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趣談」哲學講座 分享中外經典名著(只有中文)
*************************

  哲學理論經常讓人覺得遙不可及,但在日常生活中,哲學處處可見,無論是個人待人處世、道德及家庭觀念,或是社會的政治制度或法治精神,都是哲學的體現,融合了無數前人的智慧。

  柏拉圖、尼采、牟宗三、康德及洛克等著名哲學家的經典著作,讀來還是充滿睿智的思想,值得一再回味。由香港公共圖書館及香港哲學會合辦的「2006年度哲學講座:經典趣談」,四月至十月在香港中央圖書館地下演講廳舉行,每月一場,時間為下午六時三十分至八時三十分,讓學者與市民分享先哲的重要著作及精神。

  於四月七日(星期五)舉行的「牟宗三《五十自述》」,由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導師陶國璋博士主講,浸會大學宗哲系教授文潔華博士主持。中國出色哲學家牟宗三,傾心儒學並精研西方哲學,著作《五十自述》抒發作者當下的生命感受,從當中表達的心路歷程和感受,折射出儒家在現時代所遭遇的一些普遍性問題。

  由城市大學公共及社會行政學系副教授陳浩文博士主講,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教授劉國英博士主持的「諾齊克《無政府、國家與烏托邦》」(Nozick’s Anarchy, State and Utopia),於五月十二日(星期五)舉行。美國哲學家諾齊克.羅伯特在其著作《無政府、國家與烏托邦》中,主張捍衛自由放任主義,深入探討國家的功能及權力、個人的自由及私有產權等課題。

  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李潔文博士主講、哲學愛好者鄭鈺鈿主持「布伯《我與你》」(Buber’s I and Thou),則於六月九日(星期五)舉行。德國猶太哲學家布伯,思想中最關鍵的兩個觀念:「我-你」和「我-它」。「我-你」關係是真誠開放、相互尊重而且全心投入的。「我-它」的關係則是一種對待事物的態度,事物是不涉及個人情感的,而是由因果、社會或者經濟的力量所支配的對象。

  此外,香港中央圖書館還於七月七日舉行「康德《純粹理性批判》」(Kant’s Critique of Pure Reason) 、八月十一日舉行「洛克《政府論下篇》」(Locke’s Second Treatise of Government)、九月八日舉行「柏拉圖《治邦》」(Plato’s Republic)及十月十三日舉行「尼采《悲劇的誕生》」(Nietzsche’s The Birth of Tragedy),對哲學有興趣的市民萬勿錯過。

  講座以粵語進行,座位先到先得。查詢電話:二九二一 ○二八五。



2006年4月4日(星期二)
香港時間18時1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