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以下為今日(五月十一日)立法會會議上馮檢基議員的提問及房屋及規劃地政局局長孫明揚的書面回覆︰
問題:
房屋委員會在2000年通過一套更富彈性的房屋供應策略,包括透過擴大採用非標準化大廈及按地盤獨特性而釐定的設計,以滿足房屋需求,並使公營房屋設計更多元化,有助美化市容。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按照上述策略興建的公營房屋單位數目及相關屋h名稱;
(二)有關策略除了按照地盤獨特性而釐定設計外,有否考慮配合地區特色,包括附近建築物的風格、外觀及高度、附近自然環境、社區人口結構及其生活形態等;及
(三)有否評估上述策略能否達至預期效果;若有,結果為何,以及有否收集社會或居民對有關建屋設計的意見;若有收集,意見為何;若沒有收集,原因為何?
答覆:
主席女士:
就問題的三個部分,我的答覆如下:
(一)房屋委員會在2000年11月決定在興建新屋h時應按個別地盤的特點,採用更多非標準化的建築設計,以善用地盤的發展潛質,注入更多屋h特色和使公營房屋的設計更多元化。直至目前為止,有15個公營房屋項目採用了非標準設計(包括經修改的標準化樓宇設計),預計可提供約28 000個單位。詳情載於附件。
(二)在規劃及設計新屋h時,房屋署會考慮地盤的地理環境、地區特色及居民需要等多項因素。我們會盡量揉合附近的自然環境、景觀和地區特點,例如採用層數及高度不劃一或退台式的大廈設計以配合鄰近的樓宇風格及地勢,或以屋h廣場或開揚的空間設計,凸顯地區的特色景物。我們更會透過微型氣候研究,加強大廈設計在採光及通風方面的效能,並配合綠化空間措施,從而盡量發揮地盤的自然環境。另外,為切合社區人口結構的需要及反映地區居民的生活方式,我們在籌劃新屋h時會進行諮詢,了解區內居民的實際需要。如果新屋h會用作重建項目的接收屋h,我們更會聽取受影響居民的意見,務求在設計及配套設施方面盡量配合居民及社區的特質。
(三)房屋署會向新入伙屋h,包括採用非標準設計屋h的住戶進行問卷調查及會面,收集居民對h內規劃、設施及美化環境等方面的意見,了解居民對新居住環境的滿意程度。在15個採用了非標準化設計的公營房屋項目中,有兩個已經竣工並入伙,我們正籌備向該屋h的居民收集有關整體建屋設計的意見,以評估建築設計的成效,集思廣益,精益求精。
完
二○○五年五月十一日(星期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