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學節多元化活動 展現文學輕鬆一面
*******************

  文學,就在生活中……不論是日常所見的廣告、音樂或短訊,均蘊藏趣味盎然的文學元素。今日(六月三十日)開幕的「第六屆香港文學節」將帶領讀者在生活中感受文學氣息──讀者可欣賞張愛玲、金庸等文學作品的早期珍貴版本;在文學書展中選購心頭好;分享學者們在香港文學的本土及跨地域意識方面的見解;與名家面對面交流創作經驗;又或者分享文學與舞蹈、戲劇、音樂、皮影結合的美妙成果,領略文學親切、輕鬆的一面。

  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康文署)及香港藝術發展局(藝發局)合辦的「第六屆香港文學節」,於今日起至七月十六日,一連十七天,推出超過四十多項精彩活潑、雅俗共賞的節目,由專題展覽、研討會、交流會、文學講座、兒童文學閱讀營及工作坊、翻譯講座、與創作人對話、到融合文學與不同藝術的「藝萃」、以至銀幕上重溫金庸文學作品,為市民提供多元化的文學活動,推動本港文學的閱讀和創作風氣,大多數的節目均於香港中央圖書館舉行。

  今屆香港文學節的主題是「文學,就在生活中……」。圖書館委員會主席梁智仁於開幕時指出,文學的價值,不僅在於其啟迪心智、激發創意的實用意義,也不局限於其提升藝術素養、豐富精神世界的薰陶作用,而是在於文學源自生活,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他說,欣賞文學可以增進個人對生活的認知和體會;從事文學創作更可培養對生活的觸覺和反思。文學創作並不局限於文章的字埵瘨﹛A而是無處不在,俯拾即是。

  是次香港文學節的多項活動,主要就是從生活不同層面揭示文學的多元性,例如鼓勵參加者從飲食經驗中尋找創作靈感的「咬文嚼字」徵文比賽,以及八場邀請不同專長的創作人與參加者輕鬆對談的「與創作人對話」,話題包羅俗語文化和媒體語言、廣告創作、中英文文學、流行歌詞、科網文學、對聯和謎語、文學於我、副刊與專欄等。

  香港藝術發展局主席馬逢國則指出,日常生活是文學創作的靈感來源,閱讀文學作品不但讓我們反思生活,亦擴闊我們的視野、啟發我們的思維、發揮無限想像,豐富我們的生活。

  梁智仁和馬逢國亦同時為文學節三個前奏比賽,「文學作品封面設計比賽」、「文學作品翻譯比賽」和「咬文嚼字」徵文比賽頒發獎項。其中「文學作品演繹比賽」小學組冠亞軍及中學組冠軍,更即場演繹他們的得獎作品《原子筆的故事》、《拇指黑妞》及《星光下的蛻變》。

  小學組冠軍關曉林,年紀雖小,一人分飾多角,聲情並茂,將觀眾帶入原子筆的世界;小學組亞軍麥朗田及謝柏祺的演繹互動活潑,加上有趣的道具及改編歌曲,創意十足。至於中學組的冠軍得主曾棱尉將透過戲劇及獨誦,帶出毛蟲蛻變成蝴蝶的故事,情感豐富,自然流暢。
 
  今屆香港文學節的其中一項焦點活動是「香港文學出版」專題展覽及文學書展,由即日至七月十二日在中央圖書館展覽館,介紹香港文學出版的發展歷程及現況,展出珍本文學書籍、報章、刊物、作家手稿及有關藏品,展品包括張愛玲居港期間出版的作品《秧歌》、金庸早期版本《射雕英雄傳》及《笑傲江湖》、《中國學生周報》、《四季》創刊號及多位文學作學手稿真蹟,並設置書展攤位,聯合展銷以文學書籍為主的出版物。

  而中國內地、香港及海外的作家和學者,包括葉維庸、王宏志、鄭培凱、王良和、陳智德、張詠梅、陳子善、鍾玲、吳宏一等,將七月八日及十五日三場研討會中,透過不同角度去探討香港文學的本土與跨地域意識,三個專題分別為「香港文學的本土意識」、「香港文學的跨地域性」和「兩岸三地文學和海外華文文學︰獨特性與共通性」。
 
  中學的中國語文及文學科課程近年經改革後,著重培養學生對文學的興趣,提高同學的文學鑑賞和創作能力,一系列共六場的「文學講座」,特邀十多位中國語文及文學科課程指定將參考篇章和書籍的作者現身說法,就不同講題與出席者分享創作歷程,暢論寫作心得。
 
  文學對培育下一代的閱讀興趣和思考能力十分重要。在是次香港文學節,獲得香港教育學院和香港電台的支持,合辦「兒童文學閱讀營」,舉辦有關選讀和導讀兒童文學作品技巧的講座和討論會。此外,並與香港兒童文藝協會合辦「兒童文學欣賞及演繹工作坊」,通過朗誦和聲情演繹引導小朋友賞析文學作品。

  由不同民間團體策劃的「文流會」,內容豐富,以不同的藝術媒體介紹詩與生活的結合,新詩的創作心得,以「淘舊書」、「藏書票」等工作坊展示閱讀與日常生活的融合,透過故事、遊戲,互動節目啟Y兒童閱讀。

  一連串結合文學與戲劇、音樂、舞蹈及粵劇的「藝萃」,將以嶄新手法演繹多篇古今文學作品,包括以戲劇及魔術引領觀眾走進迷失圖書館,以相聲演繹《水滸傳》,皮影介紹《愚公移山》,兒童粵劇版的《木蘭從軍》,透過舞蹈,欣賞詩經的精髓,以及將新詩以樂、舞飛翔,讓觀眾以不同角度欣賞文學。
 
  香港電影資料館為配合文學節特別舉行 「倚天屠龍記︰香港電影與金庸文學」。選映六十年代粵語片版本及七十年代國語版本的《倚天屠龍記》電影,不同時期的改編,各有時代與作者特色,當中更見從文字到影像的奧妙。

  除電影放映及文學創作營外,所有活動均是免費入場,有關文學節的活動詳情,可參閱各香港公共圖書館、康文署文化場地及藝發局辦事處備取的節目小冊子或瀏覽文學節網站www.hklf.org.hk。

  查詢電話︰二九二一 二六六二(康文署)或二八二○ 一○三二(藝發局)



2006年6月30日(星期五)
香港時間20時1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