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資料館「畫外音」首場座談會 廣播劇奇才李我與眾傾一晚(只有中文)
******************************

  廣播劇奇才李我創作的《蕭月白》等「天空小說」在四十年代末風靡省、港、澳聽眾,每天一開咪,三地空氣中只有他一把聲音,三城聽眾凝神傾聽。他的多部作品在五、六十年代被搬上銀幕,一段段曲折奇情的故事即化成一幕幕經典的電影場面。

  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香港電影資料館主辦、香港電影評論學會統籌的「畫外音」系列專題講座,將於三月二十五日(星期六)晚上八時於電影資料館電影院舉辦首場講座──「與李我傾一晚」。前輩李我將與觀眾細說他在廣播界及電影界的軼事與掌故,香港民俗研究者周樹佳將擔任座談會主持。粵語主講,免費入場。

  李我是香港電影史的重要一部份。他創作的「天空小說」,超過三十部被改寫成電影,包括吳回執導的《夢斷殘宵》(1949)、《豪華世家》(1954)、任護花編導的《蕭月白》上、下集(1949)、李晨風的《出谷黃鶯》(1956)、秦劍的《五月雨中花》上、下集(1960)及王天林的《翠樓春曉》(1960)等,當年的著名影星皆曾演出他的作品,如吳楚帆、張活游、張瑛、白燕、紫羅蓮、任劍輝等。

  除了「講古」及寫小說外,李我亦編、演粵劇及電影。他參演的《雪影寒梅》(1951)親自演繹自己與前妻的傳奇與演藝生涯。《泣殘慈母淚》(1955)則以李我母親的辛酸經歷作為藍本創作而成,吳楚帆與紫羅蓮飾演其父母,李我親飾兒子。到八十年代,李我在電視劇《香港八一》至《香港八六》飾覺悟因一角,深入民心。

  李我一九二四年生於廣州西關,原名李晚景,年少曾跟隨湯曉丹、唐滌生,學會編粵劇及電影。後被廣州風行電台物色為廣播劇主持,一舉成名,後到香港麗的呼聲創作「天空小說」,以一人分飾多角出神入化、故事離奇曲折名聞遐爾。李我博聞強記,從戰前粵港娛樂圈、食經、社會生活皆瞭如指掌,簡直是民俗活字典。

  香港電影資料館與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將陸續舉辦「畫外音」座談會,邀請不同的香港電影工作者與觀眾對談,從中探索香港電影的發展與變遷,並藉此增加觀眾對電影人的了解。



2006年3月16日(星期四)
香港時間14時2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