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環境運輸及工務局今日(七月十二日)公布政府對九廣鐵路公司(九鐵公司)就東鐵列車底盤組件支架裂紋調查報告的評估。
評估工作由香港鐵路視察組(「鐵路視察組」)、機電工程署和路政署組成的政府專家小組負責。國際鐵路專家「勞氏鐵路亞洲有限公司」獲委聘,就評估工作向政府提供意見。
環境運輸及工務局局長廖秀冬博士說:「政府專家小組及國際鐵路專家已仔細審研九鐵公司的報告。小組認為九鐵公司的調查範圍全面,該公司亦採取了科學化的方法去確定東鐵列車底盤組件支架裂紋的成因。」
她說:「根據有關數據和測試結果,我們接納九鐵公司的解釋,列車承受過度垂直震動令物料出現勞損,是其中一個導致底盤組件出現裂紋的主要成因。過度的垂直震動是由於以下三個因素同時出現所引起:有某一批路軌表面出現間距為3.1米,垂直波幅少於一毫米的波紋;當列車的行駛速度是每小時七十至九十公里,及車身的自然震動頻率為七至九赫茲。」
「組件支架焊接質素不完善,例如熔焊質素欠佳,是導致東鐵車隊出現裂紋的另一個最主要成因。」
「政府專家小組雖然認同九鐵公司的日常維修做法,包括維修次數,與國際上其他鐵路公司所做的一致,但小組亦審研了九鐵公司的維修保養制度,找出為何維修工作未能發現於壓縮器和整隊車隊出現的裂紋,從而向公司提出改善措施。」
「專家小組評估指出,由於維修檢查和底盤大修客觀環境的局限,以及用目視的方式,微細的裂紋是不容易被偵測。」
「但是在組件大修的過程中,組件從列車拆下,油漆被除去,工場照明良好,在這情況下,理應可以期望工場員工能夠留意到明顯的裂紋,儘管組件大修的程序並無特別訂明員工要檢查是否有裂紋。」
「九鐵公司的日常維修方法,雖然與國際上其他鐵路公司所做的一致。但是,我們認為九鐵公司應改善檢查和大修的程序,以及員工培訓,以更有效的方法去偵測裂紋。」
廖秀冬續說:「九鐵公司的管理層亦應盡快制訂正式的綜合資產管理制度。此舉可讓該公司更有效地偵測和預防出現牽涉整隊車隊及耗用各方大量工夫的大規模事故。」
廖秀冬說政府十分重視鐵路安全及可靠性,已向九鐵公司提出十八項改善建議,包括加強在維修過程中裂紋的偵測和監控工作、持續監察列車和路軌的狀況,以及加快設立一套正式和全面的綜合資產管理制度。鐵路視察組會監察九鐵公司推行有關改善措施的情況,並要求該公司定期匯報工作的進度。政府向九鐵公司提出的建議詳見附件。
另外,政府委任的檢討東鐵事故通報事宜專責小組今日上午已向廖秀冬提交報告。她感謝小組的努力工作,完成詳盡檢討,為完善政府及九鐵公司的通報程序及過程提出建議。
她說:「政府十分重視鐵路事故的通報,除了因為政府有需要被知會外,市民亦應可以在一個具透明度的情況下,監察所採取的措施是否適當。」
「我們歡迎專責小組確立鐵路公司向政府通報鐵路事故的重要性。」
廖秀冬續說:「我們亦歡迎專責小組就這次事件在改善通報程序及過程方面,提出需要改善的地方。政府會積極跟進專責小組的建議。」
專責小組由許浩明領導,其他成員包括許漢忠、羅榮生及潘樂陶。
政府專家小組及檢討東鐵事故通報事宜專責小組的報告全文已上載於環境運輸及工務局的網站www.etwb.gov.hk。
附件
政府向九鐵公司提出的建議
建議1:落實提升組件支架的承托力度及改良列車懸掛系統的設計細節。
建議2:考慮優先更換波紋情況最嚴重的路軌。
建議3:探討現時是否有最新的路軌打磨技術,協助檢查及消除路軌表面微細波紋。
建議4:研究在進行定期大修時,加強車身硬度的可行性和成本效益。
建議5:落實在列車和路軌安裝儀器的執行細節,以監察車輪與路軌的互動。
建議6:監察整段行車路軌不同的位置。
建議7:對於列車可能易受到垂直震動影響的其他地方應時刻保持警覺。
建議8:監察車輪的圓滑度及車輪平衡程度。
建議9:修訂檢查和大修的程序和對員工的培訓,以引入裂紋偵測及監控。
建議10:為工場所有人員提供有關如何辨別欠完善焊接的培訓。
建議11:檢討底盤組件的清潔方法。
建議12:提高更換組件支架中的彈性機墊的頻密程度至每次大修更換一次。
建議13:為大修後的轉動組件制訂最高震動水平,作為其中一項驗收準則。
建議14:就其他類型的列車及九鐵公司另外的鐵路線進行維修時,保持警覺。
建議15:考慮就列車及路軌製造商的程序控制和品質控制,訂定更嚴格的規定。
建議16:考慮在採購列車及路軌時,就驗收程序訂定更嚴格的規定,例如指示聘用的專家在工廠和驗收時抽查組件,以及為專家訂定更完備的工作指示,要求以最新的科技作檢查。
建議17:加快設立一套正式及綜合的資產管理系統。
建議18:檢討由整個公司層面至個別部門層面的安全管理系統的聯繫。
完
2006年7月12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5時4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