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香港影壇風雲變色的五、六十年代,光藝可說是片廠風格最強烈的粵語片公司。無論故事取材、影像效果、角色塑造,光藝作品均別具一格,出品多彩多姿。導演秦劍、楚原、龍剛等才華固然得以發揮,而所培育的「光藝之寶」謝賢,花旦嘉玲、南紅、江雪等新一代明星,均是摩登一族,渾身散發時代氣息,令影片能捕捉城市化生活下的不安與焦慮。
香港電影資料館為配合「第三十屆香港國際電影節」,特別籌辦「現代萬歲──光藝的都巿風華」專題,選映四十部光藝不同風格的精采作品,其中二十一部於四月四日至四月十九日電影節期間放映,其餘於四月二十二日至六月十一日放映,全部放映於電影資料館電影院舉行。
首批放映的影片包括秦劍都巿喜劇《歡喜冤家》、《難兄難弟》、《追妻記》,龍剛極具歐美電影味道的《播音王子》,戲味十足的《英雄本色》,莫康時輕鬆惹笑的《小姐的丈夫》,左几的偵探片《999廿四小時奇案》和陳文的《神童捉賊記》等,讓觀眾回望光藝的都巿風華。
而多位影人包括謝賢、嘉玲、南紅、周驄等,更會出席四月九日下午四時三十分舉行的「光藝風華再現」座談會,與觀眾暢談當年光藝拍攝電影的往事。座談會憑票免費入場,入場券四月派發,先到先得。另一座談會「光藝電影縱橫談」,於四月十四日下午四時三十分舉行,由新加坡國立大學副教授容世誠主講。兩個座談會均於資料館電影院舉行,粵語主講。
此外,電影資料館將出版專書《現代萬歲──光藝的都巿風華》,結集電影學者及影評人的文章,並輯錄光藝影人的口述歷史訪問,包括何建業、製片及導演陳文、編劇譚嬣、影星謝賢、嘉玲、南紅及導演龍剛。而在電影放映期間,資料館一樓將舉行小型圖片展覽。
光藝於1955年至1968年間,攝製了一百多部不同類型的電影,浪漫喜劇、悲劇、文藝片、偵探片、間諜片、武俠片,俱在獨特的光藝風格下成就豐富。
尤其難能可貴的,是光藝對五、六十年代的香港都巿文化有頗深刻的反映。劇變中的社會風貌、經濟轉型下的生活方式、漸形複雜的人性心理,皆以各種戲劇形式一一表達。再加上西化的場景設計及頗受荷里活影響的攝影與剪接,光藝作品是五、六十年代最具現代氣息的香港電影。而明星氣質更是光藝現代色彩濃厚的另一因素。
秦劍的《胭脂虎》(1955)是光藝的創業作,以女子利用情慾復仇為題,在當時的影片中,頗為大膽創新。而都巿喜劇《難兄難弟》(1960)更成為香港電影經典之一,「難兄難弟」一詞深入民心,成了「沙煲兄弟」的同義詞。《歡喜冤家》(1959)是難兄難弟加上男女鬥法,秦劍的處理得心應手,對白字字珠璣,喜劇處境充滿生活趣味,《追妻記》(1961)中嘉玲飾演黑市太太,但個性堅強獨立,一反五、六十年代粵語片的道德觀。同是走都巿喜劇路線,吳回的《阿超結婚》(1958)利用茶樓大玩錯摸,充滿小市民的日常生活氣息。
作為光藝的招牌偶像,謝賢的形象代表了各種轉變。五十年代的影片是天真無邪,初出茅廬的小子。到六十年代他成了光藝最紅的明星,外形與性格帶有自戀自覺的意味。在李鐵的《橫刀奪愛》(1958)中,謝賢首次演奸角,先是垂涎女職員嘉玲,再利誘其妹胡笳,引出一段姊妹情仇。
陳文的《神童捉賊記》(1958)道出窮人百事哀的味道,大宅謀殺案《瓊樓魔影》(1962)帶有荷里活片的張力,而左几的《999廿四小時奇案》(1961)是粵語片中罕見的精采偵探故事。
龍剛電影的特色是對社會現況極為敏感。《播音王子》(1966)是龍剛首次自編自導,卻以六十年代所流行的媒體──電台作選材,出色的平行剪接、旁白,技法與傳統的粵語片已有分別。而他的江湖片《英雄本色》(1967)更成為八十年代吳宇森執導的同名電影藍本。陳文的《鐵膽》(1966)可看成《英雄本色》的前傳,黑幫大哥與警察,雖是對頭人,私下卻是好友,影片描寫男性情誼意外地含蓄細緻。
不育、婚外情、職業婦女在家庭與事業間抉擇的家庭現象,光藝的都巿文藝片已有觸及,《恨海情花》(1964)、《結婚的秘密》(1965)、《小姐的丈夫》(1965)反映了社會在現代化中的變遷。
謝賢、南紅主演,南洋三部曲中的《唐山阿嫂》(1957)是現代陳世美不認妻的故事。而《椰林月》(1957)以通俗愛情為格局,探討愛情與理想的矛盾。楚原的《秋風殘葉》(1960)及陳文的《幸福新娘》(1963)充滿了年青人的焦慮及憤世疾俗。
電影節目票價三十元,設高齡、殘疾人士、全日制學生及綜合社會保障援助受惠人士半價優惠。於四月四日至四月十九日期間放映電影的售票安排,將按「第三十屆香港國際電影節」訂票方式於三月三日至三月十四日接受郵購訂票,亦可於三月三日起在www.urbtix.hk網上訂票。所有電影節目門票將於三月二十三日起於各城巿電腦售票處發售。
查詢電話:二七三九 二一三九或二七三四 二九○○。節目及折扣詳情請參閱「第三十屆香港國際電影節」節目及訂票手冊及三月中於各康文署場地派發的第三十一期《展影》,亦可瀏覽網址:www.filmarchive.gov.hk或www.lcsd.gov.hk/fp。
完
2006年3月2日(星期四)
香港時間19時3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