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壎芮盓Q及食物局常任秘書長尤曾家麗應立法會議員陳婉g的邀請,今日(九月十四日)下午開會討論如何協助本地副食品行業推廣優質產品。
現時本港的副食品主要從內地及海外進口,只有少量在本地生產。由於香港土地短缺,人口稠密,本地漁農業的發展空間有一定的限制,例如本地蔬菜只佔本地百分之四。
發言人說: 「縱使本港漁農業的發展受到種種客觀條件的限制,漁農自然護理署(漁護署)以往仍致力向本地漁農戶提供協助,推動漁農業的高增值和可持續的發展。」
例如在鼓勵本地發展高增值的有機耕作方面,漁謢署已推行有機耕作支援服務,為有意轉型從事有機耕作的農戶提供技術支援及低息貸款。目前,本港已有五十個農場參與有機耕作,並有超過六十個零售點分銷有機農產品。
目前本地有機農產品的供應量遠遜於需求量,因此政府打算繼續鼓勵和協助有機耕種。
政府在二○○二年透過蔬菜統營處(菜統處)的農業發展基金,提供合共三百九十萬元,資助香港浸會大學、香港有機農業協會和綠田園基金成立香港有機資源中心。這資源中心已在今年年初提供有機認證服務及推廣有機商標。現時香港已有劃一的有機農業標準和認證制度,有助拓展本地有機農產品市場。
在本地漁養殖方面,漁護署不斷培殖具市場價值的新品種,並提供技術支援協助本地漁改良生產技術,控制漁類疾病及生產新品種。此外,該署亦向漁戶提供有害藻類的預早警報,減低生物毒素污染對漁戶所造成的損失。
漁護署近期推行優質養魚場計劃,協助漁戶提高競爭力及提升水產的價值,並建立及推廣本地品牌漁產如烏頭及龍F等。
此外,該署亦透過蔬菜統營處及魚類統營協助漁農戶批發及推廣漁農產品。
完
2005年9月14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9時4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