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英文版 寄給朋友 政府主網頁
食環署公布食物監察計劃最新結果
***************

  食物環境壎芵p(食環署)今日(十一月八日)公布恆常食物監察計劃的最新結果。

  該署助理署長(食物監察及管制)鍾偉雄醫生表示,一萬五千三百多個食物樣本測試結果包括微生物及化學測試,整體不合格率約為百分之零點三。

  鍾醫生表示,在得出的九千八百多個化學測試結果中,有三十九個樣本不合格,當中包括九個魚及魚製品。

  他說:「自九月八日起,測試食物內含孔雀石綠的工作已納入恆常食物監察計劃中。」

  「抽取的五十二個樣本,包括十四個淡水魚樣本,其中九個含該化學物。」

  這些樣本包括一個鯽魚樣本(這是唯一一個含孔雀石綠的活淡水魚樣本)、兩個青斑樣本、兩個鯪魚肉樣本、三個罐頭鯪魚樣本及一個鰻魚製品樣本。

  鍾醫生表示:「根據《食物內有害物質(修訂)規例》,所有在本港出售的食物均不能含有孔雀石綠。」

  化學測試中其他不合格樣本主要是含有不准使用或過量的化學添加劑。

  在防腐劑測試中,有十五個樣本不合格,部分樣本,例如牛丸及甜醋含有在這些食物中不准使用的山梨酸;其他樣本,例如牛肉及魚肚,則含不准使用的二氧化硫。

  染色料方面,六個樣本,包括咖喱粉及海綿蛋糕,分別含不准使用的蘇丹4及橙黃2。

  獸醫藥物殘餘及農藥方面,有四個樣本不合格。就有關的結果,鍾醫生呼籲食物業界提高警覺。
  
  他說:「業界須確保只使用准用的食物添加劑;而供應的食物亦不可含過量農藥或化學物殘餘。」
  
  另外三個不合格樣本的鎘含量超越准許的分量。鎘是一種環境污染物。
  
  一個蜆肉樣本的二噁英含量輕微超越行動指標。
  
  一個象拔蚌樣本發現含麻痺性貝類毒素。毒素在自然情況下可能在貝介類體內發現。

  鍾醫生表示,不合格樣本中的化學物含量對健康應該不會構成影響。
  
  他續說:「一旦發現不合格樣本,本署會立即與零售商及批發商作出跟進行動,以停止與該款同批次的食品出售。此外,本署人員亦會在市面其他零售店鋪視察,如發現同類食品出售,亦會即時抽查樣本化驗,以確保食物安全及市民的健康。」
  
  「微生物測試包括檢測細菌及病毒。在約五千五百個食物樣本中,有八個樣本發現含致病菌。」

  不合格的樣本包括兩個生蠔樣本含諾沃克類病毒;一個蛋糕樣本及一個雜菜拉麵樣本含臘樣芽孢桿菌;一個雞翼樣本及一個雞沙嗲樣本含李斯特菌;一個牛油果蟹肉米卷樣本含臘樣芽孢桿菌及金黃葡萄球菌;以及一個八爪魚刺身樣本含金黃葡萄球菌。

  鍾醫生表示,在食物樣本中發現致病菌,如金黃葡萄球菌的及臘樣芽孢桿菌等,主要與不適當處理食物有關。

  他說:「食物業從業員必須經常保持警惕,時刻注意環境、食物及個人壎矷A特別在處理即食食物時應更為小心。」



2005年11月8日(星期二)
香港時間17時15分

列印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