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長官「粵港-加拿大經濟技術貿易合作交流會」致辭全文(譯文)
******************************

  以下是行政長官曾蔭權在十月二十四日(酯舋堮伅﹛^出席「2005粵港 - 加拿大經濟技術貿易合作交流會」的致辭全文(譯文):

金寶爾省長、各位嘉賓:

  很高興重臨加拿大,來到漂亮的卑詩省,特別是溫哥華 - 全球最清潔綠化的城市之一。卑詩省和香港各在本國佔有重要地位,雙方關係根深源遠,不在話下。不少香港人心中亦同是卑詩省省民。全數合計,現有約25萬加拿大國民在港工作生活。他們有些每想起減壓,或會到我們的溜冰場換上冰鞋,打一場痛快的冰上曲棍球。

  這些朋友帶到香港的豈止曲棍球衣。目前在港經營的加拿大公司超過150家,加國在港直接投資去年達29億加元。這些公司從銀行界、保險界的大企業,到地區成立的服務商都有。舉例來說,各位如到香港著名的蘭桂坊消遣,光顧的店子大有可能就是加拿大人開的。

  剛才黃華華省長為各位描繪了中國廣東省壯闊的建設宏圖,現在該到我說說香港的故事了。粵港兩地發展,日益密不可分,而且同樣精采萬分。廣東省展現於加拿大公司眼前的空前機遇,確令人雀躍;但在香港湧現的源源商機,也不遑多讓。各位商界友好和投資者,這是一個黃金機會,可借助香港 - 還有眾多駐港加拿大機構 - 的力量,開拓更快捷更穩妥的通道,進入中國內地市場。

  很高興告訴大家,香港現在鬥志昂揚,全力奮進。徘徊多時的通縮已成過去;物業市道已復蘇;失業率已慢慢回落至可應付的水平;遊客數字迭創新高;出口貿易表現強勁;市民重拾消費信心。最後成績﹕去年香港本地生產總值增幅高達8.2%,在發達經濟體系中相當驕人。

  無疑全球經濟復蘇對香港的外向型經濟幫了一把,但我們也不曾守株待兔地等候好運重臨。逆境中,我們探討經濟騰飛的中國內地、檢視香港作為中國一個特別行政區的新形勢,然後籌劃對策。這個對策,簡單來說,就是鞏固在環球舞台的角色,穩當亞洲 - 尤其是中國 - 的主要國際金融及服務中心。依循這個對策,並因應內地的快速發展,我們決定集中力量和資源,悉力與廣東省珠江三角洲(珠三角)建立更強大的經濟互動。我們希望為工商界和專業界擴闊在內地市場的空間。我們銳意發揮國際金融商貿上的專長,用以協助內地求取更輝煌的經濟成就,同時從中為香港謀取福祉。

  這番努力今天成績顯著。得蒙「個人遊」計劃讓三十多個內地城市的人民來港自由行,2004年訪港內地旅客創下1,400萬人的紀錄。得蒙中央政府准許香港銀行經營人民幣個人業務,這些旅客在港消費更加方便。得蒙內地當局與香港加強協作,新的大橋、鐵路等多項跨境基建正在興建,進一步促進兩地人流貨流。

  流得更快的,還有注入香港的資金。香港乃全球第六大外匯中心,擁有絕佳的外匯結算系統。我們的股票市場是全亞洲第二大,上市公司總市值去年超過1,000億加元。不少股市活動是內地企業所帶動,因為芸芸股票市場中,內地企業首選在香港集資。去年香港超越倫敦和東京,成為全球第四大集資中心,且位居亞洲之冠。去年吸納的外來直接投資額也位列亞洲第二,僅次於中國內地,全球計算則排行第七。

  香港早就以位處中國門檻而聞名。上世紀七十年代以前,曾有三十年中國經濟幾乎完全對外封閉,獨以香港轉口港。過去二十五年,內地經濟開放了,香港一馬當先,成為最大外來投資者,港商又率先把工廠北移珠三角。時至今日,廣東省的港資廠商多達5.3萬戶,僱用逾1,000萬工人 - 比加拿大西部的總人口還要多。

  近年隨茈球化加劇和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工序更是加速北上。全世界爭相開拓中國內地市場,中國日漸成為世界貿易巨人。

  全中國發展最蓬勃的地區,與香港一衣帶水,就在粵港邊境彼岸。在珠三角,幾萬家工廠天天生產逾3億美元貨物。活躍於珠三角的跨國企業約7,500家,其中當然少不了來自加拿大的投資者。

  正如我剛才所說,香港公司是首批進駐珠三角的,私人機構最早起步。下一步就須政府設法便利更多港商和專業人士開拓內地市場。中央政府以行動鼎力支持香港,簽立《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簡稱CEPA,去年正式生效。這項歷史性的自由貿易協議豁免一切港產品的關稅,並且優待有意進入內地市場的若干香港服務業和專業,大大促進了跨境經貿往來。

  與自己的國家怎麼會有自由貿易協議呢? 根據《基本法》及「一國兩制」,香港享有高度自治,包括有權單獨參加世貿等國際組織。在關稅、出入境及司法領域,我們保持單獨的身分。CEPA不但在中國履行世貿義務前讓香港商界優先進入內地市場,在某些範疇更給予我們優於世貿條款的待遇。海外公司也可在這潛力龐大的市場早?先鞭,香港公司在內地的豐富經驗能助你一臂之力。加拿大及其他海外公司只需在香港設公司、與香港公司合資、或收購香港公司,就可把握CEPA的無限商機,到內地一展拳腳。

  這就是今日香港,但一切不過才剛開始。香港故事下一章更精采,名為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與發展論壇,我們簡稱「泛珠三角」或乾脆「9+2」。這個論壇讓包括廣東省在內的華南九個省區走在一起,與香港和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共謀發展。

  「9+2」被譽為「歐洲共同體雛形」,可說是中國境內一個共同市場。我說「雛形」非指細小,它絕對不小。泛珠三角總人口46,000萬,佔全國三分之一,去年合計本地生產總值7,300億美元,貿易總值9,700億美元。具體來說,人口與歐盟相若而多於北美自由貿易區,本地生產總值大約相當於東盟十國總和,而貿易總值比法國或英國都要多。

  我說「雛形」非指細小,是指剛起步的意思。或許一國之內談自由貿易區有點令人費解,只要釐清箇中獨特的歷史因由,各位自會明白。一九四九年以後,中國內地省市的本地市場都以「自給自足」的模式發展。「9+2」破天荒首次嘗試打破這些經濟體之間的壁壘,構建一個跨省區的自由貿易區,有望日後發展成規模、效率居於全球先列的區域經濟體。

  這個區域經濟體需要有強大的金融基礎設施支援 - 如國際銀行、國際標準、企業管治規則、安全措施、流動資金和可兌換貨幣。香港可以提供上述支援,這是我國其他城市未能做到的。

  珠三角地區的強項在於製造業方面,服務範圍覆蓋內陸約200公里,包括廣州,而香港已經是珠三角地區的服務和金融中心。落實「9+2」之後,服務範圍已擴大超過五倍至包括福建省的福州、湖南的長沙和四川的成都。當廣州、深圳和東莞走向高增值路線;珠三角的心臟地區土地供應收緊和工資上升;製造商另覓地點興建更大的新廠房;以及國家的鐵路網絡發展完善,上述城市就會發展為日益重要的製造和消費中心。香港是這個地區取得龐大而迅速發展的一項要素 - 因為香港具備世界級的貿易和後勤支援、資本、法律及商業服務、國際聯繫、專業知識和領導才能。

  經濟發展的潛力真令人驚歎。如果香港擁有全世界其中一個最繁忙、貨運服務範圍達200公里的貨櫃碼頭,試想想如果貨運服務範圍達1,000公里,貨櫃碼頭會多麼繁忙。如果香港現在是全世界最繁忙的國際航空貨運樞紐,試想想我們的服務範圍如覆蓋整個華南地區,我們可以處理多少貨物。假如香港是最大的投資者、最佳的資金籌集地方,以及有5,000萬人口的大珠三角的商業服務中心,試想想我們面對的是人口超過大珠三角九倍多的泛珠三角區域,我們達成的交易額會有多龐大。

  至於泛珠三角區域內發展較少的省區,它們的發展潛力也不俗。這些地區會期望有大量投資流入,從而創造新的製造及就業機會,促進科技轉移和旅遊業務增加,擴大天然資產的市場,以及引進世界級的管理專門知識。上述各項大部分會經由香港匯集而引進該等省區,全部都會提高它們的消費能力 - 我再說一遍,該等省區的人口接近5億人。

  香港將來能否取得全部的商業機會?當然不能。當廣州和深圳等城市走向高增值路線,它們在物流業和商業所佔的比重自然會增加。但這兩方面的業務本身會增長得更快。這就是「9+2」的好處:一個增長越來越快的製造基地和消費市場,而在供應鍊上又會創造不少機會。廣東與香港將會優勢互補,又會互相競爭。上海與香港亦一樣,而上海在中國的發展也有其重要角色。這不是一個零和遊戲 - 絕對不是。然而,香港永不會只成為中國的另一個城市。中國沒有其他城市能提供香港所能提供的服務。泛珠三角區域發展得以成功,香港將會發揮很大的作用。事實上,當談論到泛珠三角區域的時候,你不能不提及香港,否則就像當談到「無比敵」的時候,不提及殺人鯨一樣。

  我對香港的未來有何看法?我們渴望成為亞洲的國際都會,而香港在多方面已是如此。當然,香港的主要特色在於我們有國際視野,而且與世界有聯繫。從香港有領事館和外國代表團、加拿大商會和其他商會、國際學校、世界美食和眾多的外國人口來看,都可以作為證明。就像北美的紐約、歐洲的倫敦,香港在金融、貿易、法律及商業服務、教育、醫護服務、研究、文化和娛樂方面,都領先於人。正如其他世界城市一樣,香港與毗鄰地區的聯繫很密切,而且在貨物、服務、資本、人力和資訊各方面自由流通。此外,香港為毗鄰地區提供與世界其他國家接軌的平台。

  香港會繼續善用本身的優勢:在法治方面,香港有獨立的司法制度;資訊自由;廉潔而有效率的公務員隊伍;世界級的通訊網絡;為各行業提供的公平競爭環境;稅率低而簡單的稅制;不設外匯管制或貿易壁壘;以及 - 正如溫哥華弗雷澤學院(Fraser Institute)與許多其他機構一樣都認為是 - 世界上最自由的經濟體系。

  現時,約3,800家海外公司在香港設立地區總部或地區辦事處。這個數字是歷年新高,正如我所說,其中包括許多加拿大公司。事實上,越來越多國際企業確認香港作為營商基地的價值,不單只是內地的營商基地,也是整個亞太區的營商基地。香港除了是主要的國際金融及物流中心之外,在地理上亦佔優勢,由香港起飛去佔全球一半人口的地區,只需要五小時以內的飛行時間。我有信心,在未來數十年,香港會繼續成為亞太區最受歡迎的地區總部,就好像現今一樣。

  短期而言,在未來數年,香港會進行多個項目,繼續成為焦點所在。香港的迪士尼樂園最近已經開幕,場面十分熱鬧。至於其他吸引旅客的新項目,將於未來多個月內陸續推出。在十二月,第六次世貿部長級會議會在香港舉行,香港將承擔作為世貿成員的責任,亦體現了香港對全球公平貿易的強烈信念,以及對多邊貿易制度的承擔。

  明年香港將會迎接100,000名各地代表來港參加「國際電信聯盟2006年世界電信展」。這次國際電信界的盛事,會於十二月啟用的新展覽中心──亞洲國際博覽館--舉行,而這展覽中心正位於屢獲殊榮的香港國際機場附近。此外,在二零零八年,香港會協辦北京奧運會的國際馬術項目賽事。正如卑詩省一樣,我們都熱切盼望奧運的來臨。

  各位,在可見的未來,你們會有很多理由要到香港一遊。不過,最令人興奮的事情會是見證「9 + 2」的推展,見證它不斷增長,發展成為強大的綜合區域經濟,並且身處其中。

  這個發展計劃的主要人物今日都在此。廣東省會供應土地、基礎建設、人力、創業魄力、發展動力和精神,而香港供應資本;會計、保險、法律及商貿服務、專門知識;對外聯繫及國際經驗。加拿大公司則帶來投資、創新方法及市場推廣技巧。我們歡迎各類規模的海外公司,不論大小,都來港投資。中國內地現正迅速開放,但要在中國賺錢並不容易。即使跨國公司進入內地市場時,亦曾遇到難以預見的問題。需要支援的中小型企業,會在香港得到它們需要的服務。我們誠邀你們與香港一起進入華南地區開創機遇的新時代。

  各位,我在此祝你們在香港、廣東和全世界的業務都發展順利。希望你們在今日的交流會上碩果豐收。

  謝謝大家!



2005年10月25日(星期二)
香港時間12時0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