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下是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劉兆佳教授今日(九月二十日)出席策略發展委員會社會發展及生活質素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後,與傳媒的談話內容:
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今日委員會探討的主題是政府如何支援家庭。為何要提出這個議題?大前提是政府肯定家庭是社會的最核心單元。一個和諧社會是需要有和諧的家庭;同時我們承認我們的家庭面對不少的問題。因為家庭出現了不少的問題亦導致社會出現了不少的問題。
整體來說,今日的討論者大體上認同政府這種基本看法,亦大體上肯定了如何強化家庭就是一個社會政策的重心,即是說,如果家庭問題處理得好,很多社會問題會得到紓緩。因此整個政府的社會政策其實應該在某程度上應聚焦在家庭之上。這是首先要有這個前提。但問題是究竟我們的家庭現在面對甚麼問題?實際上,我剛才留意到,一般人比較關注幾個問題。第一,家庭形態不斷在轉變,越來越多人根本沒有組織家庭的意向,令到一般我們所認識的家庭數量不會正常地隨著人口的增加而增加。另一個問題是家庭裡的人際關係出現問題,例如人與人之間關係疏離,兩代或三代之間的磨擦,家庭暴力的出現,這些家庭暴力涉及虐待配偶、老人家、兒女等。離婚率上升,破碎家庭的湧現,家庭成員分離特別出現於家庭成員分隔在內地和香港之間的家庭。
因為家庭出現了問題而引發出許多社會問題,例如老人家得不到照顧形成老人問題日益嚴重化。又譬如子女的照顧和青少年的照顧,得不到應有的重視而形成青少年的問題和兒女成長的問題。這些問題本身若變成嚴重的問題時,會對整個社會的穩定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都造成影響。
家庭形態的轉變亦出現了越來越多面對困難更大的家庭。例如,獨居老人的人數越來越多,單親家庭又越來越多,家庭成員分隔在不同的地方的數量亦在增加之中,特別這類家庭加上另一批貧困的家庭所形成的家庭的問題是相當大。除貧窮的家庭有問題外,中產的家庭亦面對相當大的問題,中產的家庭有不少是雙職的家庭,即父母或夫婦同時出外工作,令到他們能放在家庭的時間相當少,家庭生活的質素偏低,家庭成員之間沒法建立親密的關係,這只是我舉的例子。接著是要面對這些問題。
現在的情況是,雖則面對很多家庭問題,但我們的社會價值觀和一般人的意向仍然是希望香港有良好的家庭存在。因為有良好的家庭存在才會有對整個社會和經濟發展有好處,有利於人的個性發展,亦有利於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和諧及對人的心理需亦作出良好的處理,令到每個人都得到家庭的慰藉,對整個人的心理平衡和能夠開心愉快地生活都有好處。但問題是,社會要求有良好的家庭制度,但家庭面對不少問題,那應該怎樣做?特別是政府有甚麼角色可以扮演呢?剛才大家都從比較務實的角度來看,認為我們家庭所面對很多的問題都是由很多歷史的宏觀因素所造成的。單靠政府去扭轉局面是沒有辦法的,這包括甚麼呢?政制的轉型、貧富懸殊的惡化、企業與企業之間競爭激烈,導致員工工作壓力越來越嚴重,壓力越來越大、工作時間越來越長。又譬如出現男女越趨平等化,造成女士出來工作的情況越來越多,雙職家庭的出現。又例如性觀念轉變,形成了家庭要作為一個凝聚的單位又面對困難。再加上中國傳統的家庭倫理觀念漸趨薄弱,譬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妻相敬如賓、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等觀念就慢慢消逝。即是說大環境的轉變,再加上全球化的衝擊,對家庭造成嚴重的影響,這些大的因素並不是政府所單方面能處理到的,這是否等於政府沒有事可以做呢?這又不是,因為政府可以扮演一些角色,但即使在這個方面,不同委員也有不同意見,即是政府的角色應該去到那一個地步,即介入家庭事務上到甚麼地步。大家的看法似乎是政府有責任去幫助家庭去強化、對家庭作出支援。但始終家庭都是一些很個人化的社會單位,每個人營建甚麼類型的家庭生活是他個人的自由。政府在尊重個人私隱、尊重個人權利的情況下,介入家庭事務上是不宜介入得太深。那政府究竟要做些甚麼呢?剛才我留意到幾點,第一是要營造一個對家庭友善的環境,而在營造對家庭友善的環境中,政府應該與商界、企業、社區、民間團體、包括宗教團體進行合作。總之所謂對家庭友善環境是包括甚麼呢?大家一齊來推動家庭倫理的教育,樹立正確的家庭觀、婚姻觀,及正確的兩代關係的觀念,但不能用硬銷的方法,都是要用一些比較上有效用的軟銷方式,是比較好些的。第二個是營造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要令到即使是一起工作的夫婦都可以有較多時間照顧自己的子女和有更多時間彼此互相相處。譬如提出減少工作時間,有些人覺得政府推動五天工作周是良好的開始。譬如企業可否提供多些工作時間靈活性給予員工使其可以照顧家庭呢?這類型造較為對家庭有利的工作環境,及僱傭條件,令到多些人願意組織家庭及有更多能力和時間去照顧家庭。
另一個是政府可以起一個帶頭示範作用,即政府由公營機構做起,採取一些有利家庭和諧及家庭穩健的措施,來向社會作出示範,引導企業或其他團體跟從。政府可否在都市規劃,稅制或提供社區設施方面來協助家庭強化呢,這又是另一種看法。但是,有另一種看法是鄰里關係對家庭關係是否得到良好發展是有莫大的關係。即是說,若社區裡鄰里關係良好,大家互相照應,則有部份的家庭問題是可以通過好的鄰里關係得以紓緩。對家庭的發展和穩定和家人之間的和諧及家庭之間的凝聚力都有幫助。大體上就是說,政府所營造環境,提供設施及提供政策來協助家庭,強化家庭。至於對那些需進一步介入的情況應該只針對有問題的家庭,特別是瀕臨高危的家庭,特別在某些貧窮社區裡面,面對貧窮壓力,就業困難,以致於破碎的家庭提供較好的照顧,亦有人提出,政府要支援香港的家庭呢,現階段家庭的研究在香港是嚴重不足的,即對政府以至各方面,對許多的家庭問題所知有限。若要提早知道那些家庭瀕臨危機呢,都是沒有足夠的研究基礎和數據去協助政府去處理這些問題,所以覺得政府應在家庭研究方面作更大的承擔和推動。大致上我個人的看法是,政府對家庭的重視是得到委員們的認同,認為去處理香港的社會問題從家庭入手是一個良好的處理方針。
完
2006年9月20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20時0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