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英文版 寄給朋友 政府主網頁
立法會十五題:屋h公共地方扶手或行人斜道等設施
***********************

  以下為今日(三月八日)立法會會議上梁耀忠議員的提問和房屋及規劃地政局局長孫明揚的書面回覆:

問題:

  本人接獲投訴,指公共屋h的行人通道和升降機大堂等公共地方欠缺扶手或行人斜道等設施,導致體弱長者及行動不便人士不便,甚至跌倒受傷。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 過去3年,在公共屋h的公共地方,每年發生多少宗有人跌倒的個案,當中涉及長者及行動不便人士的個案數目和百分比,以及按這類人士的受傷情況列出分項數字;

(二) 有否檢討現時各公共屋h的公共地方利便長者及行動不便人士出入的設施是否足夠;若有,檢討的結果;若否,原因為何;及

(三) 有否計劃加裝有關設施;若有,計劃的詳情;若否,原因為何?


答覆:

主席女士:

  我就問題的三個部分答覆如下:

(一) 由2002年4月至2005年3月的三年內,在公共屋h的公共地方,發生有人跌倒的意外數目和當中涉及長者的個案數目如下:

財政年度  個案總數  涉及長者的數目
2002-03    48     22(46%)
2003-04    69     35(51%)
2004-05    67     33(49%)

  房屋署並沒有涉及行動不便人士的個案統計數字。

  在大部分的跌倒意外中,傷者都是扭傷或擦傷。房屋署並沒有按受傷程度分類的個案數字。

(二) 建築事務監督於1997年頒布「設計手冊:暢通無阻的通道」,訂明一系列利便殘疾人士起居出入的樓宇通道設計規定。自1998年4月起,房屋委員會新招標的建築工程,全部符合有關的設計規定。

  在2001年,房屋署曾全面勘察和檢討各公共屋h的通道及利便長者和殘疾人士出入的設施,並制訂改善計劃,工程包括在主要上落梯級提供適合的扶手和斜道,以及設置下斜路邊石、可觸覺警告條和主要共用設施標誌等。

(三) 截至2005年11月,上述工程已在91個屋h完成,計有已安裝斜道約共1 500米及扶手3 100米。其餘69個屋h的改善工程,亦將在2006-07年度內完成。

  此外,如有年長或殘疾人士需要其他增建設施,房屋署會按個別情況提供協助,例如為輪椅使用者改裝居住單位內的廁所。2005年11月,房屋署決定加強轄下所有屋h為視障人士而設的服務及設施,包括設置可觸覺的引路徑,以及在升降機廂內裝設「報樓層」發聲系統等,改善工程將會在2006年內展開,預計在三年內完成。

  鑑於一些樓齡較高的屋h大廈正日漸老化,房屋委員會最近推行「全方位維修計劃」,從而為公共屋h提供全面的維修服務,並會趁機研究和推行屋h改善計劃,全面檢討為樓齡較高的屋h進行改善工程的需要。房屋署會參考屋h的人口狀況,並諮詢屋h管理諮詢委員會,以研究是否有需要為該等屋h加建通道、提供長者設施,以及改善園景、康樂及運動設施等。



2006年3月8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5時2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