有關脂肪或膽固醇相關的聲稱時,則須標明飽和脂肪、單元不飽和脂肪、多元不飽和脂肪和膽固醇的含量。各國可自行決定是否要求標示反式脂肪的含量。目前國際上就在營養標籤上標示反式脂肪的含量,並未有一致的做法。縱使某些地區或國家規定在營養標籤上標示反式脂肪的含量,但縱觀我們鄰近的其他國家或地區,均沒有採取這做法。

  例如日本和新加坡這些對食物安全和監管素來均有嚴謹規定和準則的國家,在營養標籤的規定方面,也只是限於在預先包裝食物附有營養聲稱時,才需要臚列能量和另外4種和7種核心營養素。而在馬來西亞和台灣則限於針對特別膳食需要的食物,以及在預先包裝食物附有營養聲稱時,才需要列出能量和另外3種和4種核心營養素。我們得知中國內地最新的構思,是規管能量和另外3種核心營養素,並且在第二階段才要求所有食品必須加上營養標籤;在第一階段的規定只限定附有營養聲稱的預先包裝食品。由於香港的食品超過九成是進口,我們認為在落實香港的營養標籤制度時,必須與其他鄰近地區看齊,我們亦會參考國際間的做法,包括是否在第一階段加入在附有脂肪或膽固醇相關的聲稱時,才要求標示反式脂肪的含量。由於國際間認同食物中反式脂肪含量對健康構成的影響,我們會密切留意國際在這方面的趨勢,亦會因應國際的發展,在香港訂立我們的法例。

  根據本港《食物及藥物(成分組合及標籤)規例》,預先包裝產品必須於配料表中正確標示產品成分。我們認為,在制定影響深遠的法例,例如營養標籤規定方面,我們必須小心諮詢各有關人士的意見,充分了解業界的困難,亦會盡量避免令市民損失選擇權和選擇機會。事實上,目前世界各地普遍對反式脂肪的規管方式主要是透過要求標示含量,只有少數地方如紐約市對食物中的人造反式脂肪含量作出規定,而有關規定亦是在最近幾年才開始訂立,主要是針對當地的飲食文化的特徵而制定。由於各地欠缺一套普遍和公認的規管方法,加上食品法典委員會未對規管人造反式脂肪訂定標準,故此對反式脂肪的規管,我們認為應先研究國際間規管反式脂肪的方式以及本地因素,剛才李國麟議員也指出問題,香港人的生活和飲食習慣,以及攝取量,再加上香港的特色食物,例如點心、芋角、煎堆或油條究竟有否含反式脂肪,才考慮是否需要制定法例。不過,我重申,我們非常重視市民能夠透過不同渠道獲取有關健康飲食的資訊,從而達致均衡飲食,提升全民的健康素質。正如我在剛開始發言時表示,我們會繼續籌備營養標籤立法的工作,法案會於今年內提交立法會。

  主席女士,食物安全並不只能單靠法例規管,我們也會繼續積極透過健康教育,例如由食物安全中心的小冊子、網頁、食物安全刊物等多個渠道,提高市民對各類營養成分,包括飽和脂肪及反式脂肪的認識。此外,壎芵p亦加強在學校的宣傳,特別鼓勵青少年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我也藉茪竣悛熊o言,向市民提供一些可以減少攝取反式脂肪的提議。

  首先在選擇食物方面,我們鼓勵市民均衡飲食,降低脂肪的攝取量。據美國食物及藥物管理局及美國農業部就有關反式脂肪的研究顯示,反式脂肪在一些快餐食品、焗製食品及零食含量會較高,例如薯條,蘋果批、餅乾、曲奇餅、麵包、蛋糕、炸餅圈(doughnut)、用微波爐加熱的爆谷等,我亦發現這些食物很多時候在立法會出現。它們的總脂肪含量或飽和脂肪含量亦會因為加工過程添加的成分而相對較高。故此,市民亦應減少進食人造反式脂肪含量高的加工食品,例如:

* 植物牛油
* 焗製食品(如餅乾、曲奇餅、麵包及蛋糕)
* 油炸食物
* 其它用氫化植物油或部分氫化植物油製造的加工食品、以及標示含有以下成分的食品:
* 氫化植物油(hydrogenated vegetable oil);
* 部分氫化植物油(partially hydrogenated vegetable oil);
* 氫化脂肪(hydrogenated fat);
* 部分氫化脂肪(partially hydrogenated fat);
* 植物性酥油(亦稱固體菜油) (vegetable shortening);
* 起酥油(shortening);及
* 人造牛油(margarine)。

  我們亦鼓勵和協助市民認識食物標籤,選擇不含或含較少反式脂肪的食物。此外,為了進一步增加市民對本地飲食文化的認識,以達致健康的飲食習慣,食物安全中心正計劃測試一些在本地飲食習慣中經常進食的食物的反式脂肪含量。這些食物包括餅乾、蛋糕、及油炸食品等。

  此外在市民於家居煮食時,食物安全中心建議應避免以高溫油炸食物,因當中過程會產生反式脂肪。不要重複使用同一鑊油,因為每次加熱會增加新的反式脂肪。壎芵p亦一直鼓勵市民須均衡飲食,少肉多菜,煮食亦應少用油,以降低脂肪的攝取量。

  另一方面,就業界製作食物方面,我們建議可參考加拿大反式脂肪工作小組(Trans Fat Task Force of Canada)的建議:煎炸食物時,首選用油是含大量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的油類,少用部分氫化植物油,因為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具有中度至高度氧化穩定性(oxidative stability),並有助減低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濃度比例(即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好」膽固醇)的比例),從而減低患上冠心病的風險。

  事實上,多種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和肥胖,都與飲食和生活習慣有關。均衡飲食有助減低患上這些疾病的風險。剛才有議員拿出一罐花生醬,我呼籲要小心,花生醬本身有aflatoxin,不宜每天吃。很多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是可以預防或改善的,例如吸煙、運動不足和長期受壓等生活因素;以及肥胖、高血壓、高血脂和糖尿病等健康因素。有見及此,壎芵p早前已委託香港中文大學進行心血管健康研究,以了解香港人口的心血管健康狀況,和心血管疾病及其危險因素如高血脂、高血糖,以及過重和肥胖等的普遍情況,調查結果將於本年稍後公布。

  在制定營養資料標籤規定方面,我們會致力謀求一個平衡各方要求的方案,以達致三個目的:(一)幫助消費者選擇健康食物;(二)鼓勵食物製造商提供有利公眾健康和符合營養準則的食物;以及(三)減少有誤導或欺詐成分的標籤和聲稱。我希望稍後推出的營養資料標籤制度可以獲得市民大眾及食物業界的支持和響應,我亦鼓勵業界可仿效其他地區的做法,多提供有利公眾健康和符合營養準則的食物選擇。

  多謝主席女士。



2007年3月14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9時0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