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院管理局回應《創設健康未來》討論文件
******************* 下稿代醫院管理局發:
醫院管理局大會於今日(十月二十七日)的內務及運作會議上,討論及通過醫管局對健康與醫療發展諮詢委員會《創設健康未來》討論文件的回應,並會在公眾諮詢期於十月三十一日完結前向政府遞交回應建議。
醫管局主席胡定旭先生表示,《創設健康未來》討論文件於今年七月公佈後,醫管局大會成立一個由十一位醫管局成員組成的工作小組,仔細探討及研究討論文件的建議,然後制訂回應建議。
「為確保討論文件在醫管局內獲得廣泛和深入討論,醫管局大會轄下各有關功能委員會、醫院管治委員會、及三個區域諮詢委員會均討論和研究有關建議。另外,各醫院聯網亦舉辦員工論壇及透過不同職系的職員協商委員會,收集員工意見。」
「整體而言,我們歡迎健康與醫療發展諮詢委員會討論文件的政策方向及建議。我們認為文件將重點放在預防及基層醫療服務,並強調私營醫療機構參與的重要性,是恰當及符合國際發展趨勢的。」
「然而,醫管局總體關注到推行有關建議的時間表、細節安排及所需資源。我們認為政府需要就醫療融資方案、人手培訓安排、基礎支援需要等推行細節,作出更詳細的研究。醫管局會與政府緊密合作,推行有關建議。」
醫管局就《創設健康未來》討論文件的不同範疇提出意見,重點如下列︰
基層醫療服務
- 醫管局支持加強基層醫療服務及推廣家庭醫生的發展方向。我們建議政府設立家庭醫生註冊制度,為私家醫生建立獎勵計劃,以加強他們作為基層醫療服務主要提供者的角色。
- 為促進醫生及其他醫護專業人員在地區層面的合作,醫管局建議政府加強社區醫療中心的角色,並委任統籌專員以促進機構間的合作。
- 有關向私營機構購買基層醫療服務的建議,政府須提供一套清晰的規範政策。
醫院服務
- 為確保有效運用公共資源,醫管局過去數年推行多項計劃以理順服務,其中包括引入聯網管理架構。
- 醫管局亦推行各項措施以確保市民善用公共醫療服務,例如急症室及專科門診的分流制度,是按病人的病情輕重去決定他們的就診次序,確保緊急病人得到優先治理。醫管局建議政府為公眾提供誘因,以解決不適當使用公營醫療服務的行為。
- 醫管局支持政府鼓勵私營醫療機構開設更多二十四小時診所。為促進公營及私營醫療系統的病人互相轉介,公立醫院與二十四小時診所的病人病歷應該互相流通。
第三層和特別醫療服務
- 過去多年來醫管局一直有理順和整合特別醫療服務,以集中專科知識、改善醫護質素、加強培訓能力和增加成本效益。醫管局亦推行措施促進公私營機構在特別醫療服務方面的合作。
- 醫管局同意政府在第三層及特別醫療服務方面維持高比率的資助。醫管局認為值得進一步探討,有經濟能力的病人應該負擔較大的共同付款比例。
長者、長期護理和康復護理服務
- 醫管局贊成安老院舍設有駐院醫生,為院友提供醫療服務,但需要進一步探討實行細節。
- 非政府機構可能難以負擔聘用註冊護士為長者提供復康護理服務,醫管局認為只需特別培訓一批適用於安老院舍的護理工作者,便能切合有關需要。
基礎支援
- 一直以來,醫管局積極發展達致世界級的信息及電子資料系統,分別有臨床管理資訊系統、電子病歷紀錄、高危病人資料庫、遙距診療視象會議、傳染病爆發通報系統等。
- 醫管局認同加強病人紀錄流通及上述資訊系統可為長遠發展奠定基礎。然而,政府需要考慮涉及的財政資源及個人私隱、資訊的統一及系統保安等事宜。
******************* 下稿代醫院管理局發:
醫院管理局大會於今日(十月二十七日)的內務及運作會議上,討論及通過醫管局對健康與醫療發展諮詢委員會《創設健康未來》討論文件的回應,並會在公眾諮詢期於十月三十一日完結前向政府遞交回應建議。
醫管局主席胡定旭先生表示,《創設健康未來》討論文件於今年七月公佈後,醫管局大會成立一個由十一位醫管局成員組成的工作小組,仔細探討及研究討論文件的建議,然後制訂回應建議。
「為確保討論文件在醫管局內獲得廣泛和深入討論,醫管局大會轄下各有關功能委員會、醫院管治委員會、及三個區域諮詢委員會均討論和研究有關建議。另外,各醫院聯網亦舉辦員工論壇及透過不同職系的職員協商委員會,收集員工意見。」
「整體而言,我們歡迎健康與醫療發展諮詢委員會討論文件的政策方向及建議。我們認為文件將重點放在預防及基層醫療服務,並強調私營醫療機構參與的重要性,是恰當及符合國際發展趨勢的。」
「然而,醫管局總體關注到推行有關建議的時間表、細節安排及所需資源。我們認為政府需要就醫療融資方案、人手培訓安排、基礎支援需要等推行細節,作出更詳細的研究。醫管局會與政府緊密合作,推行有關建議。」
醫管局就《創設健康未來》討論文件的不同範疇提出意見,重點如下列︰
基層醫療服務
- 醫管局支持加強基層醫療服務及推廣家庭醫生的發展方向。我們建議政府設立家庭醫生註冊制度,為私家醫生建立獎勵計劃,以加強他們作為基層醫療服務主要提供者的角色。
- 為促進醫生及其他醫護專業人員在地區層面的合作,醫管局建議政府加強社區醫療中心的角色,並委任統籌專員以促進機構間的合作。
- 有關向私營機構購買基層醫療服務的建議,政府須提供一套清晰的規範政策。
醫院服務
- 為確保有效運用公共資源,醫管局過去數年推行多項計劃以理順服務,其中包括引入聯網管理架構。
- 醫管局亦推行各項措施以確保市民善用公共醫療服務,例如急症室及專科門診的分流制度,是按病人的病情輕重去決定他們的就診次序,確保緊急病人得到優先治理。醫管局建議政府為公眾提供誘因,以解決不適當使用公營醫療服務的行為。
- 醫管局支持政府鼓勵私營醫療機構開設更多二十四小時診所。為促進公營及私營醫療系統的病人互相轉介,公立醫院與二十四小時診所的病人病歷應該互相流通。
第三層和特別醫療服務
- 過去多年來醫管局一直有理順和整合特別醫療服務,以集中專科知識、改善醫護質素、加強培訓能力和增加成本效益。醫管局亦推行措施促進公私營機構在特別醫療服務方面的合作。
- 醫管局同意政府在第三層及特別醫療服務方面維持高比率的資助。醫管局認為值得進一步探討,有經濟能力的病人應該負擔較大的共同付款比例。
長者、長期護理和康復護理服務
- 醫管局贊成安老院舍設有駐院醫生,為院友提供醫療服務,但需要進一步探討實行細節。
- 非政府機構可能難以負擔聘用註冊護士為長者提供復康護理服務,醫管局認為只需特別培訓一批適用於安老院舍的護理工作者,便能切合有關需要。
基礎支援
- 一直以來,醫管局積極發展達致世界級的信息及電子資料系統,分別有臨床管理資訊系統、電子病歷紀錄、高危病人資料庫、遙距診療視象會議、傳染病爆發通報系統等。
- 醫管局認同加強病人紀錄流通及上述資訊系統可為長遠發展奠定基礎。然而,政府需要考慮涉及的財政資源及個人私隱、資訊的統一及系統保安等事宜。
完
2005年10月27日(星期四)
香港時間20時5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