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寄給朋友 政府主網頁
立法會:向「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病人及其家屬提供經濟援助動議辯論(只有中文)
******************************

  以下為壎芮盓Q及食物局局長周一嶽今日(五月十七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就張超雄議員提出「向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沙士」)病人及其家屬提供經濟援助」動議辯論的發言全文:

主席女士:

  首先,我在這埵h謝各位議員就我們對「沙士」病人及其家屬提供經濟援助的議題發表意見。

  今天大家所說的,令我回想起三年前,可以說是我人生中一段最難忘的時間。在2003年3月至6月,本人親自處理「沙士」疫情,是一個重大的責任。同時,很多前線人員的英勇行為令香港的「沙士」疫症得以控制。其中有6名醫院管理局(醫管局)的醫護人員因此犧牲,同時亦有私家醫生因為同樣問題而喪生,特別有兩位與我相當要好的朋友,張錫憲和劉大鈞醫生。當時,在一個幾月內,我要參加一共八個喪禮,每個喪禮都令人痛心。「沙士」這個疫症為社會帶來沉重和長遠的問題,以政府的立場來說,除了要照顧受「沙士」創傷的人外,亦要在這方面接受教訓,能夠處理將來類似的疫情或其他的危機。

  我們明白和體恤部分「沙士」病人面對的困難。但我們認為最重要的,並不是單單向他們提供經濟或物質上的支援,而是其他康復的支援,例如在醫療、心理輔導、就業及回復正常生活的各方面的援助。因此,政府會用以整體和全面的方式去支援他們。我稍後會就此作更詳盡的介紹。

  另一方面,我想強調,不少染上「沙士」的病人仍處於壯年,我相信他們應有一個更積極的人生,盡快重新振作,面向他們未來的生活。因此,如何協助他們重新上路,逐步回復正常的生活是我們首要的工作。

  在我回應今天的議案和議員的意見前,我想先就政府現時向「沙士」病人提供的全面支援作簡介,包括醫療、心理輔導、經濟及就業的範疇。

  在醫療方面,醫管局一直積極跟進「沙士」病人的醫療及健康問題。現時,有關專科如矯形及創傷外科、臨床心理學科、物理治療科及職業治療科等的相關專業人員,均定期為「沙士」病人提供醫療護理服務。除了醫生的診治外,醫管局亦會按病人情況為他們進行各項評估,例如病理及放射性檢查等。

  自2004年年初起,「沙士」病人除可在專科診所覆診外,亦可到住所╱辦公地點附近的醫管局醫院╱診所接受家庭醫學專科醫生的跟進診治,獲得更全面的護理服務。

  此外,為照顧「沙士」病人的長遠醫療需要,醫管局在去年2月為「沙士」病人推出收費豁免計劃,向他們提供終身的免費醫療服務,以治理由「沙士」引致的問題。

  至於心理輔導方面,社會福利署(社署)和醫管局會按「沙士」病人的情況作出跟進,以照顧病人各項潛在的福利需要,包括他們對患病的心理調適、情緒問題及經濟困難等。我們亦因應病人的需要向他們提供輔導服務、支援小組服務和經濟援助。醫務社會工作者與病人進行跟進會面期間,亦會視乎情況所需,把病人轉介給社署及╱或醫管局的臨床心理學家接受進一步的心理支援及╱或治療。

  此外,社署亦撥款資助「沙士」病人的自助組織香港沙士互助會的活動,支持「沙士」病人及其家屬發揮自助及互助精神,藉以協助他們早日康復,融入社會。

  在經濟支援方面,我們今天的議題亦談到在2003年11月,政府成立「沙士」信託基金,除了為「沙士」病故者的家屬提供特別恩恤金外,也為患上「沙士」或接受有關治療而導致機能失調的康復者或"疑似"病人提供特別恩恤經濟援助。

  過去三年,在病故者方面,我們共批出252個申請,總支援額達8,160萬元。在康復者和"疑似"病者方面,我們共支援過634個病人,涉及4,610萬元。由於病人逐步康復,我十分高興見到現時仍需支援的數目已降至266人,而每個月亦繼續有康復者。計及病故者和康復者等,我們已支援了他們1億2千多萬元。

  給予「沙士」康復者或"疑似"病人的經濟援助涵蓋面相當廣泛,包括每月經濟援助和醫療開支援助,讓「沙士」病人可獲得他們在「沙士」前原來的入息,及可獲發還治療有關「沙士」問題的醫療開支。有關的經濟援助應可全面照顧到他們的需要。

  現時信託基金尚餘2,000多萬元,預期可持續支援有關病人至2007年年底。

  至於就業援助方面,醫管局一直通過其醫療和康復護理服務,密切留意「沙士」病人的康復情況,從而協助他們逐步回復正常生活,返回工作崗位。正如我剛才說,這是我們現時處理他們需要的首要工作。

  醫管局於去年九月為屬下員工推出一項綜合康復計劃,以加快他們的康復速度,協助他們盡量重返崗位。醫管局會根據僱員的健康狀況為他們安排工作。例如,醫護人員可先暫時負責一些簡單的非臨床職務,然後按照該名人員與醫生協定的康復計劃,逐漸把職責增至正常水平。

  至於非醫管局的員工,醫管局連同僱員再培訓局在兩間醫院提供「病人再培訓及就業服務」,為「沙士」病人及其他長期病患者和殘疾病人,提供工作再培訓,並透過僱主網絡,協助他們尋找工作。這些服務有助這些病人╱人士學習基本的工作技巧和適應上班生活。

  截至今年一月底,醫管局已通過上述兩項計劃協助149名「沙士」康復病人。當中任職醫管局的大部分員工亦已返回工作崗位,另有15名並非任職醫管局的「沙士」病人已恢復工作。

  除上述計劃外,「沙士」病人亦可使用勞工處、社署及職業訓練局的技能訓練中心提供的免費就業培訓及援助服務。

  首先,勞工處已自今年三月起,優先向到就業中心尋求協助的「沙士」病人提供個人化的就業選配服務,包括為他們設立特別櫃位,向他們提供優先就業服務,減少他們輪候的時間。此外,勞工處同時在就業中心委派一位專責的就業主任,協助有關病人積極尋找合適的工作,並視乎情況,轉介他們參加僱員再培訓局舉辦的合適培訓。

  此外,勞工處推行工作試驗計劃,讓尋找工作有困難的人(包括「沙士」病人)參加試工一個月。參與機構需要為試工者提供在職培訓,協助他們掌握就業技能及獲取工作經驗。參加者在圓滿完成一個月的工作試驗後,可獲發5,000元津貼,其中500元由參與機構支付。如試工者表現理想,勞工處會鼓勵參與機構正式聘用他們。

  社署也設有「殘疾人士在職培訓計劃」,提升「沙士」病人及其他殘疾人士的就業能力,讓他們接受就業見習培訓、在職試用和就業後跟進服務。屬15至24歲的「沙士」病人更可參加「陽光路上培訓計劃」,多接受180小時的就業培訓。

  不過,由於有病人反映不大知悉有關的康復和就業支援服務,因此,醫管局和社署連同有關的非政府機構會增加宣傳,並會主動接觸仍未回復工作的病人,邀請他們加入有關計劃。但最重要的是康復者本身願意踏出第一步,參加康復計劃,嘗試不同的工作,可能包括與以前不同性質的工作,使自己逐步增加信心,重投正常生活。

  在我未回應今天有關信託基金上限這個重要議題之前,讓我先就其餘兩個有關將已故"疑似"「沙士」病人和所有長者「沙士」病故者納入信託基金的議題表達現時我們政府的看法。

  有議員認為應將已故「沙士」"疑似"患者家屬納入信託基金的支援範圍內。

  在「沙士」爆發期間,醫管局為了防疫和審慎的緣故,需將有類似「沙士」病徵的人士隔離和當為「沙士」檢驗及照顧,這是可以理解的。我記得我在瑪麗醫院的時候,一共有2 000多人入"疑似"「沙士」病房,逗留不多過一天至一天半,當中只有53名是「沙士」確診病人。這些被稱為"疑似"「沙士」病人所接受的治療仍然以他們的病情而決定,並沒有誤診。而最終,無論是根據醫生或死因裁判法庭的專業意見,這些死者的死亡原因都不是因為「沙士」,而是他們自身的其他疾病,例如肺癌、肺氣腫、心臟病和因細菌感染或由其他病毒引致的肺炎等。再者,至今亦沒有醫學証據顯示,他們的逝世與「沙士」藥物治療有關。

  基於以上的原則,我們認為沒有理據用行政手段去改變專業的意見,因此不宜將這些已故人士的家屬納入信託基金的支援範圍內。

  有議員認為應向已故年長「沙士」病人的家屬提供特別恩恤金,不論受影響家庭是否一向依賴已故者的經濟支援。

  事實上,信託基金已批出105宗涉及99個長者病故者的申請,包括病故者遺下的配偶、受供養父母和受供養兒女,以及其他家屬。

  相信議員明白,為了能將有限的資源集中協助最有需要人士,我們在考慮是否給予特別恩恤金時,會先考慮病故者生前對申請人的經濟貢獻。不過,為了確保需要特別考慮的個案獲得援助,信託基金委員會亦會在審批申請時考慮申請人所有的有關情況,包括他本身的經濟、家庭和健康狀況等,以及病故長者生前與申請人的關係,例如是否協助照顧家中的孫兒等。所有需要特別考慮的個案已獲批准。

  現時,所有病故者家屬的申請已處理完畢,再沒有爭議的個案。

  最後,讓我就議員提出放寬信託基金50萬元上限的建議作出回應。

  「沙士」信託基金在2003年11月成立,主要是考慮到不少「沙士」病故者遺下依賴其供養的家屬,以及一些「沙士」康復者可能出現機能失調,影響他們工作,因此需要一些過渡期的經濟援助。

  由於病人逐步康復,正如我剛才所說,我們認為現時的首要工作是如何協助他們回復正常的生活,忘記過去,慢慢恢復工作,以及融入社會。我們也明白這也是大部分病人的意願。因此,醫管局、勞工處和社署正在這方面提供所需的援助,包括康復訓練、工作培訓和再培訓、協助尋找工作等,而醫管局的專家也相信他們有能力可逐步回復工作,過更積極的人生。

  至於政府是否應繼續再支援那些在信託基金下所獲的援助已達50萬元上限的人士,我剛才聽到議員的意見,現時政府是採取開放的態度,我自己也覺得有需要延長部分病人的支援及照顧他們的需要,但不是所有病人都有特別的需要。

  我們理解有部分有需要的病人可能需要更多的時間從身體的機能失調中康復過來,及按需要接受再培訓,慢慢回復正常生活。我們在多方面已提供支援予「沙士」病人,成立信託基金,只是其中一個方法協助他們逐漸回復正常生活。有個別病人可能需在生活或工作上有所轉變,我們希望能從多方面協助他們適應,重新過活。

  剛才大家表達的意見,我們已聽到,亦相信今天的議題會得到大部分或全部議員的支持。
我們會詳細研究和考慮。我剛才說過,我們會持開放的態度考慮對有需要的病人延長他們的資助。但我們不能忘記三個重要的康復原則,第一,我們不能以憐憫或可憐的態度對待他們,要以支持和正面的態度,讓他們可以面對人生;第二,我們亦不想有任何的措施令他們有依賴性,反而要讓他們有自發性的動力,能衝破現時他們面對的殘障、憂鬱和自己的看法。第三,我們要在各方面的環境和支援下幫助他們,所以我們不會永久性考慮只是以金錢和物質資助他們,並就此認為我們已做足需要做的事。

  對於已達上限的「沙士」病人,考慮對他們進一步的支援,一定要先得到醫療及康復專家的專業意見,了解他們的各方面情況。一如我剛才所說,信託基金現時有足夠的金額支付到明年年底的開支。我們會於較後時間就是否需要修改基金的運作作出決定。我們會與議員再作進一步檢討。

  多謝主席女士。



2006年5月17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21時2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