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英文版 寄給朋友 政府主網頁
研究資助局增加研究撥款及推出嶄新資助計劃
********************

下稿代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發:

  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教資會)將於2006/07及2007/08年度每年增撥一億元予研究資助局(研資局),加強對香港學術研究的資助,研資局主席錢大康教授今日(一月九日)對此表示鼓舞。

  研資局的經費將由現時的五億五百九十萬元增加至六億五百九十萬元,增幅達20%。錢大康教授特別指出:「這次增加撥款是第一步,希望日後研資局獲增加撥款的幅度還會加大。增加研資局的研究經費,顯示教資會認同學術研究對知識型社會非常重要,社會需要培養更多尖端的研究人才,以及集中資源支持卓越研究項目的宗旨。」

  「研資局實現這些目標,主要有賴一套嚴格的專家審核機制。審核工作是由海外及本地的國際知名學者和在專業領域享負盛名的評審委員擔任。」

  為支持有頂尖表現的卓越研究,研資局已決定於2006/07年度將整筆一億元的加幅用於兩個計劃:將八千五百萬元用於角逐研究用途補助金(註一)(由四億五百萬元增至四億九千零八十萬元,增幅達21%),及將一千五百萬元用於中央撥款計劃(註二)(由二千萬元增至三千五百萬元,增幅達75%)。

  錢大康教授說:「角逐研究用途補助金是一項非常重要的研究資助計劃,資助享譽國際的本港學者進行各項研究項目。研資局非常樂意增加角逐研究用途補助金的撥款。」

  他續稱:「中央撥款計劃在推動傑出的合作性研究方面,一直成績斐然。增加撥款可向高等教育界傳達一個重要的訊息:學術研究需要群策群力,共同攜手解決影響深遠的研究課題,以謀求社會的福祉。」

  為配合此需求,研資局亦決定在人文學科、社會科組及商學小組之下成立「人文學科小組」,就某些指定學科的特別需要(例如人類學及法律等)提供資助,減輕研究人員的日常教務職責,讓他們可進行實地考察、個人專注研究及撰寫文章等工作。

  此外,為培養更多香港的研究人才,及讓大學本科生提早參與世界級的研究項目,研資局由2007/08年度開始會在角逐研究用途補助金撥款中作新嘗試,資助優異大學本科生參與研究工作。院校教授在申請角逐研究用途補助金時,可一併申請十個月的津貼,以聘請一名大學本科生參與其研究項目。

  錢大康教授說:「這項嶄新的計劃亦可配合香港『334』的教育學制改革,為大學生提供課室以外的多元化體驗,例如交換學生、實習計劃及科技研究工作等體驗,以達至全面教育。」

  研資局成立於1991年,是教資會轄下的一個半獨立的非法定諮詢機構。作為高校學術研究的資助機構,研資局的責任是資助及促進各院校學科的研究工作,讓香港走在高等教育及知識發展的前端。

(註一)角逐研究用途補助金是研資局最重要的資助計劃,教資會資助的八大院校每年提出申請超過2000項。此資助計劃用款佔研資局資助經費約80%。

(註二)中央撥款計劃的主要目的是資助合作性的研究項目,及購置重要的研究設備,以供合作研究之用。



2006年1月9日(星期一)
香港時間15時00分

列印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