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經濟發展及勞工局常任秘書長張建宗今日(八月三十日)表示,進一步改善建造業的職業安全表現須從四方面著手,包括提高小型維修、保養、加裝或改建工程的施工安全水平;處理「人體從高處墮下」這個致命和嚴重意外的主要成因;收窄公共和私營工程安全表現的差距;以及加強安全意識。
張建宗在香港建造商會週年安全會議上致辭時指出,小型工程意外佔建造業整體意外相當大的比率,比率並由二○○○年的28.5%上升至二○○四年的37.9%。
他說:「這些小型工程大部分由小規模承建商承接,他們只僱用少數工人,而且施工期短,無須向勞工處呈報,因此往往在嚴重事故發生後,勞工處才得悉有關工程。」
針對上述問題,勞工處採取特別策略,以監察這些小型工程。張建宗說:「除例行巡查外,我們的職業安全主任亦到多個地區巡視。我們採取更具策略的部署,在策劃行動方面更為機動,以及作出靈活的安排,不單在工作日加強定點巡邏,還經常在晚上及假日出動,打擊違例的承建商。」
他說,勞工處與香港物業管理公司協會已成立通報機制,讓協會會員向勞工處提供在其管理物業進行的高危裝修及維修工程資料,以便部門跟進。
與此同時,根據意外數字,「人體從高處墮下」是建造業致命意外的主要單一成因,在二○○○年至二○○四年期間,有43.9%的建造業致命意外由此引致,其中近半數的意外涉及竹棚、工作台/臨時支架或沒有圍欄的危險地方。
張建宗強調勞工處有決心解決這個問題。他說:「我們今年的其中一項重點工作,是針對建築地盤的危險棚架和地方進行大規模巡查,亦會舉辦大型活動宣傳有關安全訊息。」
至於公共工程的安全表現,其千人意外率已由二○○○年的81.7下降至二○○四年的29.4,此數字較二○○四年建造業的整體千人意外率60.3為低。
張建宗指出,公共工程的意外率亦遠較私營工程為低,後者在二○○○年和二○○四年的意外率分別是233.7和83.7。張建宗呼籲私營機構應迎頭趕上,以收窄這個差距。
他續說:「如果將公營部門所採取的良好工地管理措施擴展至私人工程,將有助縮窄兩者的意外率差距。我很高興得悉地產建設商會和香港建造商會聯合簽署了『建造業安全伙伴計劃』,推行一系列措施,包括『支付安全計劃』。」
張建宗說,防止工作意外和職業病的最佳方法,是提高工人的職安健意識和建立安全文化。
他說:「一直以來,勞工處與業界緊密合作,舉辦不同的宣傳活動,以提高安全意識。」
「我們舉辦的教育和訓練項目,包括於數年前推行的強制性基本安全訓練,協助業界建立安全文化。」截至目前為止,超過七十萬名建造業工人已完成這些強制性基本安全訓練(『平安卡』課程)。
張建宗在致辭時,亦向與會者提及政府管理建造業安全的策略和建造業的安全表現。
他說:「勞工處一直多管齊下,透過立法、執法、教育、培訓、宣傳和推廣工作,以切實改善建造業這個風險較高的行業的職業安全。」
「我們相信業界推行安全管理及自我規管,是提升香港職安健水平的關鍵。」
他說,政府作為公共和房屋工程的委託人,在職安健範疇上亦擔當重要角色。
他說:「我們深信政府應樹立榜樣,採取良好安全健康管理措施。多年來,政府推出多項措施,包括『獨立安全稽核計劃』、『支付安全計劃』、『安全施工程序』和其他針對職安表現欠佳的承建商的規管措施。」
「上述措施旨在確保工作安全,政府工程的承建商亦已達致有關要求。」
至於建造業的職安表現,張建宗表示在各方面的努力下,該行業的職安表現近年持續改善。在今年首季,建造業的工傷數字有677宗,較去年同期的778宗下跌13%;而千人意外率亦由47.1跌至42.2,減幅為10.4%。
張建宗在總結時說,只要建造業界同心協力,必定能應付種種挑戰。
完
2005年8月30日(星期二)
香港時間15時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