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下為政務司司長許仕仁今日(十月二十日)下午在香港報業公會午餐會發言全文(中文部分):
各位嘉賓:
昨天我們公布第五號報告書時,特首亦發表了談話,他提到這次政改方案是得來不易,他沒有詳細解釋,我或代為解釋一下。這主要有兩個背景的想法,第一是無論某些人士或黨派今天說甚麼也好,客觀的事實就是這個建議方案肯定提高了很多民主成分,亦有向民主和普選這些目標走了很有意義的一大步。他說得來不易,簡單來說,究竟「得」了些甚麼?這當然要有比較,就是相對現時的政制安排得了些甚麼?主要來說就是將來差不多百分之六十的立法會議席,遠遠超過半數,會由地區選舉,包括直接選舉或間接選舉產生,是有三百多萬的選民基礎,這些相對現在是走了很大步。第二是特首選舉的選舉委員會,我們建議新增的議席中,有一半也是通過地區的直接或間接選舉產生,相對現時來說也是一大步。但最重要的一步,雖然不是很明顯,但意義非常重要,就是傳統的、新的功能組別由現在開始不會再有。如果我們認為普選是我們的目標,而心中也有很強的民主意念,剛才所說的幾點何以不是民主的進步?現在已公布了建議,昨天也提過第一個階段是要啟動修訂《基本法》附件一及二,而這要得到立法會三分二的票數通過,我想指出我們說三分二的票數、三分二的立法會議員,不是說二十四個。立法會有五十九位議員加一位主席。換句話說,這次政改建議考慮了很多不同意見、各方面的利益,要作出協調、平衡,我們才覺得起碼有機會取得三分二的議員的支持,不是單單得到二十幾位或另外三十幾位議員的支持這麼簡單。這個政制方案是經過與中央有關部門很緊密的溝通才建議出來,我們希望社會上,當然要通過傳媒,以及各立法會議員很慎重地考慮這件事。
此外,說到得來不易,亦都有賴某一個情況的社會環境。現時大家都覺得社會環境是比較寬鬆,大家也較樂觀及有信心。這樣的環境本身已是得來不易,這肯定不只是政府的功勞,當然亦有中央的支持、社會各界人士的努力,以及傳媒、報界對香港發生的事情作出一個公平客觀的報道,亦有很多市民的努力才能達到今日的情況。相對過去幾年,現時的社會整體上來說是積極很多。正因為有這個環境,我們才可以有一個比較進取及較積極的方案。如果現時社會好像以前,張力太大或紛爭太多,就未必一定能夠推出這樣的方案。
(請同時參閱發言的英文部分)
完
2005年10月20日(星期四)
香港時間17時3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