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下為民政事務局局長何志平今日(二月二十二日)上午就西九龍文娛藝術區計劃與新聞界談話的內容(中文部分):
記者:剛才說可放下包袱,是否意味日後出來的檢討結果會有很大的變化?
民政事務局局長:在表演場地方面,我們有信心變化不太大,我們會不斷聆聽市民在這方面的需要,但如何體現市民的需要仍會有討論的空間,在博物館方面,我們可以重新審視,是否需要四個博物館,還是一個大型的博物館內有四個不同主題便可體現出來,又或者主題方面都會有討論的空間。
記者:外界有不少批評,除了項目外都覺得香港沒有很清晰的文化政策,民政局會否趁檢討「西九」機會檢討整體文化政策?
民政事務局局長:文化政策是有的,亦是不斷在檢討中。實際上文化政策是很複雜的一個政策,就文化內涵而言,文化政策包括很多不同的政策在內,包括了藝術政策、古物古蹟政策、教育政策、語文政策、亦包括宗教,這正是文化政策的核心政策;還有文化政策的外圍政策,比如說在城規內、在房屋政策內、在人口政策內、經濟政策內體現文化精神,這些正是周圍的政策。大家一般在社會上討論的所謂文化政策,其實就是藝術政策,或是文化藝術資助政策;是文化藝術應如何得到支援、場地如何分配、文化藝術的撥款和行政政策,這是十分具體的東西。我們不斷與民間有一個互動的關係,不斷累積,不斷互相推進而產生今日的政策。總括來說,我們的藝術政策很簡單,有四點:第一,我們尊重藝術的表達自由和創作自由;第二,我們鼓勵多元化和平衡的藝術發展;第三,政府的角色是盡量為每個市民提供接觸藝術文化活動的機會,鼓勵他們多參加藝術文化活動;第四,政府的角色是一個推動者和催化者,通過提供資源、場地、撥款、教育去鼓勵藝術文化在香港健康成長。這是我們核心的文化藝術政策中的指導思想或原則。應如何體現出來呢?如撥款政策,誰應獲得較多?誰較少呢?如場地政策,如剛才汪明荃小姐所說,我們應如何傾斜呢?這些是具體的細節,因時而易,社會會因時間不同而有不同的藝術要求,政府會在這方面不斷作出檢討。這不是文化政策的檢討,這是在如何體現文化政策,或執行層面的檢討。
記者:(有關在「西九」上的文化政策定位)
民政事務局局長:有,我們一向也有文化政策的定位。政策的定位是,「西九」是一個世界級的文化、藝術、旅遊的綜合發展區。
記者:...
民政事務局局長:我們的定位已在報告書中寫出來,亦有人這樣演繹:把中國最好的藝術放在「西九」,向世界展示,亦把世界最好的藝術放在「西九」,向中國引進。
記者︰但中間怎樣取得到平衡?譬如剛才汪明荃小姐說粵劇方面要多需求一點,如果後天又有廣東的觀眾打電話來說要中國……
民政事務局局長︰對了,你問得非常好。所以政府的角色是製造一個環境,提供條件,就是不去監察它的內容。內容是社會、市民和業界去釐定的。政府與市民的對話、交流、交接面最為重要,所以我們現在有諮詢的層面,把內容的主導交回給市民去做,其實就是以民為本。
記者︰局長會何時向特首交委員會推薦名單?
民政事務局局長︰今個星期內。
記者︰委員會何時可成立?
民政事務局局長︰會盡快。大概三月左右會成立。
記者︰其實名單上會包括幾多人?
民政事務局局長︰現在是言之過早,但我們初步的想法是十多二十人。
記者︰是每個小組抑或整個委員會?
民政事務局局長︰是整個委員會。一個大委員會由政務司司長做主席,委員會下有三個小組,每個小組有一個召集人,也有其他成員包括在內。
記者︰是否說會加一些民意代表入去?
民政事務局局長︰我們沒有排除這個可能性。
(請同時參閱談話內容的英文部分。)
完
2006年2月22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7時1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