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寄給朋友 政府主網頁
學校專業協作 印證教師專業能力(只發中文稿)
**********************

  教育統籌局(教統局)鼓勵學校透過互動互助的專業協作,共同創建學校協作文化,促進教師專業成長,配合教育改革的推行,令教育界續放異彩。

  教統局今日(三月四日)舉行以「專業協作•和諧發展」為主題的專業發展學校計劃分享會,參與計劃的十二所專業發展學校及四十四所伙伴學校分享他們在校本專業支援計劃中共同協作交流的經驗和歷程。是次分享會有超過三百名校長及教師參加。

  教統局常任秘書長羅范椒芬在致辭時表示:「專業發展學校計劃自二○○五年九月推行以來,計劃已漸見成效。這種同儕協作的文化,為香港教育界開創新的里程碑。」

  她說:「教育改革是一條漫長的道路,十二所專業發展學校誠然是教改的先鋒。他們的經驗印證了教育改革的成效,亦肯定了香港教師專業的能力。」

  羅范椒芬特別感激校長和老師付出的努力。她說:「這些學校的成果並不是一朝一夕得來的,而是經過多年經驗累積得來的成果,這些寶貴的經驗為教改打了一支強心針,證明只要有合適的配套措施、有專業堅定的領導、和有正確的理念,所有學校也能獲得成效,令學生獲得裨益。」

  「我相信校長和老師都有一個堅定不移的信念,就是每一個學生都有學習的能力,都可以進步、都可以成功。這個堅定的信念可以推動整間學校的發展。」

  她續說:「大家可以從這十二個例子中看到,校長不但致力建立團隊精神,亦透過建立共同備課的文化、減少課節、安排時間讓老師到其他學校交流分享等措施為老師創造空間。校長的專業領導和教師努力不懈的付出,所得的豐碩成果正好在今天的分享會中展現出來。」

  專業發展學校計劃讓學校組成專題協作網絡,藉以提升學校及老師的教學成效,同時建構學校彼此間的專業協作交?文化。

  在今日的分享會上,多項專業發展學校向其他學校展示了多元化的專題計劃,以作同儕交流。同時,香港中文大學朱嘉穎博士亦在分享會中致辭。

  其中,東華三院李賜豪小學在「踏上有效的專題研習之路」專題分享中,闡述該校如何有效地透過專題研習,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精神及培養共通能力。粉嶺救恩書院則介紹「面孔教育(FACE)」計劃,該計劃能全面關顧學生的學習及成長,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為學生建構全面化的評估模式。

  此外,教統局亦新推出「分享學習 學習分享──專業發展學校計劃初探」一書,該書列載了十二所專業發展學校在不同教學領域上的經驗分享,凝聚集體智慧,推動協作文化。

  教統局在二○○四年獲立法會財務委員會撥款五億五千萬元成立「教育發展基金」,為學校提供切合校本需要的專業支援。校本支援服務的宗旨是把學校的教師持續專業發展活動、校本課程發展探究和學校發展計劃三者緊密地聯繫起來,幫助教師從容面對學校文化的轉變。

  除了專業發展學校計劃以外,其他校本支援服務包括校長支援網絡、學校支援夥伴計劃、大學-學校支援計劃及同儕參與校外評核。

  教統局將於三月十七日及十八日舉行三場簡介會,向學校進一步介紹各項校本支援服務,有關詳情可瀏覽教統局網址:<http://www.emb.gov.hk/index.aspx?langno=2&nodeID=4804>。



2006年3月4日(星期六)
香港時間13時2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