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成立獨立委員會檢討本地公共廣播服務(附圖)
***********************

  政府今日(一月十七日)公布成立獨立委員會,檢討本地的公共廣播服務。

  委員會的成員為黃應士(主席)、陳景祥、馮美基、梁天偉、包雲龍、徐林倩麗及胡恩威。

  委員會將會探討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在香港廣播市場中提供公共廣播服務的理據,以及其角色和目的。委員會亦會探討就有關公共廣播服務如何在堅守不偏不倚的編輯方針、制定節目政策和維持良好管治等方面對公眾負責,並釐定讓行政機關評估公共廣播服務效能的措施,以及讓公眾參與評估過程的安排。

  委員會會就香港提供公共廣播服務的合適安排,以及短期、中期及長期的實施計劃,提出建議。

  工商及科技局局長曾俊華表示,公共廣播服務應該由公眾利益主導,目的是確保社會上不同觀眾和聽眾群的需要得到照顧,並且發揮楷模效應,為業界建立高質素節目應有的嚴謹標準。

  他說:「在香港,我們目前未有一套清晰的公共廣播服務政策。現在傳送公共廣播服務的安排,一方面是由政府部門的香港電台提供;另一方面,商營的電視台和電台也要按照牌照條件,提供特定數量,而符合公眾利益的節目。」

  「近年來,香港的廣播市場不斷演變。一系列的因素促使我們需要深思公共廣播服務這個課題。」

  曾俊華表示,在香港,公共廣播服務這個課題經常被政治化、口號化,而缺乏系統性的分析和專業的探討。

  他說:「我們有需要作出適當的分析和探討,建立清晰的公共廣播服務政策綱要,定出日後的發展路向和具體方案,使香港的廣播事業可以健康發展。」

  「我們認為最適當的做法,是委任一個獨立檢討委員會,從一個宏觀和高層次的角度,全面和深入地探討香港公共廣播服務的發展路向。」

  曾俊華感謝黃應士和其他六位成員同意加入委員會。

  他說:「委員會是沒有政府官員參予的。行政長官委任的委員包括資深的傳媒工作者、機構管治專家和跨媒體的文化人。」

  「我們期望這個獨立的委員會,以專業、中立和務實的態度,在大約九個月的時間完成檢討,向政府提交報告。政府將會就報告的建議,制訂一套適合香港情況的公共廣播服務發展藍圖,並在諮詢公眾之後,循序漸進地落實這個計劃。」

  「政府的態度是開放和實事求事的。我們亦期望透過這個檢討,使社會人士對公共廣播服務有更加深入的認識。」

  委員會主席黃應士表示,委員會的主要工作,是就香港的公共廣播服務恰當的定位提出建議,使之在有限的資源內,為社會大眾提供最優質、最合適的節目安排。這是一項充滿挑戰的使命。

  他說:「我們會就公共廣播服務提供者的架構、所需資源、管治、管理、節目安排、監察和問責等方面提出建議。縱使香港的人口結構不斷變化,廣播科技亦日新月異,我們希望委員會所提的建議仍能滿足香港短、中、長期的公共廣播服務需求。」

  香港公共廣播服務檢討委員會的成員名單如下:

主席

黃應士先生,SBS
香港浸會大學及香港公開大學校董會成員

委員

陳景祥先生
《信報》總編輯

馮美基女士
香港浸會大學校董會成員

梁天偉教授
香港樹仁學院新聞與傳播學系系主任

包雲龍先生
《成報》社長

徐林倩麗教授
香港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院長

胡恩威先生
「進念二十面體」創作總監



2006年1月17日(星期二)
香港時間16時5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