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下是環境運輸及工務局局長廖秀冬博士今日(一月十日)就三間巴士公司獲發新專營權及落實調整巴士票價會見傳媒的答問全文:
記者: 這個可加可減機制與以前的機制比較,長途受惠人數相差多少?
局長: 可以受惠的人數應該是差不多一樣。
記者: 是否比以前少了優惠?這是與巴士公司商討取消預繳的交換條件嗎?
局長: 你們也聽到了我們幾次在立法會的討論,巴士的營運成本方面有些掣肘,究竟用多少錢來做優惠,這計算的是一個妥協。
記者: 只有306條巴士路線有轉乘優惠,是否...足夠?
局長: 在優惠方面,其實由我二○○二年上任以來,不論是百份之十五或百份之十的折扣優惠,都一直在爭取。轉乘優惠亦是同一樣道理,今次轉乘優惠是增加了二百多條路線,但如果能做到的話,我們都會繼續(爭取優惠)。以前的優惠,藉著這個機會,要三年內持續下去,不可以作為一個優惠,不可以收回,這是在今次談判中得回來的。我相信市民當然希望優惠愈多愈好,我們都是盡力而為。
記者: 長途巴士路線的機制是否以九折水平計算?
局長: 我們這個九折,是三年都會一直持續,剛才也說過,無論是加價或減價都有九折優惠。
記者: 為何要即日來回?單程不可以?
局長: 我們在立法會討論的時候,很清楚說過,若單程也有優惠,減價對營運是有很大影響,譬如現在巴士公司有六十億的生意,減少百份之十等於六億,六億已去到他們的底線,所有利潤也沒有了。我相信沒有一間營運公司肯這樣做,我們都要合理,我相信市民也應該明白。我希望幫助到有需要的長途客人,同樣也希望公共巴士營運有一個合理的營商環境,他們持續下去也要提供高水平的服務,不讓水準降低。
記者: 如何計算即日來回的票價優惠?
局長: 他們也有夜更巴士(原則上是以巴士線該天營運時間計算)。
記者: 15元或以上的巴士路線,乘客是第一程或第二程才付九折?
局長: 是最後第二程才付八折,例如十五元去程,十五元回程,回程十五元可獲八折(平均則是九折)。
記者: 例如天水圍多條路線,是否要搭同一路線才有優惠?
局長: 原則上是。
記者: 巴士公司的聯營路線也有?
局長: 是,我們會做的。在我們這個新的措施內,聯營也要提供同樣減幅,總之是同一個巴士線。
記者: 共有多少條巴士路線提供優惠?
局長: 我手上沒有這個數字,我現在只有轉乘優惠的巴士路線(大家可參考有關文件)。
記者: 局長今次的談判是「聲淚俱下」還是用巴士專營權去和巴士公司討論?
局長: 我用「聲淚俱下」時,只是要表達辛苦的意思,大家在商討事情的時候要溝通,市民的反應也很重要。經過今次的諮詢,我相信巴士公司也出席過兩次立法會會議,他們也想整個香港社會(客戶)對他們有好感,這也是其中一個理由,他們也想令到乘客滿意,經營的條件也容許他們這樣做。我們也很努力,「聲淚俱下」只是一種表達的方式,我們一向都是盡最大努力竭盡所能去爭取更多的優惠,令市民的負擔可以盡量減輕。
記者: 今次討論過程困難與否?
局長: 也經過了一段時間,大概也推出了兩個月,我相信各方面的催促,立法會甚至通過動議辯論,希望我們在一月內做到,我也聽到立法會代表市民的聲音,所以我們也盡量盡快去做。
記者: 十元以下轉乘優惠計劃詳情?
局長: (轉乘優惠)有些很多,有些較少。有些巴士線可通過這個優惠減到雙位數字,即百份之十以上,有些只有百份之二,這要看某些路線的轉乘優惠如何安排,例如城門隧道口的轉乘優惠,由集中幾條巴士路線至變成一條路線,減幅便多些。
記者:可加可減機制何時會擴展至其他公共交通機構?
局長 : 我已說過很多次,例如鐵路,我們在前年的二○○四年九月宣佈,研究兩鐵合併其中一個條件,我們都是要有一個票價機制可以可加可減,不過鐵路的營運與巴士有一些不同,我們一直都在研究這個機制,現正只待如果合併的事情可以成功,鐵路也有可加可減的機制。
記者: 何時會進一步推廣至的士和綠巴小巴等公共交通工具?
局長: 我們現在正在研究,我們也要看到這次的第一個試驗,實踐的時候會遇到一些甚麼問題,其實我們覺得這是一個市民可以接受的機制,因為加價是難免的,你一定要公平,有讓人減價的機會,而減價要用一個積極而進取的方法去做,所以總的來說,在我們的政策範疇來說,這個應該是我們的方向。
(請同時參閱英文部份)
完
2006年1月10日(星期二)
香港時間20時4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