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下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馬時亨今日(九月二十五日)出席香港總商會「銷售稅對香港的意義」研討會時與傳媒的談話內容:
記者:商品及服務稅的諮詢目前的反應怎樣?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我們的建議現時仍在諮詢期中,我們的責任是盡量向市民解釋為何政府會提出這項建議,希望市民明白提出建議的背景,及建議會如何影響他們。諮詢期會直至明年三月才完結,我們希望期間市民會明白政府的立場。
記者:目前收到的意見多不多?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按暫時的統計,我們收到千多份市民向政府提交的意見,加上我們會參加很多論壇,好像今天香港總商會的論壇,我們向商會會員及透過媒體向市民解釋為何政府會有此建議,希望市民在這個過程當中,有更深的了解。
記者:在千多份意見書當中,贊成和反對的比例為何?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現時我們的諮詢期尚未完結,在現階段並不可以斷章取義,以意見書的數目來作出結論。
記者:現有民間組織發起一人捐十元刊登廣告,反對商品及服務稅,在未來政府會否考慮調整推銷商品及服務稅的策略?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政府一向的策略都是透過論壇及透過媒體向市民解釋為何香港需要商品及服務稅。每個團體都有其意見,而我們亦歡迎各種意見,但最重要的是我們要從比較宏觀的角度來看,即此項稅制改革對香港整體有益處。如果只看對某一部分人的影響,可能該部分人士對商品及服務稅有很多意見,但從宏觀角度來看,大家便會明白為何商品及服務稅對香港有好處。
記者:暫時從地區諮詢的反應中,好像反對的人士比贊成為多,政府會否擔心屆時落實商品及服務稅會有困難?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從很多國家的經驗可以看到,當政府提出此稅種時,會有很多反對聲音,但在實行商品及服務稅後,很多市民都認同這是好的稅種。所以我們對為何會有這麼多市民反對,並不覺得詫異,因為商品及服務稅是一個很複雜的稅種,其牽涉範圍亦很廣泛,這正好說明為何政府要多花時間向市民解釋,諮詢期要直至明年三月。
記者:有擔心指經營成本會增加,政府有沒有解決辦法?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我們亦參考了很多外國經驗,經營成本並不如一些商界朋友所指那般高,特別是我們要求登記的門檻是每年營業額要超過五百萬元。
(請同時參閱談話全文的英文部分)
完
2006年9月25日(星期一)
香港時間18時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