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傑出華人科學家出席科學館講座(只有中文)
**********************

  現代科技發展一日千里,華人科學家在多個不同研究領域上都表現出色,不僅取得卓越成果,更獲得國際稱譽。他們在推動科研與尖端科技發展方面都扮演著先驅者的角色。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聯同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及京港學術交流中心合辦「2005當代傑出華人科學家公開講座」,邀請多位知名科學家擔任講者,就航天科技、生物科技、物理及生理醫學等專題舉行講座。闡釋他們在該領域上作出的成就及貢獻,並展望未來科技的發展前景。

  講座將於十二月二及三日於香港科學館演講廳舉行。出席的華人科學家包括: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趙忠賢教授、香港中文大學生物系講座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辛世文教授、中國國家衛生部性病艾滋病預防控制中心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曾毅教授、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自遠教授及香港城市大學常務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唐叔賢教授。而香港理工大學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系系主任李榮彬教授將擔任嘉賓主持。

十二月二日舉行的講座詳情如下:
講題(一):超導的魅力
講者:趙忠賢教授
時間:下午一時三十分至三時三十分
內容:解構充滿生命力的前沿科技 - 超導體,它擁有廣闊的發展空間,與其他學科交叉的研究中開創新的發現。

講題(二):遺傳工程:廿一世紀的發展與展望
講者:辛世文教授
時間:下午四時至五時三十分
內容:介紹遺傳工程的科學、技術、應用、近況、未來展望,以及對其應用的一些關切。

十二月三日舉行的講座詳情如下:
講題(一):人病毒與癌症
講者:曾毅教授
時間:上午十時三十分至中午十二時
內容:集中介紹由病毒引發的各種癌症,以及預防和治療這些癌症的研究工作和成果。

講題(二):月球探測的進展與中國的探月工程
講者:歐陽自遠教授
時間:下午二時至三時三十分
內容:探討航天活動對人類的意義,同時介紹深空探測的四個重點領域 - 月球探測、火星探測、巨行星的衛星探測和小行星與彗星的探測;並介紹中國月球探測第一期工程(嫦娥一號)的科學目標與進展。

講題(三):揭開納米之謎
講者:唐叔賢教授
時間:下午四時至五時三十分
內容:介紹納米科技的內容、應用及發展;並講解與納米技術相關的「量子效應」和「微細效應」兩方面的知識。

  講座設有粵語及普通話即時傳譯,憑券免費入場。有興趣索取講座入場券的人士,可於十一月一日起將附上郵票的回郵信封郵寄到「九龍尖沙咀東部科學館道二號香港科學館拓展組」收,並在信內寫上姓名、聯絡電話及註明所索取入場券的講座日期及時間,每人每場限取券兩張,最多兩場。另每場講座亦設有即場參加名額,先到先得。

  有關講座的詳情,請瀏覽科學館網頁http://hk.science.museum。查詢請電二七三二 三二二三。



2005年10月29日(星期六)
香港時間11時0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