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以下為壎芮盓Q及食物局局長周一嶽昨晚(十一月三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就「改善貧富懸殊的情況」動議辯論的致辭全文(只有中文):
主席女士:
首先,我十分感謝馮檢基議員、張超雄議員和田北俊議員今天提出這個議案及所作出的修正。我上任了三個星期,貧窮這個問題我研究了沒有二十二日,也有二十日。剛才聽了多位議員發言,獲益良多,亦令我更加了解全港都關注貧窮這個問題。
我想強調,以行政長官為首的政府十分關注這個問題,他希望將來能作出一些政策上的決定。而我亦有責任向所有司長及局長反映今日的討論,我相信他們亦有聆聽。
請容許我花少許時間闡述政府在過去做了些甚麼,以及準備會做些甚麼。我手上有些資料是其他局長交給我的,我不想因為時間關係而不向大家讀出。
關於現時本港的經濟及就業狀況,今年第三季與去年同期比較,總就業人數增加約八萬四千,職位增加遍及各主要階層。其中約百分之六十是從事較低技術的,顯示基層勞工亦同樣受惠於近期經濟復甦和新增職位。整體勞工的薪酬在過去一年的跌幅亦已見收窄,我亦明白不應就此而高興,我了解基層勞工的生活尚有待改善。
我不想從學術層面上就貧富懸殊問題有太多的爭議。我想強調,堅尼系數是以國家為基本單位,不是以大城市為單位,我認為以城市比較才會較為合適。
重要的是,香港的經濟體系提供機會減低入息差距。根據香港大學於二○○一年的一項研究顯示,十年前收入屬最低的百分之二十的工人當中,有接近百分之六十現已超越這個階層。數字是高還是低,我並不知道,各位議員提出還有百分之四十現未超越,這點亦值得我們關注。
我想談談政府現時滅貧的整體政策和措施。推動香港社會及經濟發展的一個強烈理念,是相信個人及社會的進步均建基於奮發自強。在這個理念下,我相信處理貧窮問題最根本的方法,是要締造理想的環境,通過教育、培訓、促進經濟增長,讓每個市民都有機會發揮所長,公平競爭,改善生活質素,維持社會的流動力。
針對社會上弱勢社群的需要,特別是長者、殘疾人士及貧困家庭,政府提供服務支援及協助,並設立社會保障安全網,為無法從事經濟活動以致生活出現困難的人士,提供經濟援助,照顧他們的基本生活需要。
與此同時,我們亦鼓勵互助精神及跨界別合作,建立個人、家庭以至社區的自助、互助能力,更有效處理生活上的問題,對抗逆境。
剛才有議員指出政府沒有做過甚麼,我想向大家闡述其他局長交給我的資料。
在教育方面,政府提供九年免費教育,亦有向有經濟困難的學生提供資助,例如幼稚園學費減免計劃、幼兒中心繳費資助計劃、高中學費減免計劃、考試費減免計劃、學校書簿津貼計劃和車船津貼計劃等。當然不是所有窮困學生都得到以上全部津貼,有部分學生由於不想別人知道自己窮困而沒有申請。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亦設立了一個全方位學習基金,援助在財政上有困難的學生,讓他們可參與各種學習及課餘活動。
為進一步協助及支援貧困家庭及學生,我亦將與教育統籌局研究提供課後照顧服務及擴大資助貧困家庭子女參與課餘和文娛活動,讓他們的生活更理想和充實,更有希望和上進心,並決心讀書及就業。
在就業方面,政府推出多項就業計劃,剛才亦有議員提及,例如「展翅計劃」、「青少年見習就業計劃」、「青年自僱支援計劃」、「中年再就業培訓計劃」及「本地家務助理特別津貼獎勵計劃」等。
在現時的環境下,部分人或已找到工作,但仍有些人還未找到。我們在二○○四年延續了一萬一千七百個臨時職位,而勞工處亦已加強其就業服務,以便搜羅更多職位空缺。
我們將研究進一步鼓勵及協助正在領取綜合社會保障援助(綜援)、貧困及單親家庭人士,重投入勞動市場或繼續工作,令他們自力更生,融入社會。
我們為那些不能負擔租住公屋以外其他類型合適居所的人士提供租住公屋。有經濟困難的租戶可於租金援助計劃或綜援計劃下獲得租金援助。我們亦為合資格人士提供獲大幅資助的醫護及社會服務。
在長者方面,我們亦投放大量資源於服務和支援上,從而達致「老有所養、老有所屬、老有所為」的理念。
在二○○三/○四年度,我們透過綜援及高齡津貼向超過六十三萬名長者提供約一百一十七億元經濟援助,而本年度用於安老服務的開支達三十四億元。
目前約有二萬二千名長者接受家居及社區照顧服務,為了更集中資源發展長期護理服務,我們將協助安老院及長者宿舍轉型,以照顧更體弱的長者。
在照顧殘疾人士的康復政策方面,我們的主要目標是提供全面而有效的措施,發展殘疾人士的能力。為達到這個目標,我們鼓勵殘疾人士自力更生,按他們的能力和潛能推動就業。
在二○○四/○五年度,我們動會用一億一千二百萬元,透過三間技能訓練中心為殘疾人士提供符合市場需要的職業培訓及各項就業支援服務。同時,我們亦會為殘疾人士提供五千一百個庇護工場崗位、一千六百個輔助就業及三千二百多個綜合職業康復及訓練名額,以因應各類殘疾人士的不同需要,提供職業復康及訓練服務。
由二○○一年起,政府已推出了一系列計劃,協助殘疾人士自力更生。這些計劃包括殘疾人士在職培訓計劃;創業展才能計劃;以及殘疾人士試工暨亦師亦友計劃等。共有超過九百八十名殘疾人士透過上述的措施成功覓得公開就業的機會。
為加強殘疾人士與外界溝通,我將增加為嚴重殘疾人士提供資訊科技及網絡的支援,以及其他的幫助。
幫助窮困人士不能只靠政府。自二○○一年設立「社區投資共享基金」,我們亦嘗試了很多新的工作,並準備在來年增加基金計劃的資助,以及基金進一步推展協助青少年、單親及貧困家庭的計劃,希望藉此提升他們的自助與互助能力。
綜援制度可以說是最基本的安全網。除了安全網外,我們還有其他特別資助給予有特別需要的家庭。
大家要明白,綜援在二○○四至○五年佔政府一百七十多億的支出,亦即是政府整體經常開支百分之八點八,對比十年前的百分之三點二,已有很大的增長。如果我們要再增加資助給殘疾人士和窮困人士,大家要決定幾多才是對的。
總括來說,我覺得解決貧窮是很複雜的問題,不只是加錢或增加福利便可以解決得到。我身為負責福利的局長,我的責任好像是在一條河的下游盡量把人救起,上面愈多人跌落河的話,我便要救得愈快,這個安全網便是我要負責的事宜。
剛才談到許多政策上的需要,實際上要在上游才可做得到。是否在第一方面,我們不要把人推落河;第二方面,教導人落水後懂得游水上岸;或者落河後,不懂得游水的亦給他一個水泡,不用他去到下游時,我們才做那麼多急救。
我希望大家明白,為甚麼這麼多年來,這個題目在這裡討論了長時間而沒有很好的結果。我今日特別高興,因為我們在這裡起碼有少許共識。我會將大家的意見告知政府,亦希望在這方面會有進一步的工作。以我來說,愈多人不需要綜援不需要福利,我便較寫意。然而,我們要看整個香港的經濟體系,整個勞工制度,以及我們的稅制,才可以做得到。如果大家是這麼有心幫助窮困的家庭,將來在其他政策方面,都以同樣的原則作決定。
多謝主席。
完
二○○四年十一月四日(星期四)
|