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約二千七百名本地和來自國內及海外的醫護人員及學者,出席由今日(五月八日)至明日(五月九日)舉行的醫院管理局二○○六年研討大會,就促進市民健康互相交流經驗和意見,深入探討醫護專業發展的趨勢及方向。
醫管局研討大會今年的主題為「政策與實踐」,由本地及國際知名學者和醫護專業人員分享和討論下列課題:
-健康作為一項投資
-醫療融資:方案及公平
-資源分配及設定服務優次
-社區的醫療參與
醫管局二○○六年研討大會開幕典禮於今日上午舉行,主禮嘉賓包括國家壎苀※く〞孎齛野生、壎芮盓Q及食物局局長周一嶽醫生、醫管局主席胡定旭先生及醫管局行政總裁蘇利民先生。
胡定旭先生在致歡迎辭時表示,今年研討大會的主題︰「政策與實踐」非常切合時宜。「為了將政府的政策路向付諸實踐,醫管局必須和私營機構及其他健康夥伴有多方面的緊密合作。今次研討會涵蓋多方面醫療改革的課題,並由國際知名的講者深入分析,相信定可為我們帶來豐富的知識和深刻的理念,得以把政策付諸實踐。」
胡定旭先生感謝政府增加撥款,令醫管局達致收支平衡。「但醫管局仍須繼續面對多項挑戰。其中最主要的包括生物醫學科學的迅速發展,幾乎每日都有新藥物和新醫療科技面世。這對醫管局構成重大成本壓力。此外,流感大流行及其他新感染亦環伺左右。需求增加令我們原已疲於奔命的員工更感吃力。」
但胡先生有信心醫管局定能克服上述種種挑戰,因為醫管局有一隊高度堅毅拼搏和盡忠職守的專業人員。他主張一切從基本著手,提倡「以人為先」的機構文化。「我希望醫管局的職員感到被珍惜和尊重。」
醫管局行政總裁蘇利民先生在開幕典禮上發表題為「與時並進的醫管局」的主題演講,介紹醫管局未來的三個重要路向:將醫管局現代化;減少可避免的住院;及加強病人選擇及方便程度。
除了治療方法和科技的現代化外,蘇利民先生指出有需要建基於「恰當功能、恰當技能」的概念,在員工角色方面作進一步現代化。「這一方面是指減少專業人員擔任一些例行工作的情況,例如把極為寶貴的醫護資源用於行政工作上。另一方面,和世界其他地方的做法相仿,我們亦要探討進一步擴展護士工作至更專門範疇的可行性。
「第二,我們必須更新設施,以配合現代化的臨床實務、改善病人體驗和減少交叉感染的機會。香港必須有全面的醫療服務規劃,在顧及人口分佈、未來需求預測、以及服務整固和理順等因素後,投放資源於購置和更換醫療設施之上。」
蘇利民先生亦提出現代化管理技巧在確保善用資源的重要。最後,資訊科技系統更被廣泛應用於臨床程序的自動化過程之中,它需要跨出醫管局的門牆,進入私營機構,最好能夠到達病人手上。
在減少可避免的住院方面,蘇利民先生指出:「我們應有不少空間去減低住院需求的壓力。要減低住院時間,主要是倚賴新科技的運用,例如微創手術及改善麻醉技術等,但在社區內提供替代服務或輔助設施,亦有相當大的幫助。」
「我留意到醫管局在減少住院日數方面已取得顯著的進展︰接受膽囊切除手術病人的平均住院日數目前為5.5日,與5年前比較減少21%。同時,以日間個案形式進行的白內障手術增加了13%。然而,我們仍有空間進一步減低對醫院病床的需求。例如︰日間白內障手術在醫管局祇佔大約60%,而在英國和澳洲,則高達90%。」
蘇利民先生相信中醫藥可透過其預防和復康的功能,在減少住院工作中擔任更重要的角色。醫管局的策略是與私營機構合作,建立循證的協作模式,逐步推行中醫藥,以進一步滿足社區人士對中醫藥服務的需求。
在加強病人選擇及方便程度的方向,蘇利民先生指出:「醫管局亦應嘗試提供更多選擇,因為現時不少醫管局病人是有能力及願意為這些額外選擇而多付費用的。資料顯示,醫管局的病人之中,23%有醫療保險或某種資助,而這些人士,在香港整體的人口中,亦佔了37%。我們的病人之中,有10%是月入35,000元的人士,即是說有20萬病人,其入息是全港中位數的兩倍。」
蘇利民先生迅即補充說有關課題仍須進行更深入的探討,以決定可為病人提供那些額外的選擇。在討論這課題時,醫管局必須顧及對社會的廣泛影響,並與社會人士進行充份的討論,但大前提仍應是透過公私營系統,為病人提供更多選擇。
「假如巿民可選擇分擔本身在公營醫院的治療費用,醫管局便可把資源用於較低入息的病人身上。目前後者須長久輪候,方能接受非緊急手術。」
在未來的融資改革,蘇利民先生指出:「融資改革亦需提供正確誘因,鼓勵市民合理使用服務,並為個人的健康負責。這些誘因應能鼓勵巿民選擇最合適的服務,例如是基層醫生而非急症室、普通科門診而非專科門診、又或是老人護理院而非醫院。
「我們十分關注病人不會因經濟困難而得不到醫療服務,因此我們會設置安全網,為病人在一段長時間內需支付的醫管局服務費用設定上限。這安全網需照顧不同收入人士,尤其是中低收入人士。」
完
2006年5月8日(星期一)
香港時間18時0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