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勞工處和職業訓練局合辦「行行出狀元 - 技術人員見習計劃」,鼓勵僱主提供培訓空缺,訓練經驗較淺的青少年成為技術人員,助他們踏上專業之路。新計劃是勞工處「青少年見習就業計劃」(青見計劃)的其中一項特別就業計劃。
在計劃下,僱主如根據職業訓練局的《學徒制度條例》新聘用十五至十九歲的青少年為技工,即該名僱主與擬聘用的青少年以往並無僱傭關係,並與該青少年簽訂學徒合約,提供在職培訓,及遵守《學徒制度條例》相關規定,便可享有「青見計劃」的支援服務,包括聘用每名學徒每月二千元的培訓津貼,為期六至十二個月。
另一方面,為向學員提供更全面的培訓,勞工處和職業訓練局會安排獲聘學員參加該處度身訂造的人際溝通技巧訓練課程,以提升學員工作上的人際關係及溝通等軟性技巧。
學員可獲「青見計劃」提供以四千元為上限的職外職業技能培訓課程津貼,自行選擇與工作相關的技能課程。他們亦可根據《學徒制度條例》獲僱主安排報讀指定的技能訓練課程。「青見計劃」和職業訓練局會全程為學員提供協助及支援,更會頒發證書予完成培訓的學員。
新計劃將以試點形式推行一年,對象為十五至十九歲、具備初級學歷及工作經驗較淺的青少年,名額方面共有五百個,歡迎有興趣的青少年參加。
經濟發展及勞工局常任秘書長張建宗今日(九月七日)在計劃的開展儀式上致辭時說:「在青年就業這一課題上,我們的長遠目標是希望與即將推出的資歷架構接軌,令青年人在事業上持續發展。與此同時,我們亦在現有架構內,盡量發掘切合就業市場需要的在職培訓,令青年人更容易找到工作,開展個人事業。」
張建宗說:「在知識型經濟下,青少年應盡量通過學習,獲得一技之長,而根據過往推行青少年就業計劃的經驗,勞工處發現年紀較輕、學歷不足的青少年,在求職路上較易遇上挫折。新計劃有助提升這些青年朋友的職業技能,並透過為聘用學徒的僱主提供適切的支援,鼓勵他們聘用青少年為學徒,為這群青少年開拓更大的就業空間。」
他說:「計劃自今年八月推出短短一個月內,已接獲逾一百五十宗申請,主要行業包括機電、汽車維修及印刷業,職位包括電工學徒、汽車機械技工及生產策劃員助理。我們會在一年後檢討這項試點計劃,並視乎成效決定是否繼續推行。」
職業訓練局執行幹事邱霜梅致辭時指出,經過多年實踐證明,在各種培訓的方式中,學徒計劃是有效和具經濟效益的,為經驗未足的年輕人提供多元化的優質訓練。她說:「畢業學徒的就業情況非常穩定和理想,接近100%,其中81%學徒繼續獲同一僱主聘用。學徒培訓肯定可以減低青年人失業率,增加他們的專業發展機會。」
為配合學員及社會的需要,過往一屆的「青見計劃」共提供超過二十個度身訂造的特別就業計劃,例如航空業、旅遊業、資訊科技業、學校及社會服務、影視娛樂及飲食業等,為學員提供約一千五百個空缺。
張建宗說:「今屆我們會繼續推出多項度身訂造培訓計劃,其中新推出的『數碼大使』及『廚務綜合度身訂造課程』,學員在接受勞工處特別為機構設計的職業技能培訓後,會馬上獲聘在機構進行在職培訓。八名數碼大使正接受在職培訓,而二十五名廚務課程的學員則接受技能培訓。」
「青見計劃」自二○○二年推出,為十五至二十四歲、學歷在大學學位以下的青少年,透過六至十二個月的在職培訓,提供實際工作經驗。截至今年八月底,已有超過二萬三千名學員在計劃下獲聘。另外約有一萬三千名學員在個案經理的協助下,在公開就業市場找到其他工作。
職業訓練局轄下的學徒事務署於一九七六年成立,二十多年來為本港僱主培訓超過五萬多名專業技術人員,對香港工商業發展作出貢獻。其中學徒訓練計劃讓學徒在受僱機構接受有系統的在職實務訓練,同時獲僱主給假及保送到香港專業教育學院(IVE)修讀相關的專業教育課程。學徒計劃的培訓期由二年至四年不等,視乎不同行業而定,行業主要包括汽車、機電、空調、升降機、屋宇裝置、建造和電子業。
完
2005年9月7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5時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