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下是環境運輸及工務局局長廖秀冬博士今日(三月一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就單仲偕議員的提問所作的書面答覆:
問題:
去年五月九日在九龍區發生嚴重交通擠塞後,當局成立專責小組,就加強緊急交通事故協調工作的措施,作出檢討及建議。專責小組在去年七月向當局提交的報告中提出56項改善交通管理的建議,當中多項涉及加強應用資訊科技。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 已付諸實施、正在籌劃中及即將實施的專責小組建議;當局預計何時可以落實全部建議;及
(二) 當局有否其他改善交通管理的資訊科技應用計劃;若有,計劃的詳情和推行時間表為何?
答覆:
主席女士:
在過去數月,運輸署已積極落實《緊急交通事故協調工作專責小組報告》中有關善用資訊科技改善交通管理的建議,詳情臚列如下:
已完成的項目
******
- 採用電子化的「事故地圖」綜合來自各方的資訊,以評估交通擠塞的嚴重程度及蔓延情況;
- 提供一套供運輸署內部及政府部門之間應用的事故管理網上即時通訊系統;
- 進一步善用區域交通控制系統調整交通燈號,以管理及疏導車龍;
- 改善運輸署網頁的設計,以及推出個人數碼助理版的新網頁,方便市民查閱交通情況及特別交通消息;
- 利用地理訊息系統展示由香港島取道經三條過海隧道至九龍的行車時間及沿途各段道路的平均車速;
- 設立特別的語音電話熱線,提供即時的交通資訊;
- 利用電郵向大約130個僱員人數超過500人的大機構及政府部門的僱員發放緊急交通訊息;
- 與各巴士公司及鐵路公司緊密合作,當發生嚴重交通及運輸事故時,透過不同渠道,例如巴士總站內的電子顯示屏及鐵路車廂內的廣播系統向乘客發放緊急消息;
- 與電台合作,增加播放交通消息的次數;
- 利用第三代流動電話傳送路面或事故現場的影像,以方便事故管理;
- 檢討及更新智能運輸系統策略;及
- 與學者研究如何進一步提升事故管理。
正在進行的項目
*******
- 在主幹道的重要地點分階段加裝閉路電視攝影機,以擴大閉路電視系統的覆蓋範圍;
- 就採用流動閉路電視系統進行全面性的測試;
- 研究利用內置地理訊息系統的地圖及資料庫,進一步提升製作「事故地圖」的效率,以及發放即時交通資訊;
- 研究各類車輛探測設備的技術,以測量道路網行車時間及車速;
- 探討如何更有效地以短訊形式發放交通訊息;
- 探討如何與流動電話公司合作,透過流動電話網絡傳送閉路電視影像給公眾人士;及
- 計劃在重要地點及路口分階段安裝固定可變訊息顯示屏及研究在香港採用流動訊息顯示屏的可行性。
我們預計上述大部分項目將於二○○六年內完成。
將會展開的工作
*******
運輸署將於本年底進行一項研究,研究的範圍包括:
- 利用路面下的線圈檢測器蒐集即時地區性交通資料;
- 發展自動化的事故資料庫以協助事故管理;
- 探討應用交通模擬程式以估計交通事故對交通的影響;
- 研發以電腦化專家系統為本的事故管理系統;及
- 發展一套各部門共用的電腦輔助調派系統,加強協調各部門之間的調派工作。
該項研究預計將於二○○七年完成。運輸署會因應研究的結果,再決定能否及如何應用這些技術。
除專責小組提出的建議外,我們會按照智能運輸系統策略,設立一個中央運輸資訊系統,以及採用更全面的交通管理架構,以增加交通流量並提高本港道路網的安全。運輸署現正安排運輸資訊系統新合約的招標工作,預期會於短期內批出合約。
至於交通管理架構方面,在大埔和北區進行的區域交通控制系統及閉道電視系統的安裝工程已經完成。我們已經展開將該系統擴展至屯門和元朗的工程,預期二○○八年十月完成。工程完成後,全港逾九成的交通燈控制的路口均會由區域交通控制系統控制。而港島區交通控制系統的更換工程亦進展順利,預期可在二○○六年內完成。我們亦打算更換九龍、荃灣和沙田的系統,並把系統擴展至將軍澳。
此外,我們亦打算在二○○六至○九年間,在深港西部通道、后海灣幹線、八號幹線及粉嶺/吐露港公路等主要快速公路上裝設交通管制及監察設施,並在二○○七年前在東區走廊、元朗公路、東涌道、沙田T3路和荃灣九號幹線伸延路段安裝閉路電視攝影機,加強交通管理。
我們正計劃把現已安裝在港島區的行車時間顯示系統擴展至九龍區通往海底隧道的引道,為駕車人士提供更多訊息。我們稍後會申請撥款,預計工程可於二○○八年完成。
我們會繼續應用智能運輸系統,以及透過與私人機構和學術界緊密合作,以具成本效益的方式實施各項在智能運輸系統策略下的計劃。
完
2006年3月1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4時4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