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長官談話內容(一)(附圖)
***************

  以下為行政長官曾蔭權今日(十二月二十八日)下午在北京與新聞界談話的內容(中文部分):

行政長官:昨天我主要跟負責金融及基建事務的官員會面,今日則比較多講民生事務。我今日首先與環保總局周生賢局長見面。我很清楚香港市民對空氣質素的關注。這問題不單關乎到我們的競爭力,更重要是它影響每一位市民的生活質素,所以我與特區政府同事都十分重視。也因如此,今次我特別安排了與環保總局會面。大家都知,現時在粵港合作聯席會議的機制下,我們和廣東省密切配合,已經將環保工作視為一個重點合作項目。總局的官員體會和明白特區市民不單對香港,甚至對廣東省及整個區域內的環境質素有期望。中央亦就這個問題到過廣東省進行了一些實地考察,也從廣東省官員的匯報中,了解具體情況,也知道省內對解決問題的決心和努力。總局再次承諾中央會大力支持特區與廣東省的環保合作,並在有需要時,更加會參與協調和推動。

我亦與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副局長李傳卿會面。食物安全是香港市民關注的事情。國家質檢總局在確保供港食物的安全上,費了很多工夫。所以我今次到北京,與國家質檢總局會面和交流,明白中央政府和質檢總局都高度重視內地輸港食品農產品的安全問題,他們採取了許多有效的措施。尤其在最近有關輸港活魚和禽蛋課題上,國家已加強檢測和提出新措施,令香港市民食得安心。

為進一步加強粵港之間食品和農產品安全合作,我們大家同意,在粵港合作聯席會議下成立粵港供港農產品食品檢驗檢疫合作專責小組,以便粵港共同做好輸港食品農產品安全工作。質檢總局亦會派員參加這個專責小組,指導有關工作。我還了解到,質檢總局特別要求有關地方尤其是廣東省進一步加強元旦、春節期間輸港食品農產品的檢驗檢疫工作,以保證香港市場平穩、有序、安全供應,讓香港市民歡度佳節。

特區政府亦會陸續實施四項新措施,確保食物安全。在保障供港禽蛋方面,我們會透過立法,規定禽蛋類產品的進口商必須登記和獲發許可證才可進口有關商品。在活魚方面,我們會爭取在本立法年度向立法會提交法案,要求所有飼養場魚類產品的進口商向食物安全中心登記,並取得進口許可證才可輸入飼養場魚類產品。我們亦會考慮修改法例,賦予食環署權力,令我們在有需要時可要求所有批發及零售業界停售有問題的食物,以應付非常嚴重和影響巨大的事故。有關追溯的安排,世界各地在食物安全方面的其中一個重點工作,就是追溯來源,以確保有食物事故時,可以立即對焦,就出問題的環節予以矯正。食物安全中心正與廣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進行試驗計劃,研究利用RFID,即無線射頻識別技術,追蹤食物來源的可行性,加強源頭管理和監控。

此外,我們會加大力度打擊走私和從非正規渠道輸港的魚產品。食環署、海關和警方等部門最近在香港不同地點進行聯合行動,打擊沒有進行報關程序和沒有衛生證明書的淡水魚產輸港。總括而言,內地和特區政府會繼續緊密合作,透過不同方法,包括行政安排、立法、執法和科技應用等措施,以及透過業界和消費者的配合,致力保障香港的食物安全。

我今天亦與公安局會面,會面時談到內地孕婦來港產子的問題。特區政府的政策很明確,就是一定要保障香港的孕婦能得到妥善和優先的照顧。所有需要的資源都不能省,醫管局已經宣布了一些措施,增撥資源應付,如需要新的病床,我們加病床;需要新醫院,我們加新醫院;需要有醫生、護士幫助,我們一定會加強這些資源。而政務司司長主持的跨部門會議亦會研究如何在入境措施上配合。今日我拜訪公安部時了解到,中央政府有關部門對此事非常重視,他們正在積極研究,以配合特區政府現時處理這個問題具體提出的建議。

這次我與商務部薄熙來部長就進一步加強內地與香港的經貿關係問題交換了意見。我們都認為,目前CEPA及其補充協定實施情況相當好。為更好地促進內地與香港經濟交流與合作,商務部和特區將根據兩地經濟發展的實際需要,繼續積極研究CEPA進一步開放的問題,並利用香港回歸祖國十周年的機會,簽署新的補充協定。總的來說,我覺得特區政府同市民關注的上述幾項民生及經濟事項,中央政府亦同樣重視並且作出了正面的回應。這種良好的合作關係對我迎接挑戰,解決問題是事半功倍。

(待續)



2006年12月28日(星期四)
香港時間20時2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