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公報
 
 

 寄給朋友政府主網頁

立法會第十五題:為大學生提供工作實習計劃

********************

  以下為今日(十一月十日)立法會會議上,何鍾泰議員的提問及教育統籌局局長李國章教授的書面答覆:

問題:

  據報,香港城市大學將會推行「邊學邊做」計劃,每年資助200至300名該校畢業生大約一成的首年薪酬,以幫助他們尋找第一份工作。該計劃亦包括增加該校學生在學兼職的名額,讓校內部門聘請他們從事兼職工作,以增加他們的工作經驗及方便他們畢業後尋找工作。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 是否知悉現時本港的其他大學有否推行上述計劃;若有,詳情為何;若否,該等大學會否推行有關計劃;

(二) 是否知悉,預計在未來一年受惠於有關計劃的畢業生及學生總數;及

(三) 有否評估在本港的所有大學(香港公開大學除外)推行有關計劃對參與的學生及大學所帶來的得益;若有,結果為何?

答覆:

主席女士:

(一) 一般而言,所有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教資會)資助的院校,均以不同形式於本科課程內融入工作或服務元素,旨在為學生提供學習和專業發展的機會。這些工作或服務元素通常會以實習或「廠校交替」的方式進行,讓學生於畢業前吸收工作經驗。這些工作(有薪或無薪)時期長短不一,可以是幾個星期、一個暑期、一個學期或是為期一年。除此以外,院校亦有安排學生到不同工作地點參觀,並舉辦有關職業選擇、求職技巧,以及如何適應工作崗位等不同類型的工作坊或講座,以準備學生就業,以及增加他們的學習經驗。

  本問題提及有報導指香港城市大學(城大)將會推行「邊學邊做」計劃。據悉,城大現正探討為其畢業生提供以工作為學習模式的計劃,並正評估不同的工作學習方式。然而這只是一個初步構思,城大現時還未決定推行任何計劃。

(二) 估計來年,教資會資助院校所舉辦的各項包括工作元素的學習計劃,將提供約14 000個工作機會給其本科生及剛畢業的同學。

(三) 所有教資會資助院校均認為於學習中融入工作元素有好處。工作實習可以讓學生實踐他們在課堂上所學的理論,令他們對其選修科目有更濃厚的興趣和更深入的認識,亦能擴闊他們的視野,增加他們的工作及人生經驗。院校亦可得到最新的市場資料,及知悉僱主們對學生表現的意見,以便能更有效地設計課程,配合社會的需要。因此,學生、院校和僱主均可以分享到工作學習所帶來的成果。

二○○四年十一月十日(星期三)


寄給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