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壎芵p壎籵嬝@中心呼籲市民提高警覺,預防感染耐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此病菌通常透過人體皮膚及傷口傳播。
壎籵嬝@中心感染控制處主任翁維雄醫生今日(十一月四日)在有關此感染的講座後說,多個地區,包括香港,都發現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已在社區出現,不像以往般只在醫院及院舍出現。
翁醫生說:「過往,耐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較常見於院舍宿友及住院病人身上。」
「不過,近年在多個國家中,一些未曾入院或入住其他醫療設施或院舍的健康人士身上,亦出現耐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而此等人士在徵狀出現前的一年內亦沒有接受任何醫療程序。」
「這些感染稱為社區型耐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
翁醫生說,社區型的耐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菌株的傳播性,較醫院的菌株強,社區型耐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主要透過直接接觸傳播,若雙手接觸過傷口、分泌物及穢物,就可能會污染身體其他部分、物件或其表面,病菌也由此散播。
感染部位會出現紅腫、發熱、觸痛或流膿。嚴重者可引致化膿之傷口感染或嚴重肺炎,需要住院並用特別的抗生素治療。
翁醫生提醒市民採取預防措施,尤其是有傷口的時候。「破損的皮膚表面或傷口應該即時清潔並用防水膠布及玩a妥善包蛂A並於處理傷口前後洗淨雙手。
「如有傷口,應避免參與有身體接觸之運動或使用公共浴室,避免與別人共用個人物品,如未清洗之毛巾、衣物、制服及剃鬚刀。 」
翁醫生說,由於一些金黃色葡萄球菌菌株會對某些抗生素產生耐藥性,市民切勿濫用抗生素。
他補充說:「抗生素應由醫生處方使用,而接受處方的病人亦應按處方訂明的劑量及時間完成整個療程。」
今日的講座由壎籵嬝@中心感染控制處及醫院管理局傳染病控制培訓中心合辦。
出席者超過270人,包括從事感染控制的醫生、在公立及私家醫院急症室、家庭醫學、及兒科部工作的醫護人員,以及私家醫生。
在講座上,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袁國勇教授及何柏良醫生分別講述為何要認真對待耐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和臨H治療。
其他講者包括壎籵嬝@中心社會醫學顧問醫生曾浩輝及醫務微生物學顧問醫生羅懿之,他們分別介紹追蹤接觸者及化驗分析。
完
2006年11月4日(星期六)
香港時間16時2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