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英文版 寄給朋友 政府主網頁
房屋署竭盡全力協助大窩口廠戶繼續經營
******************

  房屋署時刻竭盡所能,協助大窩口工廠大廈餘下有意繼續營業的廠戶尋覓地方;盡量幫助他們於月底清拆行動展開前覓得合適地方。

  鑑於政府委任的獨立上訴委員會,已經就大窩口工廠大廈廠戶所提出的上訴作出裁決,確認房屋署較早時所發出的遷出通知書,廠戶須於本月底或之前遷出。

  按照一貫既定政策,房屋委員會已給予廠戶18個月通知,並由宣布清拆日開始凍結租金。

  目前,大窩口廠廈仍有115個廠戶租用著278.5個單位,其中約有65個廠戶仍在活躍營業。

  房屋署助理署長(屋h管理)李雪崑今天(十月十四日)說:「管理大窩口廠廈的前線人員經常與受清拆影響的廠戶保持接觸,當房委會其他廠廈有單位吉出,管理人員必定告知供他們考慮。」

  房委會將於本月二十日,再為大窩口廠戶舉行一次局限性投標,屆時會有約41套共103個空置廠廈單位供廠戶選擇。

  自從去年四月宣布大窩口廠廈的清拆計劃以來,房屋署已經先後推出九次局限性投標共203套廠廈單位及九次公開投標共283套廠廈單位,供受影響廠戶競投,共有29個廠戶因而成功投得單位繼續經營其業務。

  李雪崑說:「至於選擇遷往私人廠廈的廠戶,根據差餉物業估價署的紀錄,截至二○○五年底,私人廠廈的空置單位面積合共約有130萬平方米。」

  李雪崑強調,發放給有關受影響廠戶的特惠津貼金額,相等於他們七至十年的租金,實屬合理,再無上調空間。事實上,大窩口廠廈424個租戶之中,至今約有78%共329個租戶已經接受或申請特惠津貼。

  他說:「儘管法律意見確定受清拆廠戶沒有法律理據索取賠償,但是作為一個負責任及合理的業主,我們會向受影響廠戶發放特惠津貼,以助他們遷往別處重新開業。」

  他表示,特惠津貼的計算已考慮兩項因素,包括搬遷費用、新單位裝修期間的租金、裝修費用等,以及用以「買入」租戶「轉讓權」的費用。

  李雪崑指出,大窩口廠戶之中,有兩廠戶從事壽板行業,壽板行業目前並非列入房委會之認可行業之內。兩廠戶其中之一已經向房委會申請特惠津貼,並已交回單位。

  他說:「至於另一廠戶,我們一直致力協助其在私人市場尋覓合適單位,幫助他繼續經營。」

  大窩口工廠大廈建於1961年至1966年間,包括一座四層高、一座五層高及一座七層高大廈,皆沒有升降機設備,各座合共有1 035.5個工廠單位,每個標準單位的面積為18平方米或24平方米。



2006年10月14日(星期六)
香港時間10時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