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下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馬時亨今日(五月二十九日)錄影一電視台節目後與傳媒的談話內容:(只有中文)
記者:想問一問有關鴻運的最新進展如何?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在周末的時候,我知道證監會的同事都是很積極地去跟進這事件,我相信證監會會在適當的時候有再進一步的公布。
記者:其實早前證監會要求一些證券公司,資本要雄厚些才可繼續經營,你預期未來會不會有類似鴻運的中小型證券公司倒閉或有問題的情況出現?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據我從證監會了解到,這是一宗個別事件,亦牽涉到,正如我上星期六所說,管理層的操守問題,與監管無關。但是當然,其實在過去幾年,證監會在監管證券行方面已經採取了多項措施保障投資者,我們當然是希望這些措施有效。但最重要的是管理層依照證監會的規例去做,給予他們的客戶信心。
記者:證監會如早一些限制股票行將客戶的股票做抵押,即使股票行的人員操守有問題,是否都未必會造成投資者的損失?在這一方面,證監是否做得不足夠?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在這一方面,證監會最近其實已刊憲將有關規則收緊。但正如我所說,鴻運證券這事件是牽涉到操守問題,這方面就算是多嚴的監管,都未必可以防止。據我理解,今次事件的發現,亦是在證監會進行審核時發現,證明它在監管方面有效。當然,我們如果有一些政策,嚴到令證券商沒有生存的空間時,亦可以說是會影響很多人的生計,所以每一個政策,我相信亦要找出一個平衡。
記者:局長擔心不擔心今次事件會令市民買賣股票時,會更依靠銀行去做,進一步打壓証券行生存空間?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我相信市民在選擇証券行時,一定會去選擇一些他們自己認為有信心及信譽良好的公司,這是由投資者自己決定的。我已經說過這是一件個別事件,我不希望這次事件會影響市民對其他証券行的信心。
記者:現時有些地方的証券行已不准抵押客戶的股票,而在1.4倍的規定上,是不是顯得落後於國際標準?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這方面證監會已經向立法會匯報了,亦已有一些共識,正如我剛才說,我們已盡量將規例收緊,保障投資者;而投資者在這個市場上也有很多選擇。
記者:現時市場比較波動,政府有沒有需要在某些方面加強監管?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證監會的監管一向是很嚴格,所以這方面的工作我們是交給證監會去處理。
記者:有甚麼措施可以幫助投資者?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這方面證監會正在積極跟進中,當然現時的職責是要保障投資者的利益,證監會亦已發出一些資訊給鴻運証券的客戶。當然我們亦設有賠償基金,希望客戶、特別是現金客戶,不用太擔心。至於詳細情況,據我了解,證監會在適當時候會有公布。
完
2006年5月29日(星期一)
香港時間18時3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