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下是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劉兆佳教授今日(一月二十六日)出席策略發展委員會行政委員會第八次會議後,會見傳媒的談話內容(只有中文):
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今日行政委員會討論如何輸入內地和外地的人才問題。大體上委員一致都認為輸入人才是關乎到香港未來發展的重要的政策,有委員甚至認為能否輸入人才關乎到香港的生死存亡。基本上的看法是,大量輸入人才連繫到香港的人口老化問題,關乎到香港經濟競爭力的問題,又關係到香港的就業問題,關係到香港能否吸引資金的問題,即是說人才引進,香港具有大量人才跟香港的未來發展是息息相關的。一般來說,委員認為雖然政府在引入人才方面也做了不少功夫,但是力度是遠遠不夠的,要加大力度和加大規模引入更大數量的人才,現時的做法是遠遠不足以滿足和應付香港現在和未來的需要。有委員提到在引入人才的過程當中,政府應該加強對外宣傳,表示政府積極歡迎各地人才來香港,相對於其他地方的宣傳力度,我們對外的宣傳力度,包括對於我們香港在外地的人才、香港在外地的學生,吸引他們回流這方面的力度也不夠。有委員提議甚至說在吸引人才方面,不需要只立足於現在的需要,應該從較為長遠的角度來看,預計到香港可能未來的需要,或香港可能未來出現的經濟活動,及早引入人才,令到這些經濟活動,這些需要可以早些得到滿足。在輸入人才方面,不少委員提到香港仍然具有不少優勢,不足之處亦不少,因此,輸入人才政策要怎樣提升,強化現有的優勢,和減少不足之處。現有優勢主要提過幾點,第一就是香港的稅率比較低,人才在香港賺到錢,不需要交很多稅,香港在這方面比其他的地方相對比較優勝,但仍然可以在稅制方面想一想,譬如舉例說,可不可以減少雙重徵稅的問題,跟內地或其他地方來研究一下,令這方面的稅制吸引力增加。
有委員提到香港是一個充滿發展機會的地方,那些想尋找悠閒生活的人不適宜來香港;那些希望在一個充滿發展機會,即賺到錢,又可以有工作做,又能夠發展事業的人,會吸引來到香港。
又有委員提到香港對內地人有吸引力,就是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雖然這個身份香港人未必看得很重,但到今時今日來說,經驗認為這個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仍然對內地很多人才具備吸引力。
有關我們比較上不足之處,比較多委員提的是環境污染,特別是空氣污染的問題,認為是令到人才卻步的原因之一,沒有人否認我們是有這問題,但亦承認我們正在採取某些措施去處理這個問題,因此對外宣傳時,應該不用迴避的態度,但亦要同時告訴人我們在很多方面已取得進展,但某些方面仍須努力,問題正在正視,並且逐步處理之中,兼且我們在這方面在亞洲地區比其他地方,問題相比下沒有那麼嚴重,即是說要給人一個較為正確的觀點,不像現在瀰漫著一種香港的污染問題是極度嚴重的情況,這是較為偏頗的看法。
又有委員提到吸引人才的時候牽涉到配套不足的問題,今日三間大學的校長都有出席,提到未來的幾年內推行三三四改革的時候,可能要引入幾千個大學教授。現在要面對的就是配套不足的問題,即是仍然有不少外面的人才想來香港的大學任教,但是他們要面對很多問題,譬如是住屋問題、醫療問題,譬如教育問題,特別是一些年青教授,他們的子女讀書的問題;這涉及到國際學校不足,特別是雙語的國際學校不足,即是又教中文又教英文,這方面涉及到如何提供足夠配套,令到這些人才更有誘因要來香港發展。譬如在吸引大學人才的時候,就涉及到科研的經費、科研的設施是否足夠的問題,即是這些人才來這裡是想做研究,而不只是教書,在這方面我們是否不夠呢?是否要增加科研的經費,增加科研設施,以吸引更多的外地人才來香港任教大學呢?這又是一個提出來的事情。
又有委員提過我們另外一點不足之處是涉及我們的生活質素是否有需要改善?譬如生活節奏是否太快、家庭生活是否不足、家庭友善的安排是否不夠、運動設施、休閒設施是否不夠等種種問題。甚至有委員提到我們的社會風氣是否在近十年來出現惡化,令到人們來這裡生活會覺得有點不舒服。我們的城市是否足夠安全,令到這些人覺得來這裡生活有種安全感,這涉及到我們一些不足的問題。
但總體來說,一般委員覺得香港仍然對於人才具有強大的吸引力,即是我們的優勢之所在,但是我們在延攬人才的過程當中要下更大的苦功,積極廣泛宣傳,強化我們現有的優勢,補充不足,這樣我們尚有機會在這方面作大規模的人才引進。大家亦承認香港人對於引進人才這方面的抗拒感是少了一些,好幾年前實際上香港人在這方面未有共識,仍然想著請人回來就會打破自己人的飯碗。但是這方面,特別是延攬高級人才、精英人才這方面,社會共識逐漸形成。事實上策發會每個委員會在過去一年多以來,談到各種問題的時候,最後其實都談到人才問題,即是始終是人力資源最重要,有了它才有其他資源跟著配合來發展和產生。現在我看社會上對於這方面的抗拒不是太大,問題是政府可不可以在這方面加大力度去做。
完
2007年1月26日(星期五)
香港時間20時4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