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寄給朋友 政府主網頁
立法會:環境運輸及工務局局長廖秀冬就盡快興建地鐵南港島線的議案致辭(只有中文)
******************************

  以下是環境運輸及工務局局長廖秀冬博士今日(一月十一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就楊孝華議員提出的「盡快興建地鐵南港島線」議案致辭全文(只有中文):

主席女士︰

  多謝主席,首先我多謝各位議員今日就南港島線發表了很多意見,亦多謝楊孝華議員提出了這個議案。其實政府一向在交通政策上有一個長遠而前瞻的方向,我們要配合社會整體的發展,經濟活動和環保的需要,香港的公共交通無論在管理、服務的質素各方面,我相信大家有接觸過外國的朋友,有比較之下,每一個人都認為我們的公共交通是做得很好的、數一數二,亦有很多離開香港再回來的人都會跟我說,覺得香港這麼小的地方,我們的公共交通管理都是一流的。不是自己稱讚自己,而是我認識的人說政府一貫的政策是有前瞻性,所以做得這樣好。

  我完全同意很多支持興建南港島線的意見,這是完全不可否定的。但作為政府有責任平衡各方面的說法、意見和他們的考慮,很多時候我們身在不同的位置,我們的看法也不同,作為民選議員,我相信很多也要為區內的市民爭取一個更方便的交通系統,興建多一條鐵路,政府花了很多金錢,當然沒有問題,多一條鐵路當然多一些方便,塞車的時間怎樣說也會少一些。不過,這不是我們作為政府用公帑投資的負責任態度,我不同意一些議員,例如郭家麒議員所說,我們沒有前瞻性,又說我們不聽意見,所有資料也不齊全,這些我是不同意的。又說我們不知道他們塞車的情況,這些牽強的說話我是不同意,但我贊同很多議員的說法。

  其實像香港這麼小的地方,主要的通道在某個繁忙的時段一定有些塞車,要香港做到完全不塞車,是不可能的。問題是塞車的程度是多少,在香港我們有一個很科學的方法去評估,究竟塞車的程度到那個地步才不可忍受。這是大城市,無論是紐約、倫敦或巴黎都用這個方法去做的,若果每一個城市的汽車都是很暢通,如「沙士」的時候,這個城市是有問題的。我想告訴議員,政府不是亂來的,我們有一些科學的根據去計算出一些數據,然後定出一個先後次序,因為到底資源有限,究竟幾時是需要迫切地去設立一些新的交通通道,無論是道路或鐵路,都必須經過一些很嚴謹的評估和計算,之後才會去做。

  在今次的討論,我看到幾個大的課題,想和各位議員商討一下。第一是南區的發展,海洋公園的重建已經落實,當然這是一個喜訊,香港多一些旅遊發展,海洋公園亦由一年有三百多萬人次參觀,到二○二二年去到七百萬人次,中間是有一個時段讓它漸漸增長。我們看到迪士尼樂園,香港人和自由行的旅客參觀香港的旅遊景點,很多時會用某一類的交通工具,即旅遊巴士,我們設置了很多巴士路線給迪士尼樂園,結果所有都要虧本。那些直線巴士根本不夠乘客,當然迪士尼樂園鐵路線的車站則很受歡迎,我們當然了解,理由是除了方便以外,亦有新鮮感,香港的地鐵是舉世馳名的,但另一個考慮則是地區的規劃。

  我們今日聽到很多議員都贊成全面發展南區的新面目,但興建一條鐵路亦影響沿線物業發展,整個地區的面貌可能都會改變。有很多在南區居住的有錢人跟我說,他們很想南區發展成為一個有鐵路的地區,我問他們是否想坐地鐵,他們說不是,只是想多些人乘搭地鐵,自己駕車上班更加方便,就是有這樣的心態。

  談到交通流量的百份比,好像倫敦市的電子道路收費實施後,只減少了很少的百份比,即少過百份之十的車輛,但整個交通情況的確是疏導了。所以我說興建鐵路後,一定有部份人乘搭,但是否有足夠的人次使用,令到鐵路有經濟效益,政府需要補貼多少,它的可行性是否純粹從理據,還是從當地居民的使用去滿足要求?西鐵便是一個很好的教訓,它的載客率很辛苦地由十萬提升至二十萬,但遠遠不及我們設計的三十多萬到四十萬的人數。有時候我探訪別人,問他們為甚麼不乘搭西鐵,他們告訴我,香港市民是喜歡點對點的交通。他們說西鐵要左轉右轉,我們免費給他們接駁輕鐵和九廣鐵路的巴士,他們亦寧願乘坐點對點的巴士。我們建了鐵路後,使用率和營運成本是大大增加,政府不得不考慮,我們要清楚了解情況,正如我常常說「We are walking with our eyes wide open」,即是要睜大眼行入去。各位議員也要明白,建鐵路是要一個代價,政府在一個人口密度這麼低,只有一、兩個屋h或屋苑比較多人住的情形下,這條鐵路的營運必須要預備是使用率偏低的,甚至不可能達到鐵路的設計。

  我們正在等待規劃署的報告,該報告原本是在去年年底完成,但現在我們仍沒有報告在手。但交通發展必須要隨茬W劃去配合,而且報告會清楚說出目前人口增長與我們在二○○○年做的鐵路發展策略究竟是有多少差別?因為人口增長的確是緩慢了,現在重新再做規劃,各方面都要再考慮。

  目前的交通工具,即小巴、大巴、的士和h巴的行業也反映過他們的擔心,這是一個惡性競爭。因為到底港島的生意是他們一個交通重點,現在一共有八十五條專營巴士路線及四十條綠色小巴路線服務南區。在二○○四年五月的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的會議上,他們也有請願,那次討論也考慮了鐵路和其他行業競爭的問題,他們要求我們政府考慮這一類交通工具的營運情況,這情況不能放下不理。有議員說,希望做到一個四贏的局面,我恐怕這並不容易。凡有鐵路到達的地方,其他交通服務的生意一定受到影響。我們藉著規劃署的報告可以做到一個平衡;是否興建這一條鐵路?以及它對所有大小規模的其他交通工具帶來無可避免的影響,和我們如何處理這些影響等。

  另外在討論中,議員都提過環境的影響,鐵路總的來說對環境的影響可以減低,包括噪音、空氣質素、景觀,以及填海的需要。當然這是千真萬確的,和原來設計的四號幹線比較,由堅尼地城至香港仔段,當時是西區發展計劃中的一個建議,亦牽涉到西區填海。比較上困難度是高一些,影響亦大,在維港進行填海,我相信這個方案很難會獲得通過。但我們為甚麼仍要提出來考慮呢?因為考慮鐵路和公路的整體政策上,要有甚麼不同呢?兩個項目都要政府作出部分投資,尤其是這一類鐵路,人口的使用量未必那麼高。每一個新的鐵路投資相當龐大,政府要負責,它亦不像其他普通公路的交通工具般,可因應市民需求改變,把交通工具靈活調配。即巴士路線,我可以隨意調動,加多一些路線,也可以減少一些路線,若乘客不足,我可以把大巴變小巴。其實上鐵路興建後,就算是乘客量低,車票收入不足以應付它的經常性運作成本,例如電費、員工工資、維修及保養費等,營運者仍然必須要繼續支付這些費用。好像我們西鐵般,只有二十萬的乘客,仍要繼續支出預計有四十萬乘客的費用。我們一定要繼續營運下去,每一個月的營運費用都要虧本,目前仍未解決這個責任問題。我不希望興建了一條很昂貴的鐵路,因為負擔最終還是落在乘客身上,若鐵路的費用太貴,很多市民也選擇不會乘搭,這樣也達不到我們建造鐵路的目的。

  長遠而言,鐵路營運者也必須收回建造成本,所以比起把我們的社會資源放在鐵路上或在其他公共交通設施上,鐵路的投資更加需要詳細而審慎的考慮。因為一旦開始,則不能改變。在整個討論上,我們很希望大家明白政府不是偏聽某一方面,我也很高興起碼若將來真的興建這條鐵路,大部份議員都贊成,在這個過程中,我相信你們都應該會體諒或者希望政府會很小心的考慮。因為地鐵公司每興建一條鐵路都要計算它的成本效益,若計算結果顯示,未必得到他們期望的回報率,政府是需要用公帑投資。粗釵繾p這個地鐵南港島線成本超過一百億元,究竟我們應該補貼多少,現在尚在考慮中。我同時也說過,每一件事我們都要詳細的考慮。

  我在此附帶說一說香港仔隧道的塞車,每一日都有一個時段會塞車,塞車的原因有很多,不只是從南區出來的問題,塞車的原因是在灣仔,樽頸是出現在海底隧道,若這個問題不解決,香港仔隧道的問題也很難解決。客量不足的鐵路,便等於把一項長遠負擔加諸於社會每一份子的身上。我們亦正積極與西隧及東隧兩間公司研究可否透過調整三條海底隧道的收費,以舒緩從堅拿道往海底隧道的車流問題。

  我們都明白楊孝華議員提出的建議,希望在旅遊項目完工的時候,交通容量可以承擔得到,不會令到遊客敗興而回。我們在運輸方面的同事,會繼續在這方面積極去研究,待規劃署報告完成後會一併作出結論,那時候我們會再提交立法會討論。

  多謝主席。




2006年1月11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9時57分

列印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