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下稿代家庭與學校合作事宜委員會發:
家庭與學校合作事宜委員會(家校會)最近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家長普遍認為對初中學生(年齡介乎12至15歲)最重要的基本生活技能,分別是「懂得與人相處」及「可以控制個人情緒」;但相對來說,家長較不重視青少年處理日常家務的能力。
其他重要的生活技能依次為:「懂得整理個人儀容壎矷v「可以妥善安排時間」、「主動學習」、「懂得運用資訊科技」、「能夠發展個人潛能」及「可以妥善運用錢財」。
調查特別就「管理時間」、「處理日常家務」、「管理個人錢財」及「自我學習」四個項目,進一步查詢家長對其子女在這幾方面表現的評價。結果顯示,大部分家長頗滿意其子女在「時間管理」、「理財」及「自我學習等」的表現;然而,受訪家長表示,子女較少處理日常家務,其中五成從不「煲飯煮菜」和「洗熨衣物」。
家校會主席黃寶財教授今日(七月二十五日)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所有生活技能對孩子的成長均十分重要,因此家長不應輕視任何一個項目。」
「舉例說,若家長不重視子女處理日常家務的能力,不給予鼓勵,孩子在這方面的表現自然較弱。但家長必須明白,透過做家務,孩子可以增強處事的信心,增加對家庭的歸屬感及責任感,並減低其倚賴性,增強獨立能力,這也是孩子成長的關鍵。」
家校會副主席曾潔雯博士亦呼籲家長在暑假期間,應按照子女個別發展的需要,釐訂合適的活動,以提升他們的基本生活技能。她說:「若子女的自律性較弱,家長宜以正面獎賞的模式,編排暑期時間表,鼓勵他們改善生活習慣。此外,家長亦可善用社區的設施和資源,提升子女的學習興趣,增進他們的自我學習能力,保持學習的好奇心。」
黃寶財教授補充,學校普遍已設有課程或活動培養學生的生活技能,但家庭須與學校緊密合作,多鼓勵孩子參與這些活動,不要認為活動是浪費時間;更應讓孩子協助家務,鼓勵孩子重視自己的責任感,提升各項重要的生活技能,令孩子得到全面的發展。黃教授更期望各家長教師會能夠推行「孩子做家務」計劃,讓孩子能從做家務中有所學習和得益。
「家長對初中學生應具備的生活技能」在二○○六年四月二十七日至五月十七日期間透過電話進行,成功訪問了535位家長。其中七成為女性,當中約半數為在職母親;三成為男性,大部分為在職父親。學歷方面,七成受訪家長擁有中學或以上學歷;約一成更達大專或以上水平。
有關上述研究報告的摘要,可瀏覽家校會網頁:(http://embhsc.hkedcity.net)。
完
2006年7月25日(星期二)
香港時間17時0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