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寄給朋友 政府主網頁
立法會:經濟發展及勞工局局長就「就業市場兩極化」動議辯論的發言全文(只有中文)
******************************

  以下為經濟發展及勞工局局長葉澍i今日(六月二十一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就李鳳英議員提出的「就業市場兩極化」動議辯論的發言全文:

主席女士:

  多謝李鳳英議員動議辯論「就業市場兩極化」這個課題,鄭家富和梁耀忠議員的修正,以及各位議員的意見。

就業市場兩極化

  過去三年,就業市場持續改善。最新季度的經季節性調整的失業率跌至57個月的4.9%低位,當然我們不會因而自滿。但事實上不同階層僱員的就業情況有所改善。我們香{較低技術勞工的改善幅度卻追不上高技術勞工,引起社會人士對就業市場兩極化的關注。

  過去三年,勞工市場出現較為全面的改善,惠及不同階層的人士。從二零零三年至今,本港共增加了大約25萬個新職位。此外,長期失業的人數已由92 900減至約46 000,減幅達50%。

  事實上,較低技術勞工的失業率已由零三年年中的10%高位逐步回?至最新的5.9%。同期間,佔全港就業人口中三份一的高技術、專業及管理階層人士的失業率則顯著下降,由3.7 %跌至2.0%;部分行業,例如會計及銀行業等,更有人手緊張的情況。由此可見,勞動市場仍然有一定程度的錯配。

  李鳳英議員提出的就業情況兩極化和結構性失業問題,與近年的經濟轉型、全球一體化、資訊科技普及和企業精簡架構等息息相關。由於這些因素使勞動市場上對低技術、低學歷或缺乏工作經驗人士的需求減少,以致出現供求失衡。有見及此,我們特別為這些失業情況較為嚴重的組群提供深入的就業支援,希望藉此提升其就業能力,協助他們重投勞動市場。

促進就業的措施

  就業問題是一項長期挑戰,特區政府會繼續全力促進就業,繼續透過推動經濟發展,讓市場創造更多職位。例如,我們透過持續推動旅遊業發展,在二零零零至二零零四年創造了約44 000個新職位,惠及酒店業、零售及餐飲等服務行業。在未來五年,估計有30多間新酒店落成,除了在建造期間帶來的建造業職位外,落成啟用後亦可創造約8 000個包括管理及前線服務的職位。

  我們注意到在現時的17萬5千的失業人口當中,約有一半為中年人士,而15至24歲青少年的失業率,大概9.2%,則較整體為高。有見及此,勞工處已特別為中年人士及年青人提供多元化的就業服務。

  在中年就業方面,我們透過「中年就業計劃」,向僱主提供合共4,500元在職培訓津貼,鼓勵他們聘用中年人士,並提供三個月在職培訓。截至今年五月,根據該計劃成功就業的個案已超過22 000宗。此外,勞工處於去年中推出「工作試驗計劃」,幫助在尋找工作方面有特殊困難的求職人士。

  經過多年的努力,「展翅計劃」及「青少年見習就業計劃」(「青見計劃」)得到社會各界的正面評價。我們會繼續全力推行這兩項計劃為青少年提供職前及在職培訓的一條龍服務,提升他們的就業能力。「展翅計劃」及「青見計劃」自推出以來已培訓超過10萬名青少年。

  勞工處會繼續深化就業服務,舉辦大型及地區招聘會,協助求職人士尋找工作。例如下星期於大會堂舉辦的大專畢業生招聘會,將提供超過三千個空缺。勞工處將於今年下半年在元朗及北區設立就業中心,為區內居民提供求職轉介、工作選配、就業簡介會等一系列支援服務。

提升人力資源質素

  除了改善經濟以增加就業外,要解決就業市場錯配及兩極化,最重要是改善人力質素,提升低學歷、低技術勞工的競爭力。為此,行政長官在二零零零年的施政報告中公布了一項施政方針,目標是在十年內讓六成高中離校生有機會接受專上教育。教育s籌局(教統局)亦推行了一系列的支援措施,推動自資專上教育界別的發展。現時,適齡學生接受專上教育的比率,已大幅提升至超過六成。學生可透過多元化的晉升階梯,實踐終身學習的理念,有利香港的長遠經濟及社會發展。

  為協助那些不適合接受傳統中學教育的學生,以及過去由於種種原因無法完成中學教育的成年學員,教統局在二零零零年十月開始推行毅進計劃。毅進計劃課程強調主動和互動,除課堂面授外,亦會採用實驗室學習、實地考察及參觀等學習模式。計劃為一些會考成績未如理想的年青人,提供另一個途徑獲得等同於會考五科合格的認可資格,幫助他們繼續升學或就業。在過去六年內,全日制及兼讀制課程的收生人數已達25 000人。

  在提升僱員的就業技能上,僱員再培訓局為30歲或以上及初中學歷或以下程度的人士提供再培訓課程及服務,協助他們提升就業能力,以應付經濟結構的轉型,並能盡快重投勞動市場。再培訓計劃自一九九二年推出以來,至今年三月底,已有超過94萬人次完成再培訓。現每年提供逾10萬個培訓名額,其中約五成是專為失業人士而設的全日制或就業掛u課程,以協助學員重投社會工作。

  教統局亦於零一年及零二年分別推出了技能提升計劃及持續進修基金,資助僱員接受在職培訓及參與持續進修的課程。技能提升計劃於零一年九月推出,為教育程度較低的在職僱員提供針對性的技能訓練,提升他們的技能和在勞工市場的競爭力。計劃推出至今,已有23個行業參與。所開辦的課程已逾7 500班,超過153 000名學員受惠。我們於零二年六月推出50億元的持續進修基金,目的是鼓勵本地僱員裝備自己以迎合知識型經濟發展,從而提高香港的整體競爭力。直至今年五月,已有超過26萬人向基金申請資助,顯示基金的受歡迎程度繼續上升。而可供申請人選擇的課程類目亦已增至約5 000個。

  為了營造有利終身學習的環境,教統局現正發展一個涵蓋學術、職業和持續教育的「資歷架構」,讓學員和僱主均可清楚了解架構內各級資歷的標準,以便學員制訂個人的進修階梯,從而提升個人的競爭力。

鄭家富議員提出有關立法禁止年齡歧視的修正議案

  就鄭家富議員和梁耀忠議員所提出的修正議案,當中不乏一些富爭議性的論點,部份與提升低技術僱員的競爭力雖然沒有直接關係,但我仍會作簡單的回應。

  首先,回應鄭議員提出有關立法禁止就業年齡歧視的修正議案,由於公眾對立法禁止就業年齡歧視的必要性及其成效仍未有共識,尤其是退休年齡等有爭議性的問題,我們認為目前來說,教育仍是處理就業年齡歧視的較佳方法。特區政府會繼續致力透過教育及宣傳,推廣平等就業機會的訊息。

梁耀忠議員提出的修正議案

  至於梁耀忠議員就動議作出的修正中多項建議措施,不少在這個議會已作出多次討論,我相信大家都很清楚政府的立場。

  首先,對於「最低工資」及「標準工時」這個複雜的課題,社會人士和學者有不同的意見。現時勞工顧問委員會(勞顧會)正就此作深入的研究和討論。我希望勞顧會在未來數月能夠在這問題取得實質的進展。

  有關修訂《僱傭條例》,把佣金清晰地納入工資範圍內的建議,政府的政策原意是佣金是屬於工資的一部分,應計入僱員的法定權益之內。我們已就修訂《僱傭條例》提出初步建議,現正徵詢勞顧會的意見。

  就開設常設職位的建議,公務員事務局現正進行檢討,以了解非公務員合約僱員計劃在各部門的實施情況,以及各部門的人手需求。倘若確定有需要聘用公務員(而不是非公務員合約僱員)以應付特定的服務需求,公務員事務局將會與部門首長一同制訂可行措施,並確保公務員的整體編制仍然在控制之內。鑑於涉及部門的數目不少,公務員事務局估計檢討最少需時六個月。待檢討有結果後,公務員事務局會在今年稍後時間向立法會公務員及資助機構員工事務委員會匯報。

  至於有關出售政府公共設施營運管理權的意見,當局在計劃出售政府資產的時候,定必會小心考慮對有關員工的影響。而近年政府在外判公共服務時,實施了多項防止非技術工人受到剝削的新措施,例如:採用標準僱傭合約;以違例記分制限制有違規紀錄的承辦商競投公共服務;以及訂立有關工資水平的強制規定。此外,承辦商須遵守所有相關法例和合約條款的規定,包括與保障僱員有關的規定。有關的政府部門會密切監察承辦商的表現,確保承辦商遵守各項規定。

總結

  過去,香港經濟在向高增值活動轉型的同時,創造了不少高技術階層職位。本港僱員總人數在過去十年按年平均上升1.2%。當中,較高技術員工的平均增長達4.1%,而較低技術員工的人數則基本上保持在十年前的水平,可見新增職位主要集中於高技術階層方面。長遠而言,只有提升整體勞動人口的質素、技能和就業能力,才能有效迎接就業市場的挑戰。

  剛才我聽到陳婉嫻議員指出,有一些低技術和低學歷的勞工覺得他們沒有前景,我剛才亦聽到林健鋒議員談及霍金教授,我記得霍金教授說過,只要有生命便有希望,政府定會繼續努力改善低技術勞工的就業環境,創造就業機會,加強培訓,提升他們的競爭力。我希望我們的努力能有所幫助,無論是高技術、高學歷或低學歷的,都可以找到工作,我希望有一日不是像鄺志堅議員剛才所說,好像天星小輪一樣分上下層,上層好一點,我希望在大家的努力下,終有一天看見我們的勞工不是像天星小輪,而是像巴士,上下同價,大家都找到工作,大家都可以享受經濟的成果。

  多謝主席女士。



2006年6月21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9時4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