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寄給朋友 政府主網頁
「玫瑰.蝴蝶.紅葉 楚原的秘密花園」回顧楚原十五部粵語作品(只有中文)(附圖)
******************************

  楚原當導演四十多年,從含淚的白玫瑰與「女殺手」的黑玫瑰,到古龍的流星蝴蝶劍與陸小鳳,以至草根的七十二家房客與大丈夫趣劇,不論社會寫實、緊張懸疑、嬉笑怒罵、浪漫武俠不同類型的電影,楚原屢創潮流,對現代導演影響至深,他的許多作品亦被改頭換面重拍。

  香港電影資料館新節目「玫瑰.蝴蝶.紅葉 楚原的秘密花園」回顧楚原多才多藝的迷離藝術世界,一月二十日至三月四日於資料館電影院放映他十五齣五、六十年代粵語片時期的電影精品,包括甚少放映、嘉玲主演的《湖畔草》和《春怨》、他早年編劇的《奸情》、近年被重拍的《黑玫瑰與黑玫瑰》、《玉女添丁》、諷刺時弊的《大丈夫日記》(上集) 等,而寫實經典《可憐天下父母心》更以新修復拷貝與影迷見面。以國語片為主的回顧展第二部份將於年中推出。

  楚原是香港戰後半個世紀最具代表性的電影人物之一、粵語片巨星張活游之子,於香港經濟復甦的五十年代進入電影界,見證了粵語片的興旺與沒落、國語武俠片多姿的發展,以及港產片的風光與衰退。

  他初期的作品已展現秦劍的細膩寫情、吳回的靈活多變,「玫瑰」作品更充滿浪漫情懷,而他演繹古龍武俠世界的疑幻疑真,更把獨特的片廠美學再一次發揮。他以敏銳的人性觸覺及獨特的文化修養,默化於其作品,其電影極具個人風格,啟發不少後輩及作品。

  資料館一樓大堂於一月二十日至二月底設有小型圖片展,免費入場,而二月四日下午四時三十分於放映《湖畔草》後,特別在電影院舉行「從張活游到周星馳:楚原的電影」座談會,由何思穎及藍天雲與觀眾分享楚原的電影與藝術世界。

  為配合是次回顧展,資料館亦將出版《香港影人口述歷史叢書三:楚原》,由楚原口述其創作生涯,還有影評人石琪及羅卡的文章,以及記者的訪問摘錄,讓影迷從多角度認識楚原。中文版將於一月二十日於資料館發售,定價七十元。

  粵語片經典《可憐天下父母心》(1960)是楚原早年的代表作,亦是他最「寫實」作品之一。此片由白燕、張活游主演,加上黎小田、王愛明、馮寶寶等童星的動人演繹,令人留下深刻印象。

  楚原首次執導的《湖畔草》(1959)改編自三毫子小說《私生子》,由嘉玲、謝賢飾演一對戀人,敘事上已流露風格化的形式。而他的早期編劇作品《奸情》(1958),懸疑劇情一氣呵成,是粵語片罕見的精采推理故事。《春怨》(1965)則是較少機會見到的楚原作品,浪漫言情又不失世故現實,向來飾演反派的姜中平、李香琴更一改戲路,做對平凡情侶,清新可喜。

  楚原與張活游、南紅合組的玫瑰影業公司,拍攝了多部以玫瑰命名的作品,由浪漫文藝的言志之作《含淚的玫瑰》(1963)、到中西合璧的奇情動作片《黑玫瑰》(1965)、及進一步西化的動娛樂作片《黑玫瑰與黑玫瑰》(1966),在不同的劇種上,楚原也盡顯才華。二十多年後的劉鎮偉,亦借題發揮,拍出瘋狂的懷舊喜劇《92黑玫瑰與黑玫瑰》(1992)。

  楚原謙稱搞喜劇不甚出色,但他拍攝的《玉女神偷》(1967)及《玉女添丁》(1968)收放自如。《玉女神偷》將《黑玫瑰》中西合璧的神偷形象進一步發揮,蕭芳芳在此流露喜劇才華;《玉女添丁》是令人開懷卻不覺胡鬧的神經喜劇,呂奇與陳寶珠一改公子玉女形象,扮鬼扮馬,盡情搞笑。近年馬偉豪導演拍攝的同名電影《玉女添丁》(2001)則找來楊千嬅再玩「大肚疑雲」。

  流行一時的天空小說亦是楚原電影的素材之一,其中《孽海遺恨》上下集(1962),講述戰前廣州到六十年代香港的故事,有典型的亂世倫理格局。《大丈夫日記》上集(1964)則改編自商台的天空小說,捕捉六十年代都市小夫妻的生活與白領生涯,狂想中反映現實。

  此外,還有集喜劇、懸疑與愛情文藝元素的奇情片《我愛紫羅蘭》(1966)、描寫男女大學生錯綜複雜的關係的《冷暖青春》(1969)、以及改編依達同名小說、描寫年輕人沉淪都市的《浪子》(1969)。

  所有電影均為粵語對白,《冷暖青春》及《浪子》設中英文字幕,其餘電影不設字幕。節目門票現於各城市電腦售票處發售,票價三十元,另設高齡、殘疾人士、全日制學生及綜合社會保障援助受惠人士半價優惠。訂座電話:二七三四 九○○九,網上訂票www.urbtix.hk。

  查詢電話:二七三九 二一三九或二七三四 二九○○,網址:www.lcsd.gov.hk/fp或www.filmarchive.gov.hk。



2006年1月11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8時57分

圖片 圖片
列印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