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基金諮詢委員會轄下貨幣發行委員會二○○六年五月二日會議記錄
******************************

(外匯基金諮詢委員會於二○○六年六月二日批准公布)

  二○○六年三月三十日至四月十八日期間貨幣發行局的運作

  貨幣發行委員會(委員會)獲悉報告期內港元匯率略為轉強,銀行同業拆息上升。貨幣基礎由2,859.3億港元上升至2,885.2億港元,主要反映負債證明書增加。貨幣基礎的變動與外匯儲備的變動完全一致,符合貨幣發行局制度的原則。

2. 報告期內的貨幣發行局制度運作報告載於附件A。


  對風險及不穩定因素的監察

3. 委員會注意到全球經濟回升的力度加大。美國方面,預期二○○六年第一季經濟活動將顯著反彈。歐元區的商業信心繼續上升。日本在企業復甦及勞工市場狀況改善的支持下,消費穩健增長。儘管大部分主要經濟體系的通脹受到遏抑,但需求壓力及勞工市場情況緊張都顯示存在通脹上升的風險。最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提出警告,指美元在中期內須「大幅」貶值,全球經濟失衡的情況才能有序地得到解決。

4. 委員會注意到近期數據顯示香港經濟在二○○六年第一季繼續增長,反映對外貿易及資本貨物投資表現強勁。整體通脹在近數月微升,部分原因是住宅租金上升影響消費物價指數。有跡象顯示物業價格趨於穩定,股票價格則顯著上升。

5. 委員會注意到雖然香港銀行同業拆息及倫敦銀行同業拆息的差距最近再度轉為負數,但現時來說貨幣狀況波動對宏觀經濟穩定所構成的整體風險似乎有限。

6. 委員會注意到最近向美國參議院提交的《格萊斯利-鮑克斯法案》(Grassley-Baucus Bill),要求美國財政部找出貨幣值與基本因素不一致的國家。根據該《法案》,若有關的不一致性對美國經濟造成不利影響,美國財政部會採取行動處理有關情況。由於香港在美國貿易中所佔比重極低,同時香港並沒有徵收關稅或實施其他形式的貿易屏障,因此美國政府對香港實施該《法案》(若《法案》得到通過)的風險偏低。


  估計對狹義貨幣及廣義貨幣的需求

7. 委員會審閱一份列載有關對狹義貨幣及廣義貨幣需求的決定因素的最新分析的文件。該文件的目的是更深入了解及闡釋主要貨幣總體數字的表現,特別是這些數字近期的變動情況,以及利用貨幣總體數字所包含的資料闡釋通脹及產量。


  預測香港綜合消費物價指數的非租金組成項目 - 指標方法

8. 委員會審閱一份討論雙變量及多變量指標模型的文件,該模型利用大批高頻經濟指標來預測香港的非租金組成項目通脹。雖然有關模型仍在發展初階,但其表現顯示它們可能是改進通脹預測的準確度的有效工具。


如有查詢,請聯絡:
新聞組經理鄭熒熒        2878 1687或
新聞組資源中心聯絡主任黃慶鋒  2878 1802



2006年6月5日(星期一)
香港時間16時3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