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下是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劉兆佳教授今日(十一月六日)出席策略發展委員會管治及政治發展委員會工作坊後,與傳媒會面的談話內容(只有中文):
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局長差不多已把具體內容解說,我嘗試作一些政治解讀。今次出席工作坊的委員是四次以來最多的一次,有差不多二十人參與,和過去幾次人數較少的情況有明顯的分別。第二點是,討論本身相當程度上反映出策發會成立的宗旨,我們的宗旨就是讓政見不同的人、利益不同的人,特別是包括那些在政見上光譜距離較遠的人,都可以在同一個平台上進行討論,令到大家都可以更了解其他人的立場和顧慮,以及利益。大家從今次剛才局長所提及的討論內容來看,其實這方面的彼此認識、互諒互讓都是在某程度上看得見。舉例來說,不是很多人堅持所謂立法會邁向普選產生,一定是所有立法會議席一定要通過地區直選來產生;而是願意認真考慮一下有部分議席,例如一半議席,通過非地區普選來產生。但這個非地區普選是可以通過改良功能團體選舉的方式,令到功能團體的選舉逐步靠近普及選舉,令更多的人可以參與投票,以達到一人兩票、或一人多票的效果。為何可以這樣做呢?這反映出有不少人都希望立法會內有相互制衡的情況,不同利益之間的相互制衡、不同觀點之間的相互制衡,特別願意照顧工商界的利益,工商界特別憂慮的是普選會不會導致工商界的利益受損,特別是擴張過度的福利主義,或者是不公平稅制的增加,把稅制的壓力放在他們的身上。此外,再加上另一點的是,不是太多人堅持一定要一下子無需經過任何階段或步驟便進入立法會的全面普選,願意認真考慮就是分階段的做法,令到普選邁向全面普選的過程是一個較為穩定的過程,當然照顧到各方面憂慮的過程。我自己認為,這兩點來說是近這一年來的討論,產生多少不同政見人士加深認識之後,互諒互讓的一些演繹,大體上我想補充就是這些。
完
2006年11月6日(星期一)
香港時間19時1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